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考点梳理】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 3.(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的消失、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5.(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二轮知识归纳】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A.新人教版——“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B.人民版——智者的启蒙 智者运动的背景: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主要——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公元前5世纪中叶,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智者运动)兴起,它也是一场思想革命。智者运动的主要内容: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智者运动的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基本作用(这三点也是基本主张)。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其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者运动的历史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C.岳麓版——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约公元前7世纪,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古希腊城邦的形成,相对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人们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是哲学诞生了。 自然哲学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泰勒斯,他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在希腊出现。当时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其核心观点。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重视知识;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求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好环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但是,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被人称为“诡辩学派”。 (二)苏格拉底 A.新人教版——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不像智者们那样靠传授知识收取学费。他喜欢在大街上市场里或朋友家的客厅里.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喜欢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 B.人民版——苏格拉底的智慧、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主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苏格拉底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被18世纪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苏格拉底服从城邦法律的判决,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斯多亚学派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其代表人物除创始人芝诺之外、还有罗马的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斯多亚学派的学者们认为:“逻各斯”是主宰、产生、统治一切自然形态本源的实体和动力;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人生而平等。斯多亚学派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C.岳麓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前399),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诘难、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辩证法”一词的最早来源。他发出了“认识你自己”(其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的呐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识”(强调知识的作用,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的观点。他引导人们去思考哲学问题,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为有罪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以另一种方式阐释了先哲的使命。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其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A.新人教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因此,他认为人本身和周围世界都是不真实的,世间万物之外存在着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他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没有感觉、人们不可能理解任何东西。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B.人民版——无 C.岳麓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非常尊敬老师,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柏拉图的学生,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卒于希腊。曾就学于雅典,学业精进,后来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逻辑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文艺理论》)《修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的著作显示了他的博学。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点二:(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仅采用新人教版) (一)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思想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基督教会。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面对教会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是著名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反异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思想 1.都铎王朝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这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开始。 詹姆士一世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 核心是鼓吹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斗争。