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三民主义的提出,实践与发展,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认识三民主义反应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从而理解在其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新三民主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本课从理论角度探讨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理论提出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体现了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民主义革命者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教学的重点是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作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其主张及实践效果。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就是要了解掌握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一时难以联想到近代中国的革命的主要任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间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和其历史意义,其中关键是从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让学生学会从时代背景中分析。 师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回答 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要想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进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而革命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创立指导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而孙中山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 (1)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如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失败等。 (2)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 问题二: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承担历史重任? 设计意图: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革命精神、品质中分析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上书改革:(2)成立团体:(3)发动起义:1895年 (第一次)广州起义(4)组建政党:1905年 中国同盟会 日本东京 资产阶级政党 正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具有伟大的革命追求,丰富的革命实践,以及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因而能创立出革命的理论。 问题三:阅读材料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材料: (一)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 臾缓。? ──《民报·发刊词》 (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设计意图:提高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 “异族残之,外邦逼之”,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强调“异族”是指满洲贵族,而并不是所有满族人);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升华)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例题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哪一方面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B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暴力革命 例题二:三民主义的实践表现有(A) ①武昌起义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变式问: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问题四:三民主义还缺什么?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即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以往知识及老师的引导回答 简单概括:主张民族又不反帝,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例题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A)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大汉族主义思想 问题五: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请同学思考到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了解理论能对政治文化等产生指导与影响 师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引发了论战→推动了民主革命。 2.指导了斗争→推翻了君主专制。 3.颁布了约法→第一部民主宪法。 例题四:20世纪20年代,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的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文化精辟,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B)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问题六:比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评述历史事件论从史出。 师生活动: 问题1:学生合作完成表格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 新三民主义新增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增加新内容的原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与时俱进,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帮助孙中山  与中共革命纲领相比 缺少的内容: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社会主义   缺少的根源:孙中山代表的阶级利益  历史影响: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强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问题2: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 A、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②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③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 B、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问题3: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答案要点提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故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但是,它仍然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的铲除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例题五:毛泽东提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C)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五、目标检测题 1、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有(B) 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③政治革命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2、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其主要目的是(B)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任意扩张 3、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B)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 A. ①②③B. ①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4、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D) A. 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 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 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5、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19世纪末,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剧,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6、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参考答案: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六、本课小结 问题七: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设计意图:系统掌握三民主义的发展线索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2、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3、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4、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5、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 6、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7、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8、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当时指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在革命遇到挫折后,他又与时惧进把他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民主革命又向前推了一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