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2考纲解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012高考预测】 1.纵观近几年高考,从内容上看,多集中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等方面,中日、中美关系也有考查;从题型上看,多以单选题为主,涉及少数的材料解析题。在2007年高考中本专题占有相当比重、且内容集中、题型涉及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 本单元知识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富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尤其是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非关系、中印关系都与时事结合紧密,预计会是今后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2010年的高考中,仍将延续上述趋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区域。 【重要知识梳理】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取得的成就和原因 【知识归纳】(1)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成就:①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②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3)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国际原因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②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③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国内原因①卓越的外交家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英明的外交决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温馨提示】 (1)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三大外交方针”的意义:①“另起炉灶”的方针,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对外关系的问题,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③“一边倒”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在保卫新中国及远东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2)“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含义: 背景:①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②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含义:同指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二、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原因 【知识归纳】第一阶段(建国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1)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2)二战后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3)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1)从美国方面看: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⑵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⑷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⑵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⑶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A标志事件: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结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B深远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他们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温馨提示】①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都是其国内政治延伸,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制约: 国家利益(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②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新时期外交的发展的影响 【知识归纳】①调整: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是可能的;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②影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外开放,缩短了我们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强了综合国力。 【温馨提示】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作用 活动:⑴在联合国中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⑵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②平等互利则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③和平共处是目标,而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3)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作用: ①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对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出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当前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内涵 2004年6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题为《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就如何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提出了以下五点主张: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考点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①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逐年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它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第四,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第四、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显示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活力。 考点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作用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①特点为“一大片”。②原因: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50年代末期,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中苏关系紧张,我国的外交环境恶化;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独立,③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4)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启示: ①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②制定外交政策应根据国际国内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③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是我国的基本政策。 考点4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考点5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恢复,中国国际社会协调平衡力量提高。②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国家合作组织.主要宗旨是维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③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的加剧,联合国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作出贡献,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意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信任。 考点6 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及认识 1.外交成就 (1)建国初期,是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得到英、荷等8国的承认。②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③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④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圆满成功,此后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2)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同的合法席位,中国从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此后在国际上形成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新时期以来外交成就突出: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很多领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其中发挥越来重要的作用。 2、认识 : (1)中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只有不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抵制强权政治和屹立于世界。(3)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声望才能不断提高。(4)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能在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创新局面。 (5)任何时候的外交都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考点7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不同的外交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十净屋予冉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的敌视政策以沉重的打击。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是一种屈辱外交。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1)社会制度不同。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 (2)领导力量不同。①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②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高考真题精析】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解析】: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阐释,对应万隆会议。 (2011年上海市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②项在1976年;①项在1979年;④项在1997年;③项在2001年。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 【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减弱了那些对中国的怀疑或敌对情绪”,对应方针即“求同存异”。 (二)非选择题 (2011年福建省文综38—(2)、(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图15、16、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应该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12分) 【答案】: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具体体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解析】: (2)从图片显示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就是列强侵华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3)从材料四所述孙中山对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赔款、特权等继续承认,表明辛亥革命对列强的幻想与妥协;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角度找原因。 (4)依据课本回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概括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从新旧外交的区别、中国的地位及国际格局等角度回答“三要方针”的意义。 1.(2009年广东文基,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答案】B 2.(2009年福建文综,18)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解析】此题要理解“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符合。B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C大跃进也是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 【答案】A 3.(2009年山东文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 A.美国支持台独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等。联系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合法权利的史实,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故应选D项。 【答案】D 4.(2009年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且为不定项,故需要逐条判断,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 【答案】B 5.(2009年江苏历史,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答案】C 6.(2009年海南历史,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 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答案】B 7.(2009年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0 o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1943年初,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应排除。1955年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1953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答案】D 8.(2009年北京文综,40)(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3)见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解析】第(2)问是选答题,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次回答,回答是要从国内外的因素作答。第(3)问结合书本知识或从图16中可以得出。 【答案】(2)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总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从东南沿海四几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渐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012高考押题】 1. 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2.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下列各项外交活动与东南亚国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 ①在“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产物 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同 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挖苦为“传说中的周恩来”,第一次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前沿。与之相关的会议是(  ) A.《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6.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与应邀来访的赞比亚总统班达举行会谈时说,作为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发伙伴,中国一贯致力于巩固中非友好、加强中非合作。胡主席这样说的历史依据是(  ) A.非洲在世界上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非双方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非洲大力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非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7.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8.下图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哪一外交方针密切相关(  )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方针 9.某校高一(5)班同学王明准备撰写以“中美关系60年”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下列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 B.20世纪70年代美国积极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C.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 D.新时期中美两国广泛合作,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10. 2010年8月23日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持事件,导致港人八死七伤。惨案发生后,根据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原则,中方的处理应当是(  )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处理这一事务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惨案的纠纷 C.谴责犯罪,敦促菲律宾全面调查,善后死难者 D.求同存异解决两国分歧 11. 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言说:“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但在80年代初,他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下列表述与这种观点转变无关的是(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需要调整外交政策 C.经济全球化加快,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提高 D.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2.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 材料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其中非洲国家26票,占1/3)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提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领导层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3:……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阐述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材料4: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讲话。温家宝说:“中非合作论坛创立9年来,发挥着引领和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中非加深友谊的桥梁、加强合作的平台……在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8项新举措推进中非合作……” (1)材料1中的“求同而存异”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异”“同”分别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2、3,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中非合作的重大意义。(8分)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2: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当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3: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1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5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5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请举出两个实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