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立的 体 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美苏两国在 和 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③战后,美国成为 ,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 。 (2)形成过程 ①美国推行 政策 a.序幕: ; b.开始标志: ; c.运用: ; d.工具: 。 ②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 a.1947年成立了 ; b.1949年成立了 ; c.1955年成立了 。 2.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总形势:两强相争使世界 。 具体表现(概括指出): ① ;② ; ③ ;④ 。 (2)影响: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 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组成 ,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预习检测 1.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解析:注意这次世博会举行的时间是1958年。这个时期欧洲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形成,美苏冷战已经开始,世界局势处于极度的紧张中。D项符合题意。  2.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 )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宣告“冷战”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解析:材料引文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C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关于古巴导弹军事危机的漫画 (二)互动解疑 1.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举例说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3.什么是“冷战”?美国为什么在二战后采取了“冷战”政策? (三)课堂总结: 1.理解历史概念。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2.学习本课内容时,注意把“雅尔塔体系”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比较,得出雅尔塔体系建立后,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结论。 3.注意把朝鲜问题的由来,两德问题的由来和台湾问题的由来进行类比,养成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好习惯。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别国内政 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 )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3.美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C.镇压人民革命 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 )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 5.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6.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 ) A.美苏国家利益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8.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了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9(选做题).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所说的“铁幕”是指什么?他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2)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 (3)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日期   自评   组评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欧洲人的欧洲” (1)经济上:欧共体的成立 ①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 国家工业生产已恢复到战前水平;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②进程: a.1951年建立了 ; b.1958年建立了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1967年,三机构合并为 。 ③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政治上: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 。 2.迅速兴起的日本: (1)经济发展概况:①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②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 (2)迅速发展的原因(概括指出): ① ; ② ; ③ 。 3.东方巨龙的腾飞 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 经济体。 4.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和首脑会议 的召开。 (3)宗旨和原则: 。 (4)影响: 。 (二)预习检测 1.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D项符合题意。 2.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强烈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以及苏联的威胁,从而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②④不符合事实。B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大楼 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二)互动解疑 1.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实力受到重创,但是它在战后能够迅速兴起,成为经济大国。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3.你同意“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吗?发展中国家如何争取发展的条件? (三)课堂总结: 1.如果把雅尔塔体系存在期间划分为建立、发展、解体三个阶段的话,本课是其发展阶段,应着重把握体系内多种力量的彼此消涨(美苏、欧洲、日本、中国、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分析四种力量(欧洲、日本、中国、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对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2.欧洲一体化进程,应注意梳理进程中的一系列大事。 3.日本的迅速兴起应紧紧抓住兴起的原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兴起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从中可以归纳出一般的带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了 ( )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经济联盟? D.欧洲原子能联营 2.欧洲共同体的经济目标实质上是( ) 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 B.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洲经济独立 C.对抗美苏两个超级经济大国 D.避免经济危机,保护欧洲市场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美苏争霸的威胁 B.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加强 C.争夺市场的需要 D.政治一体化的推动 4.下列有关欧共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欧共体各国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C.以欧洲的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 D.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一落千丈 5.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 )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美国经济滞胀 7.新中国成立后,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③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④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表现有 ( ) ①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②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建立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的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摘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富国越富,穷国继续 ——摘自《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70年9月) 材料三 1989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九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与会国101个)在通过的宣言中指出,为争取和平,裁军与和平解决争端而努力是不结盟运动的首要任务。宣言呼吁发达国家不带偏见地正视富裕和贫困之间的冲突。 ——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斗争已转向了什么领域? (3)材料一到材料三总体上反映了什么史实?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分析多极化趋势对当今政治格局的影响, 认识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 “别了,雅尔塔” (1)东欧剧变(略) (2)1991年 和 解散。 (3)苏联解体 ①标志:1991年《 》的签署。 ②影响:标志着 的瓦解。 2.鼎足之势话西方 (1)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 ,推行 政策。 (2)欧洲:从 的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 (3)日本:谋求 大国的地位。 3.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面临的困难: ① ; ②生产大幅下降,商品奇缺,通货膨胀越演越烈; ③财政赤字严重。 (2)对策:推行 外交,具体表 现为(概括指出): ① ; ②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 ③ 。 4.风云际会看东方 (1)第三世界的斗争 (2)中国的国际作用增强 (二)预习检测 1.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解析: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选择判断有一定难度,但只要紧扣东欧、中国改革差异本身的原因即可找到答案。东欧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而中国改革成功,是探索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同样的改革不一样的结局,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创新。C项符合题意。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从7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但是政治地位不高,所以从题目中90年代就可以得出答案。B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现俄罗斯国旗 苏联解体(俄语: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USSR,俄СССР),由15个加盟共和国和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组成。苏联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二)互动解疑 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你对此有何感想?