詹姆士一世以后,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专制统治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考点四:(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仅采用新人教版)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1.柏拉图生平事迹 (1)青年时代。柏拉图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他家世显赫,但其青少年时期却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与战争间频繁更迭的政体中度过的。柏拉图成年后,雅典城邦的生活开始趋于稳定,重新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局面,人们开始出席各种社交活动,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就是在一次赛诗会上相识并拜其为师的,那一年,苏格拉底61岁,柏拉图20岁。苏格拉底是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因不能见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国。 (2)游历生涯。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愤然离开雅典,与一些门徒逃往麦加拉避难,由此开始了他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生活,他先后到过麦加那、埃及、南意大利等地游学,结识了一些学者。这段游历生活是柏拉图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 (3)教学生活。柏拉图创办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他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王。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婚礼上安然辞世,但学园却在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经营下,一直存续到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处于宗教目的下令关闭为止,前后长达900多年。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因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者至少是大学的萌芽,现代大学中的学院、研究院有时还被称为Academy,原因就在于此。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最后,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还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等。 2.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1)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2)时代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3)家庭影响。(4)老师的教诲。(5)游历生涯。 3.柏拉图思想的内容 (1)哲学思想: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唯心主义理念论;推动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2)政治思想——理想国: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所谓“理念”就是城邦最初的那个样子,或者说是它的最初原型。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个“原型”因为天长日久而被历史尘封起来,从而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行为失范。柏拉图认为要唤起人们对本真城邦“理念”的“回忆”,就必须在城邦“原型”即“理想国”的指导下,改造或改变现实的城邦,使之重新回到稳定和秩序的轨道上来。在“理想国”中,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国家统治者是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人)。实现“理想国”的两种办法:对统治者进行严格完善的教育;对统治者实行“共产”制度。 柏拉图“理想国”的社会分工建立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所以这是一个存在阶级差别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必然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这种设想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晚年的柏拉图历经政治的风风雨雨,终于也认识到这种“理想国”存在的缺陷,与现实格格不入,于是,他开始着手设计“第二等理想国”——“法治国”。晚年的柏拉图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一个城邦没有好的办法让统治者变为一个哲学家,或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则法治仍旧比人治好,实行法治的国家虽不能称为最好的,却可以被称为“第二等好”的。 4.柏拉图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理性主义是柏拉图最突出的特点。如果人们承认西方文明是一种以理性为代表价值核心的文明的话,那么,柏拉图便是这种理性主义的肇始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对世界、对社会还是对人生,柏拉图都坚持一个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状态。 柏拉图的学说还对基督教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基督教神学从他那里吸取了大量的理论营养,柏拉图哲学构成了它最基本的思想来源。 总之,不理解柏拉图,就不能理解基督教文明,也就不能理解整个西方文化。正如西方后来的哲学家评价:“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亚里土多德生平 (1)御医之子: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小城斯塔吉拉,当时色雷斯处于北部强国马其顿王国的统治之下,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室的御医。 (2)学园精英:17岁时,亚里士多德像许多希腊青年一样,到当时希腊的文化教育中心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柏拉图曾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园的身体。 亚里士多德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挽歌,赞颂其师是一个“坏人甚至无权称颂的人”。然而,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后者的许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的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他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因为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体现了尊师而不盲从的自主精神。 (3)王子之师:公元前347年,雅典受到马其顿王国的军事威胁,反马其顿情绪高涨。由于亚里士多德家族与马其顿王室的关系密切,亚里士多德受到雅典人的敌视,于是,他匆匆离开雅典。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邀请亚里士多德做儿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欣然前往。他教授亚历山大政治学、论理学、诗歌以及历史等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 (4)重返雅典,建立学园: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征服了整个希腊。次年,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吕克昂学园图书馆的藏书超过阿卡德米学园数倍。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学派”。