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宋明理学,指的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节内容,其核心是宋朝的程朱理学;明朝的王阳明的心学。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发展和衰落,进行分析。理解理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学生已经学过通史中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宋明理学就是在此基础的深化。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及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所以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础内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宋明时代背景分析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宋明理学的复兴及发展情况; (2)了解宋明儒学的发展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影响。 2、目标解析 (1)了解宋明理学的复兴及发展情况就是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了解宋明儒学的发展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影响就是要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地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理学和心学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形成明晰的历史概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讨论分析汉末开始儒学出现困境的原因? 设计意图:了解儒学出现困境的特定背景 师生活动:原因(讨论后归纳) ①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②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问题二:为什么北宋会出现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主要内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北宋儒学复兴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背景:宋代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私人教学之风盛,重视道德教育 印刷术的发展,使到书籍流行更广,理学传播更易、更广,促进理学的发展。 主张: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 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文化上;强调“华夷之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为复兴儒学创造条件) 影响:①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②理学应运而生。 问题三:理学产生的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理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 唐、五代不重伦理纲常的历史提供了教训; 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需要强化君权意识。 问题四: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鉴别更清晰地掌握理学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⑴相同点: 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同属于宋明理学的这一范畴。 ②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⑵不同点: ①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②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问题五:讨论宋明理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全面分析,整体掌握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1、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变式问:宋明理深究有何可取和不可取之处?可否简单以例子说明。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可取: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压抑人性。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女子缠足”。 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问题六: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 设计意图:回答该问题,除要掌握传统儒学与新儒学的不同之处外,还要运用哲学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五、目标检测题 1、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列各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B ) A、周敦頤——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B、邵雍——严格区分了天、道、心、性等概念 C、张载——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础宗旨和精神 D、程颢、程頤——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下列关于他的思想,不正确的是( D ) A、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能动性 B、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C、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D、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天理 3、德国思想家尼采曾说:“我就是太阳,世界应围绕我转。”他们理论后来成为纳粹党人的理论基础。在古代中国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狂人,曾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个人是( D ) A、周敦頤 B、朱熹 C、王夫之 D、陆九渊 4、17世纪的中国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D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彻底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5、材料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回答: ⑴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先理后物,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 ⑵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身养性,返身而诚。 ⑶程朱理学有没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有,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六、本课小结 1、本节主要内容 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创立――理学的成熟――理学的发展 2、把握宋明理学 理学流派 思想内涵 历史地位 认识  程朱理学 ⑴“理”是万物的本源,伦理道德也是“理”的表现。⑵心性论。⑶“仁”与万物同在。 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⑵影响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⑶也受欧美重视。 ⑴都是理学的流派,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⑵都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⑴“人心”是万物的本源。⑵“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⑶发展“仁”的思想 发展了儒学新体系,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