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方法】 老师在讲述中可利用比较法各阶段特点对新旧三民主义进行比较;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以丰富和增进对本课的了解; 对本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三民主义: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但均遭失败; 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④孙中山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3)内容: ①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 ②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③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但不够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不但没有明确反帝且具有狭隘性,民权主义没有扫荡地主阶级尤其是汉族地主势力,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和结果: ①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②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最终推翻了帝制; ③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革命派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约法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但国民并没有真正享有权利,尤其是约法中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的条款也没发挥太大作用。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此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三民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三民主义的局限;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他看到了希望,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③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2)提出: 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评价: ①进步性表现在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建,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②局限性表现在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教学重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热点试题】 1. 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试对其进行评价。 2.简述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给予评价。 3.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有哪些?新体现在哪? 【课堂小结】 20世纪初,面临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前人的救国方案的失败,孙中山先生接受近代西方政治学说,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但由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性,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其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以及孙中山个人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