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了研究费用,还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5)落寞辞世: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在灭掉波斯帝国、征服印度河流域后病逝,随即希腊各地掀起反马其顿的的浪潮,雅典成为反马其顿的中心,由于亚里士多德与马其顿王室的亲密关系,因而成了反马其顿派打击的对象,他受到法庭指控,被控不敬神,为了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他离开雅典,逃往外地。一年后,亚里士多德客死他乡,享年62岁。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亚里斯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哲学到他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哲学认识论就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而不是理念。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从根本上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及其实质,他最终抛弃了柏拉图的唯心论,而确立了这种二元论,即世界是由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共同组成的。这在哲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不彻底,因为他在对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有时正确,有时糊涂,他并没有把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2)逻辑学:三段论。逻辑,logic,英语的音译;十八世纪西方现代逻辑学传人中国,初称论理学、理则学,今学科名称是形式逻辑,以区别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这门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德国思想家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定名为“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他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则所有的C是A(结论)。 (3)政治思想:法治优于人治(《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认为革命和内讧的原因是不平等,从而认为最好的城邦治理方式是法治。在政治思想上,他和柏拉图的区别就在于:柏拉图强调人治,即哲人统治,只是在他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他才提出法治的观点,但他忽视了法律的性质,只强调了应该守法,而忽视了如果法律本身就是恶法,那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而亚里士多德则一方面强调了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要守法,另一方面还强调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治。 (4)伦理思想:中道理论。所谓“中道”,意即中庸,他认为宇宙间万物过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就是最好。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它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 3.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 (1)他创立了庞大的科学研究体系。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他的一生;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学术思想,同时也扩大了学术影响,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考点五:(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仅采用新人教版) (一)玛雅文明的消失 1.玛雅文明的发现 (1)征服玛雅文明:①玛雅概况:时间、地点:10—16世纪,尤卡坦半岛(北纬14—22度,西经87—93度);中心:奇琴·伊查、乌斯马尔和玛雅潘。②征服过程:1517年,偶然到尤卡坦半岛北岸;1518年,远征尤卡坦半岛西岸;1524年,征服尤卡坦半岛;16世纪后半期,玛雅地区完全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2)玛雅考古的开端:①开端的表现: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后进行了零散的探险活动;1839年,美国的斯蒂芬斯进行了玛雅地区的探险。②开端的意义:玛雅研究的分水岭;失落的文明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对象。 (3)玛雅考古的变革:①变革的表现:考古的组织变革——个人到公共机构;考古人身份变革——旅行者和探险家到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考古的目的变革——探宝挖宝到科学发掘和学术研究。②考古的成就:失落的玛雅文明正在回归人间。 2.玛雅文明的历史 (1)玛雅文明的历程:①起源:奥尔梅克文化(中美洲文明之母)。②兴衰:形成期(前古典期)——(前10世纪——公元3世纪)农业发达,奴隶制文明形成。全盛期(古典期)——(3——9世纪)中部低地奴隶制城市文明兴起、发展,并开始失落。衰退期1(后古典期)——(10——16世纪)南北文明发展不平衡——前期,北部城邦文明扩展迅速、水平高;后期,中北部城邦征战不休,文明渐衰。衰退期2(殖民地时期)——(17世纪起)城邦文明被西班牙人征服,文明再次失落。 (2)玛雅人的城邦:①自然概况:数量多、范围小、人口10万以下。②政权性质:政教合一。③统治方式:家天下。④社会结构:分为贵族、祭司、平民和奴隶四个群体。⑤相互关系:贵族和祭司是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⑥统治特点:大邦统治。形式上,呈现分立性、区域性和暂时性;政治上,有独立性;文化上,为同一性。 (3)玛雅人的社会生活:①经济生活:农业发达是玛雅文明的基石;手工业和交换市场也较发达。②生活方式:农业耕作为主;玉米为主食,大量种植根基作物;栽培了数十种瓜果豆蔬,如西红柿等;种植经济作物,有可可、烟草、棉花、蓝靛草等;衣着简朴、随意、舒适;定居,屋建高地、有门无窗。③生产方式:使用燧石石斧和尖头长棒工具,实行休耕作业。 (4)玛雅人的宗教:①特点:自然崇拜和多神教崇拜。还信仰巨大法力的神灵,为玛雅艺术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②众神象征:羽蛇神,集天地创造者、王权化身和玛雅文明创设者为一身。虎神为一切神力的代表。③作用与后果: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但其极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文明的再创力。 3.玛雅人的智慧 (1)玛雅的城市建筑:①特点:布局井然有序,事先规划,由中心向外展开;城市没有围墙;将建筑学与天文学结合。②代表性成就:玛雅金字塔。 (2)玛雅的文化艺术:①象形文字:美洲水平最高;科班“象形文字阶梯”。②雕刻:纪年碑;神庙的装饰雕刻。③波南帕克壁画。 (3)玛雅的科学:①天文观测:螺旋塔。②历法:神历、太阳历、长纪年历。③数学:0的使用;书写方法;进位法。 4.玛雅文明的假说 (1)玛雅人的来历:①体质类型:属于美洲印第安人的一部分;蒙古人种(包括亚洲和美洲分支);黄种人(包括印第安人、东亚人、中国人);推测——源于亚洲。②地质学上:大陆漂移学说——亚洲、美洲本是连片大陆;冰河时期——白令海峡曾是连接亚洲和美洲的陆桥;推测——从亚洲进入阿拉斯加,呈扇形南下美洲大陆和岛屿,定居玛雅。 (2)玛雅文明的渊源:①文明扩散论说:美洲文字源于欧洲或其他大陆文明的传播。论据: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假说,认为源于同一祖型文化。②玛雅人祖先创造说:“大三角”范围内的所有遗址在文化上具有同一性。论据:历史没有记载其他民族到过,所见遗迹也是土著居民的创造物。③外来性与独立性并存说:玛雅文明不是外来文明在美洲的简单移植或复制。论据:美洲大陆创造了玉米文明,而他们的故乡诞生了水稻与小麦文明。 (3)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①文明崩溃:城堡突然停建;神庙突然遭遗弃;人群消逝在雨林;文明回归原始丛林。②失落原因:自然因素说——环境变迁,人口爆炸;耕地耗竭,居民营养不良遭瘟疫而死亡;气候持续干旱。社会因素说——内部阶级矛盾冲突;城邦之间毁灭性战争。 (二)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1.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 (1)“长船”之岛:①克里特岛的优越位置:含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周围环境。