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全球史观不能正确理解运用 1)失误探因 对全球史观的基本内涵不理解,对材料或者问题所隐含的需要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去评价缺乏认识,导致解答该类试题无从下手,或者不能够领会命题意图,很难作出正确判断。 2)纠错蓝本 [例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 500年开始?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为什么要挑选这仅占人类全部历史的一小片断,予以特别注意呢?”答案是,直到1 500年前后 ( ) A.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B.东西方才出现直接贸易往来 C.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从“世界历史”即全球化史观的角度分析。早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出现了东西方的直接贸易往来,故选项B可排除。选项C不能很好地体现世界各地间的交往,排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选项D。只有选项A较好地说明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答案] A 3)走出误区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全球史观在观察角度和研究内容上,摒弃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克服了狭隘的民族史观。第一,关注空间性,强调全球性与整体性;第二,关注的是那些跨文明、跨区域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第三,采取了一种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从事观察研究。 4)成功应用 [例1]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 A.唯物主义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2、对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把握不准,灵活运用能力差 1)失误探因 用文明史观研究历史,关注文明的多样性、传承性和交互性。自新课改以来,运用文明史观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既隐蔽,难度又较大。出错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文明史观缺乏全面而又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也谈不上能用这种范式来研究历史了。 2)纠错蓝本 [例1] (2010·山东高考题·节选)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荚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 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解析] “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走出误区 文明史观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按照地域和宗教文化分为若干系统;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联系,关注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纵向看:以生产力为标准,人类文明历程分为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