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三)课堂总结: 1.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2.战后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苏联是一个决定性因素。46年后,两极格局彻底崩溃,苏联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应注意把握。 3.学会总结小专题,两极格局经历46年历程,本课是它的瓦解阶段,梳理它形成、发展、解体三阶段,形成系统知识。 4.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苏联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是在( )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后 C.八一九事件后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后 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东欧剧变的影响 3.东欧巨变的实质是 (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B.东欧新政权向西方靠拢 C.各国共产党自动让权 D.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 A.由两极格局形成多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经济实力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5.20世纪末21世纪初,使俄罗斯走出低谷的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叶利钦 D.普京 6.2003年3月,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表明 ( ) 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③世界形势趋向紧张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93年成立的欧洲联盟是一个 ( ) A.欧洲统一市场 B.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C.军事政治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8.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 )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 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很突然,但都是长期形成的多方面原因的结果。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了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仅在这些国家没有发挥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剧变”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个‘冷战’结束了”中的“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已经开始”的“另外两个‘冷战’”针对的是哪两种政治力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二、(一) 1.(1)①雅尔塔 ②社会制度 国家利益 ③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政治军事大国 (2)①冷战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②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2.(1)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①德国分裂 ②朝鲜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越南战争 (2)①势均力敌 ③不结盟运动 三、(二) 1.(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彼此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3)1947 年 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苏联采取反击措施: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5)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加,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 (2)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 (3)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四、1.C 2.D 3.A 4.A 5.B 6.B 7.A 8.B 9.⑴丘吉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 ⑵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 ⑶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二、(一) 1.(1)②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2)政治的一体化 2.(1)②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美国的保护 ③重视教育 3.第三 4.(1)亚、非、拉赢得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3)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4)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三、(二) 1. 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美国的保护 ③重视教育等。 2.此题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1)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局稳定,综合国力持续增长。 (2)充分汲取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 (3)中国地域辽阔,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相对丰富的国内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4)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有漫长的陆界线,多陆上邻国,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5)把握知识经济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采用新科学技术的成果,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6)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提高和加强在亚太组织和世贸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3.(1)是否同意“弱国无外交”: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不同意:①“弱国”应把握本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例如,中国是个大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②“弱国”应通过不同方式联合起来,以增强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入,同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年石油提价,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并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改变了联合国受大国操纵和控制的局面,不结盟运动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国际讲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同意:①有些大国一贯无视弱小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利益,把大国的意志强加给“弱国”,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动对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等国家的侵略,21世纪初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②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的强权政策,一度操纵和控制联合国,并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如轰炸南联盟等。 (2)条件:①依据本国国情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口。③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本国产品,减少进口。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新科学技术的发展。⑤采取措施,稳定国内政局和社会秩序,健全民主与法制。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⑦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 四、1.A 2.A 3.B 4.D 5.C 6.B 7.A 8.D 9.(1)美苏对峙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积极谋求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发展与和平。 (2)不结盟国家的斗争已转向经济领域。 (3)不结盟运动的队伍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一) 1.(2)经互会 华约(3)①阿拉木图宣言 ②两极格局 2.(1)超级大国 霸权(2)经济 (3)政治 3.(1)①国家存在着分裂的威胁(2)全方位 ①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③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 三、(二) 1.(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由于战后40多年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的终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造成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两极格局瓦解后,民族矛盾的激化、地区冲突的加剧和霸权主义的横行,使天下并不太平。但是,这些冲突和动荡属于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 (3)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和国家联盟为了填补两极格局瓦解后遗留下的格局空间,争取构筑新格局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纷纷制定和实施各自新的国际战略,并为此展开竞争和角逐,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 2.(此题是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1)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裂的威胁和民族冲突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2)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是完全照搬,更不能全盘西化。俄罗斯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说明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3)一个制度的建立和巩固要有一个过程,通过普京一系列出手不凡的举措,俄罗斯已走出低谷。 3.(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 (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各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 (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四、1.C 2.A 3.D 4.D 5.D 6.C 7.D 8.C 9.(1)含义: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明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对东欧“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2)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两种政治力量:俄罗斯和社会主义的中国。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