②克里特文明:创造者、特征及历史分期。 (2)克诺索斯城:①克诺索斯城是克里特文明的中心。②美丽的传说:“米诺陶洛斯”与“迷宫”有关传说的争议。 2.伊文思的惊人发现 (1)良好的修养:①少年时代:痴迷克里特古老传说;享受一流教育;养成对历史与考古的兴趣。②青年时代:在牛津大学和哥廷根大学求学;东欧旅行和研究专著。③担任馆长:任职阿西莫林博物馆馆长;建设博物馆和旅行考古。 (2)发现古文明:①发现线索:游访希腊和拜访谢里曼;初识古印章,发现古文明线索。②追踪线索:搜集古印章进行研究;认定克诺索斯城遗址所在地;购买克诺索斯城遗址所在地。 (3)幸运的发掘:①初步发掘:前5天的掘成果;前3个月的发掘成果。②克诺索斯宫殿及主要文物:克诺索斯宫殿的特征;镶嵌式赌桌和壁画。 (4)丰硕的成果:①继续挖掘和“再现”米诺斯宫殿。②出现《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爱琴文明始于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是第一个建立地中海霸权的君主;对“迷宫”功能和“王权”性质的解释。 3.克里特文明的“重现” (1)富丽而神秘的宫殿:①复杂的排水系统:米诺斯宫殿排水系统的特征——复杂先进;自净功能;便于修缮。②克里特城市的兴衰: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等。③克诺索斯城的宫殿:外部——无坚固的围墙和城堡;内部——“米诺索斯宫殿”(迷宫)的构造。 (2)精美的艺术品:①主要的艺术品:壁画——国王座椅背景、王后寝宫海豚画、浴室壁画、“斗牛图”等。刻绘——廊柱、浴盆、国王座椅、坛罐等。其他装饰品、小雕像等。②艺术品的特色和艺术水平:艺术素质全面;艺术水平高超;显示米诺斯文明特色;保存水平高。 (3)活跃的对外贸易:①外贸的物质基础:地中海式气候和物产。②外贸物品:输入——金属制品等;输出——橄榄油、葡萄酒、木材、羊毛、陶器、珠宝、刀具、香水等。③海军与贸易和贸易港:最早的海军;最早的殖民者、众多的海港。 (4)充满情趣的生活:①生活轻松愉快:艺术作品反映了米诺斯人对生活的热爱,《海豚》图、《鸣鸟》图、《斗牛》图等;米诺斯妇女非常爱美,精于梳妆打扮:如《巴黎女郎》图。②妇女地位较高:传说中的女神较多;从王后的地位到“巴黎女郎”——爱美受尊重;生活中妇女参与活动较多,如《斗牛》等祭祀活动。 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 (1)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①“米诺斯”是国王。②“米诺斯”可能是一个王朝的名称。③“迷宫”是宫殿、国王居所、“死人之宫”、神庙。④“主人”是男性“祭司王”,拥有王权和神权。 (2)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①“公牛”形象是力量和丰产的象征,可能与祭祀有关。②“斗牛”是运动、是祭祀或其他。③双刃斧及其迷宫的关系。④“线文A”今仍未被解读。 (3)米诺斯文明的消失:①火山爆发或地震。②迈锡尼人的入侵等。③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三)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1.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 (1)从古津巴布韦国家衍生到穆塔帕王国(古津巴布韦和大津巴布韦遗址) (2)富饶而而强盛的穆塔帕王国:①穆塔帕王国富饶辽阔,威名远播,16—17世纪为其极盛时期。②农牧、采金和对外贸易为经济的三大支柱。③贡赋制度:实物和劳役。④政治体制严密,有严格的等级制度。⑤军事:建有人数众多的军队,国王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3)葡萄牙人由沿海向内陆探索:①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了东非海岸的一些港口。②葡萄牙人对内陆的探索:安东尼·费尔南德斯是第一个到达穆斯塔王国的人;葡萄牙人开辟了赞比西河航线并建立了贸易基础;西尔维拉富有效果的传教布道活动。 (4)黄金国的传说:①津巴布韦盛产黄金与黄金贸易传统。②葡萄牙与穆塔帕王国的战争。③黄金国的传说与考证。 2.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 (1)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①19世纪中叶以前没有人去发掘津巴布韦遗址。②卡尔·莫克:第一个探索遗址并将之公布于众。 (2)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塞西尔·罗得斯:霸占了大津巴布韦遗址。②詹姆斯·本特:第一次系统发掘。③理查德·霍尔:发掘造成重大损失。④兰德尔·麦克维尔:第一次由考古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发掘,证实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文化。⑤卡顿·汤普森:再次证实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文化。 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 (1)遗址的建筑布局及特点:①布局:北部卫城;中间谷地;南部椭圆形建筑(圣堂)。②特点:花岗石砌成;不施灰浆的拼缝技术。 (2)出土的文物:工具和工艺品;进口货;皂石器。 (3)遗址反映的历史状况:①政治中心首都:为统治阶级服务;为宗教服务。②经济中心:经济技术水平高;对外贸易发达。 (4)大津巴布韦国家的衰落:①外因:外族入侵;王国北迁。②内因:人口膨胀。 4.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 (1)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①学术争论:非非洲人创造论——理查德·霍尔等殖民主义者。非洲人创造论——兰德尔·麦克维尔、卡顿·汤普森的观点。②政治斗争:白人殖民政府;黑人民族主义者。 (2)两位学者的贡献:①加莱克初步论证绍纳人创造津巴布韦遗址文明。②达文·比奇在研究绍纳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③其他:1984年,津巴布韦档案馆出版《津巴布韦史诗》。 (3)启示与疑问:①启示:懂得尊重与理解历史;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反对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②疑问:遗址的起迄时间;遗址文明是一种非洲人,还是多种非洲人创建的;遗址所属津巴布韦国与穆塔帕王国的确切关系如何。 考点六:(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仅采用新人教版) (一)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1.雄伟的金字塔群 (1)尼罗河文明兴起:①政治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统一和发展。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上:“马斯塔巴”陵墓。 (2)金字塔的杰出代表:①分布:集中于孟斐斯和从吉萨到代赫舒尔一带。②代表: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③特征:错落有致,遥相呼应。 (3)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艺术:①外部建筑艺术:规模巨大、匀称壮观。②内部建筑艺术:构造复杂、艺术精美。③精湛建筑艺术: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4)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 ①金字塔的建造之谜。②狮身人面像的建造之谜。 (5)金字塔建筑群存在的历史意义:①昭示古代世界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②有重大的旅游观光和科考价值。 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1)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①主要时期: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②主要分布:从阿布辛拜勒神庙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③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古埃及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④杰出代表: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神庙。 (2)阿布辛拜勒神庙:①大神庙:外观(坐落、正门、巨型石像);内观(大厅、神像、浮雕等);最精妙之处:(太阳光定时从正门照亮神像)。②小神庙:外观(坐落、巨型石像);内观(王后雕像、浮雕等)。 (3)菲莱神庙:①建筑风格:融合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②神庙内观:女神的浮雕像,美轮美奂。 (4)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①背景:阿斯旺水坝的修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与国际援助。②措施:切割、编号、起运、装配等。③搬迁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活动;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壮举,提高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搬迁使历史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下去。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 (1)雅典卫城:①雅典城邦:特点——临近海洋,工商业发达。特征——小国寡民。政体——奴隶主的民主制。②雅典卫城:建筑艺术成就高超。 (2)帕特农神庙:①建筑艺术:雄伟柱廊环绕。②雕刻艺术: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 (3)奥林匹亚遗址:①建筑风格:宗教祭祀场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②体育成就:奥林匹亚竞技会;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精神。 (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①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②宗旨:精神——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格言——更高、更快、更强。 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1)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①结构:观众席、表演区、地下室。②价值:最宏伟壮观的建筑;希腊式和古罗马式建筑风格融合。 (2)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①出现:罗马空前强盛时期。②结构:拱门、庭院、大厅、图书馆、纪功柱。③价值:皇权和大一统思想。 (3)雄伟的万神殿:①形成: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②目的:崇拜以星宿为代表的希腊和罗马各位天神。③结构:门廊、正殿。 (4)众多的凯旋门:①目的:纪念战功。②代表作: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 【二轮规律总结】 1.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及辩证评价 (1)主要观点: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2)辩证评价: ①积极意义:智者学派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②局限性: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智者学派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2.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人文精神的异同 (1)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2)不同点:①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学派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二轮学科探究】 1.希腊先哲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4)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主张“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 2.简要分析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异同。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 (1)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相同点:①时代背景: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面临相同的问题。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仁学”和“理念论”;②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③两者都比较重视统治者的作用,并且都最终倒向人治。 (2)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不同点: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柏拉图的宽泛得多。 (3)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内圣外王的理论的相同点:两人所强调的理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设计出了一种理想君主(统治者)的标准。两者的理论主张都影响深远,但在历史进程中也都没有完整意义地实现过。 (4)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内圣外王的理论的不同点:柏拉图从知识层面考虑,强调统治者应该有智慧、会治理国家;而孔子则从道德层面出发,强调君主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恪守伦理,遵循孝悌。 3.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和孔子的“中庸”思想的不同点有哪些? (1)前者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后者则是建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前者关注城邦道德价值的实现,他的“中道”是为了实现城邦的和谐,也就是稳定统一、高度文明和实现幸福的善,他的“中道”思想出发点就是为了实现理想政体的梦想。而孔子虽然也关注统治者与国家之间治理问题的所谓天意的性质,但这种关注是从人的修养、人心、人情和世俗家庭的经验来实现理想政治的。孔子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倡“中庸”,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2)前者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后者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是最好的执政者,为了论证中产阶级执政的优势和合理性,他从天性的角度说明在中产阶级身上有着一种中道的美德,这是其他阶级不具有的,并且由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的存在,也是合理的。而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是一种政治决策的手段,他认为,在做政治决策时,要善于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和解决各种政治问题。 【二轮高考真题】(三年内高考真题分类精选、解析)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前半段“牛虻”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思想贡献,而“思想自由”是其精髓之一,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实际上是摧残了思想自由原则。 2.(2011年北京卷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即是指研究“人”的学问,正是苏格拉底的贡献之一。 3.(2010年北京卷文综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做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有理想国政治构想的是柏拉图,其思想核心是理念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4.(2010年广东卷文综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经验证”、“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去发现真理。A项为宗教思想,强调信仰;B项强调个人的感觉;D项认为世界不可知;ABD三项都排除。 5.