专制下的启蒙 知识与能力 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百科全书派、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归纳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他们批判专制,反对教权,呼唤理性,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等观点,在政治上产生了及其巨大的影响,说明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百科全书派、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教学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一、历史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根本原因) 2、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4、新航路的开辟。 5、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概况 1、思想体系: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 2、主要内容 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旗帜)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象)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目标) 消灭封建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教会权威(任务)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认为在宇宙中存在着自然法则(规律),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受自然法则支配,而不是神的支配。这种自然法则反映在人的头脑便是理性。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否定。同时认定人类过去充满了黑暗。而人类的未来一片光明。进步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理性”的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 理性主义的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 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 4、实质 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5、各思想家主张 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发展高潮在法国,最后扩展到德、荷等国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高潮 法国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狄德罗 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  扩展 德意志 康德 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  ☆霍布斯(1588~1679)Hobbes,Thomas 英国哲学家。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牧师家庭,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后做过贵族家庭教师,游历欧洲大陆。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继承了F.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但把逻辑的思维看作是观念的加或减的机械运算,认为几何学和力学是科学思维的理想楷模。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著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 ☆约翰·洛克(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 John Locke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著有《论宽容》1666、《政府论》1685、《人类理解论》1690、《关于教育的思想》1693、《圣经中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他的政治理念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其他的西方国家。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三种,认为行立法机关应当高于行政机关,防止专政。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 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 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各·卢梭)(1712.6.28——1778.7.2) 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D.狄德罗(1713~1784)Diderot,Denis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 ☆百科全书派 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6、启蒙运动的影响 矛头直指两恶(教权、专制),启迪思想,动摇封建统治,动员法国大革命; 提出科学完善的制度模式,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传遍欧、美、亚(中、日),成为改造旧制最伟大思想武器;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工业革命后改造世界两大利器之一(法国启蒙精神,英国工业革命)。 ☆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1、兴起原因 直接原因:启蒙运动的影响。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剧变,资产阶级需要强烈抒发个人情感。 2、时间: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 3、创始人:卢梭(浪漫主义之父) 4、卢梭的浪漫主义主张:理性是有限的,崇尚情感;知识的进步的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5、广义浪漫主义的含义 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它本身的特点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 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过分的理性必然导致非理性,浪漫主义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叛;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二者有机结合使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6、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浪漫主义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它凸显了人的个性和情感;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让人们对待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当然浪漫主义可能带来个人主义膨胀、对现代科技的排斥等消极影响。 ☆西方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 主要内容 意义 作用  希腊的 人文 主义  从研究“神”到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萌发人文思想)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文艺 复兴 提倡“人文主义” 反对宗教和神学 人的地位从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人文思想发展)   启蒙 运动 提倡“理性” 反对教会和封建势力 人为主体用理性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王国” (人文思想发展完善)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