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学设计(1) 一、课前系统 1、教学内容分析 ①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因此学生学完之后,必须能够熟悉有关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能够明白理学与儒学的关系及差别。由于思想文化涉及到人物及思想,因此又要求学生学完之后能了解其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逐步形成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体会须由学生切身感受,而非教师说教和灌溉的结果。 ②分析教材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宋明理学》是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知识点,在本单元中起到了一个承上而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基本线索是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从春秋到汉朝,讲述儒学由出现到独尊的发展,但魏晋以来的动荡和外来文化的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打击和威胁,为重振儒学地位才出现了融合各家思想的理学。而理学对于巩固专制皇权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禁锢人性的消极思想也成为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对象,这就为第五课《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埋下伏笔。所以《宋明理学》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分析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在初中只学到儒家思想的出现和汉代的独尊儒术,没有涉及到理学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由于初中与高中教学要求的差别,初中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只要背诵记忆就行了。但高中更注重理论的讲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的高尚情操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经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和必修III前3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对于人物评价、史实分析归纳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在高二才刚开始接触文化史的专题学习,所懂的历史知识以单一孤立的知识点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弱。所以学生在学习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即史实。同时,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没有意识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对复杂事物的分析往往简单化,这就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一定的逻辑归纳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增强,更喜欢探究原因,总结规律。因此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原因和寻找规律。以小组讨论形式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取长补短,在了解史实过程中,令能力和情感提升。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的学习,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正解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②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③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按照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学术代表和地位。 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4、教学方法及手段 ①??? 教学方法: 按“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归纳讲解”模式进行 A:给出问题和材料,分组进行搜索资料、整理、总结,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合作交流。 B:课堂上,提出重、难点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C: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讲解,加深学生理解并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印制课前阅读资料(见最后一页)、分组活动讨论 二、课堂系统 1、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法:通过复习儒学自春秋时期孔子开创以来,到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到秦朝遭到打击,再到西汉逐渐复苏并走向正统的历史流程和各个时期对应思想之演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儒学后期发展动向——宋明理学的出现! 2、教学过程设计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潮流 ?导入:多媒体展示: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师: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 学生:宗教的兴盛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展示问题,学生合作完成(结合课前阅读材料“汉代儒学的衰落及佛、道教的兴起”、课文内容和考虑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 问题:为什么两汉以来儒学会逐渐衰落?为什么佛、道两教会逐渐兴盛?儒家学者对此有何反映?最终出现什么结果? 分两大组共同完成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最后随机抽取一组,由一名组员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阐述观点。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参考课前阅读材料的有关信息。 学生完成讨论,阐述观点后,由其他组补充,最后由教师展示结论,完整知识体系。 参考答案: 1、现实社会的政治腐败、王朝更代频繁、社会的动荡,令人对儒学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产生怀疑。 2、佛教中的“因果轮回”和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对处于乱世中的人民产生巨大影响,为求得解脱,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佛、道思想。 3、儒家学者为重振儒学,不断吸纳佛、道两教思想,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教师总结: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最终形成了儒学新的理论体系---宋明理学。 (注:让学生明白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注的产物。) 二、理学的内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掌握基础知识点:阅读课本第二、三目—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的基础知识点(投影显示) 程朱理学 (1)代表:“二程”即__、__。集大成者是__。 (2)主张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__(客观唯心主义),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在人身上就是__;??? ②把握“理”的方法是“____”。 ③个人修养准则:“ 存?,灭?”——维护封建的?? 和???? (3)地位和影响 ①__灭亡后,理学北传,促进理学的传播和普及。②元朝曾将朱熹《__》作为科举考试内容。③明初,确立了__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 (1)代表:“陆王”即__、__。 (2)陆九渊“心学”主张 ①“心即理也”,心是__的渊源(主观唯心主义)。②求“理”的方法是“___”。 (3)王守仁“心学”主张:思想核心是“___”,认为____就是本心,__就在自己心中。 学生填表,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投影显示答案。 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点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投影显示): 1、什么是理学? 2、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中的“理”指的是什么(结合书本中的《二程遗书》的相关内容来思考)?并分析这种观点有何影响?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3、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4、王守仁的“心学”有何积极作用?(结合课前阅读中王守仁的有关内容思考)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每组选出一名组成,收集组员的观点,最后由组长向阐述本组观点。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适当给予指导,最后听取每组的总结并作出简要评价。 在学习完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有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完善知识系统。 问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问题二:宋明理学有何可取和不可取之处?可否简单以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张、内容、作用、目的等方面去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完成讨论,阐述观点后,由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问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①相同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场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陆王心学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认为本心就是“理”;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问题二:宋明理深究有何可取和不可取之处?可否简单以例子说明。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可取: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可取:压抑人性。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女子缠足”。 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代表—宋明理学的源流、发展、内容以及主要的代表人物。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大背景;理学的两大充派—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理学是宋明时期人儒学主流,对中国制度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要点 一、基础过关题(投影显示) 1、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 ?C、程朱理学 D、西学 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4、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的根本区别是 A、对“理”的认识不同?? ??????B、求“理”的方法不同??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义利观的不同 三、课后系统 1、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教学内容。而教材课后的“自我测评”体现了本课要求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并能较好的考核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布置课后作业时,我选择了教材的“自我测评”。 2、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我认为,历史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学会知识,以史为鉴;而且还体现着巨大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本课中宋明理学强调的“自我主动作用”,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方面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结合现实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我选择了课后“阅读与思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试评重义轻利的观念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3、教学反馈设计 教学反馈的作用在于让教师了解教学质量与效果,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基于这一目的,我设计了几个小问题: 1、你认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紧贴“教学课标要求”?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2、你是否能完成和完全解决了课堂上的问题?在完成的过程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你认为课堂上讨论问题的时间足够吗?教师的语速快吗? 5、在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