(2010年浙江卷文综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A项不符合逻辑学;B、C两项不符合中庸之道、逻辑学;只有D项符合题中三项关键词。 6.(2009年广东历史15)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题中材料突出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真实形象与人生价值,符合人文主义思想。 (二)(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2009—2011三年高考未涉及这两个知识点) (三)(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009—2011三年高考未涉及这两个知识点) (四)(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的消失、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2009—2011三年高考仅直接考查“大津巴布韦遗址”这一知识点) (2009年江苏历史25题C部分)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 ——[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 材料二 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7分)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3分) 【答案】: (1)史料类型: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生产状况: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贸易状况: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交流。生活艺术状况: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 (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价值观:种族中心主义。 【解析】: (1)从材料一中的“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可以归纳其主要史料类型。主要从实物遗存分析其状况。 (2)观点——白人优越论或白人创造说。其价值观实质是种族主义理论。 (五)(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2009—2011三年高考仅直接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这一知识点) (20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10号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6分) (2)图2所示建筑和图1所示建筑相比,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有怎样的继承和创新?(4) 【解析】: (1)熟悉古代希腊、罗马历史遗迹的主要建筑图像及艺术风格。 (2)两图对比,继承主要是柱式风格,创新主要是融柱式与圆顶风格于一体。 【二轮模拟训练】 一.(必修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 否定神的存在 B.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 主张将神人性化 2.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3. 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 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 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 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 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4.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命题,对这一史实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命题尽管错误但弥足珍贵 B. 反映当时人们已摆脱神学控制 C. 反映出神学到人学的过渡 D. 表明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客观世界 5.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D. 彼特拉克 6.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就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了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这则寓言说明了下列哪一观点(  ) A. 知识即美德 B. 认识你自己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人与动物之间有本质区别 7.《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者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孟子  ②荀子  ③孔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9.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 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C. 主张知识即美德 D. 创立了逻辑学 10.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A.“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简化宗教仪式”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以人为中心,发展人的个性” 11. 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说法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 普罗塔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他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13.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14.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人是社会的中心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宣扬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15.“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下列人物思想主张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6.黑格尔在评价普罗塔戈拉的““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时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于 ①强调了人的价值 ②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④使得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B.提出“知识即美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C.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18.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针对当时雅典社会道德沦丧的社会状况,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思想 A.认为美德等同于知识 B.认为美德源于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C.认为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D.与荀子的“性善论”基本一致 19.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延伸 B.创始人是西塞罗 C.斯多亚哲学最主要的是物理学和伦理学 D.它主张人生来平等 20.