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构建、知识疏理 由于理论来自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我们在复习专题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应遵循两条线索:科技理论成果、理论实践意义。  科技理论成果(认识世界) 理论实践意义(改造世界) 规律认识   1、经典力学理论 ①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成就: 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数学; 重大发现:落体定律; 确定均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发明天文望远镜;著作《关于两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 ②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 成就: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内容: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牛顿力学体系。 ①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总结与概括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形成了经典力学; ②建立了一套与以前不同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同一的力学体系之中,打击了神学,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④经典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技术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②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规律的掌握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入的过程; ③科学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④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人类应用科技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科技发展也对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蒸汽机技术 ①18世纪上半 蒸汽机运用于矿井抽水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万能蒸汽机” ③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1807蒸汽轮船、1814蒸汽机车 ①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打破了机器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机器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它把人们带进了“蒸汽时代”;②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运输: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的发明,加强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3、生物进化论 ①拉马克(法):早期进化论思想,“获得性遗传理论”,动物器官用进废退; ②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1871年《人类的起源》发表进一步论证了其观点。 观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会发生变异;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核心)。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①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合为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②挑战封建神学的神创世,促进人类认识的飞跃; ③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生物学的新时代; ④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⑤对近代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严复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   4、电气技术 ①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1867 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③远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④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飞机 ①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及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②电话、电报、电车、电灯的发明和使用,电能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5、相对论、量子论 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 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 ②普朗克(德)提出“量子假说”:物质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能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 爱因斯坦运用量子假说解释光的本质1905年提出“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既否定又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使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量子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由宏观世界发展到微观世界; ③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6、信息技术 ①计算机:1945年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美) ②网络技术:60年代,互联网诞生(美) 90年代,全球信息网 ①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出现和“新经济”的形成,使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时代”; ②互联网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理 论 实 践 认 识  二、重点突出、难点探究 探究1.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西方近现代科技能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1)经济:14、15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集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思想:17、18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将科学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与判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3)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为科学发展提供学术自由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4)动力: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根本动力。 (5)努力:伽利略、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注重个人品质修养的培养,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探究2.牛顿力学体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简述牛顿的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之间两者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在继承和发展的中不断完善) (1)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使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为人类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核能在生产、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2)两者的关系: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既否定又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使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否定:相对论否定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爱因斯坦将牛顿经典力学包含在相对论的力学体系中。 探究3.为什么说近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化趋势? 如何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双重影响) (1)原因:①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②科技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疆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③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把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认识: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浔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②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和思维方式,又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一场学习革命。③大大缩短了全球的空间距离,加快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加快了全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共享。④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消极影响:①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③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探究4.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⑴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 ⑵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⑶科技的进步使社会财富增加,使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探究5.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未赶上或没有及时赶上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消极影响 客观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②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①中国新思想萌发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②中国近代化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次科技革命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②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苏关系破裂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以独立的姿态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的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在原子能(“两弹一星”)、航天技术(载人航天)、分子生物学(杂交水稻)等领域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一次明清时期:①自然经济限制生产力发展,不能对科技提出迫切要求(缺乏推动力);②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主义发展,使之缺乏物质条件;③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不务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研究。 第二次19世纪中期:①民族资本虽有发展,但发展程度不高,不能对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迫切需求和提供基础;②列强侵略的加深,主权进一步丧失,帝国主义的掠夺,使重工业无从发展;③清政府的腐败,科技水平不高,不具备扩展条件。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正在进行内战;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是主要任务;③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苏联的背信弃义,从而限制中国与世界科技的交流;④犯了“文革”等“左”倾错误,自我封闭。 启 示:①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前提;③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对外开放,促进科技的交流与发展;④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三、学法指导、典题精析 1.复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清两条基本线索:①从整体上抓住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脉络;②从联系中理解科技理论在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二要把握三个重点:①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②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认识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差异;③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要形成两个观点: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步走向结合,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相对论和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四要注意三个到位:①知识点的记忆落实到位;②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到位;③知识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到位。 2.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列举出属于后者的发明?说明归类依据?  (2)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举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2、(1)②汽车④电话⑥电灯属于后者的发明;归类依据:蒸汽机、珍妮纺纱机、骡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他们主要是在一线工作的工人和技师发明的。 “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而汽车、电灯、电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技术指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它们属于“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2)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答出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①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发电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③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④互联网:出现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建立核电站,和平利用核技术,造福人类;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答出一例即可)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