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理性”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人生来平等 B.理性是统治一切自然形态本源的实体和动力 C.人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 D.其核心是指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二.(必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因为法律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民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的约定的产物。” ——安提丰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材料四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五 美德即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2分)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分) (2)列举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分)并概括其主要的思想主张(4分)。 (3)材料四、五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2分)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其在古希腊历史的地位是什么?(2分)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一 宙斯 图二 古代希腊神话的诸神雕塑 材料二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它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4分)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4分) (3)普罗塔戈拉与材料一的意识的区别是什么?(4分) (4)材料二、三的观点有什么影响?(8分) 三.(选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60分) 2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如果施行暴政蹂躏子民,就成了暴君。……在执行法律时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大于国王,但国王如果犯法就应当像最微贱的平民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英国的法律与惯例》 材料二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三 1604年(詹姆斯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精神是什么?(2分)材料二表明了詹姆斯一世怎样的思想?(2分)它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中议会对国王的态度如何?(3分)上述材料反映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分)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3分) 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2分) (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9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2分)体现了什么精神?(2分) 25.【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在相隔一世纪之久的时间,前后深入探索这座失落的城市…… ——记录片《失落的玛雅文明》剧情介绍 材料二 1871年9月4日,一个旅途疲劳的探险者在马绍那的非洲牧人家里过了一夜。这是非洲中南部高原上马绍那人的家;这个家就在今日被称为津巴布韦的国家。这旅行者是一个34岁的德国人,叫卡尔?莫克,他正对传奇中消失的城市的点点痕迹如痴如醉,因为有人告诉他:大型石屋遗址就在几小时路程之外!…… ——记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玛雅文明除了“金字塔的石造建筑”与“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之外,还创造了哪些重大成就?(9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型石屋遗址”的发现与当时哪一历史现象有直接关系?(2分)在津巴布韦发现的文化遗存能否说明古代非洲曾经存在光辉的文明?(1分)说明理由。(3分) 2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吉萨金字塔建筑群(见下图) 材料二 (如右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罗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是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它包括哪些建筑?(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3分)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二轮模拟训练】答案要点及简析 一.(必修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D 材料的意思是人和神一样,都主张将神人性化。A、C明显错误;公元前6世纪时天主教还没出现,排除B项。 2.A 普罗泰哥拉的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A项“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明显是在强调以自己的内心来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二者都具有一定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倾向。 3.C 希腊先哲普罗泰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否定了神的存在,肯定、强调人的存在价值;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4.B “万物由水构成”尽管命题错误但突出了万物的本原是物质的,所以弥足珍贵。C、D两项是正确评述;B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5.B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材料反映的思想与此相关。 6. A 【解析】因为没有人自愿作恶,作恶只是出于无知,所以材料体现了知识即美德。 7.D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故与孟子的性善论相近。答案是D项。 8.B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A项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C项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D项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是创立逻辑学。 9.B A项泰勒斯不属于智者学派;C项是苏格拉底的的主张;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10.B A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C项是智者学派代表人普罗泰哥拉的名言;D项是文艺复兴的思想。 11.D ①是泰勒斯的名言;③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①③两项都不属于智者运动的范畴。 12.C 从题中材料可知,这是在怀疑神而重视人,C项“忽视人”的说法错误。 13.C 题中话语实际上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 14.B “苏格拉底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也就是他的思想主张可以被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即突出人性的美好及人性的价值,也就是B项。 15.A 这段话是对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形象解释。 16.B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名言,①②③是对这一名言的正确诠释,④是对苏格拉底哲学贡献的评价,排除④。 17.D 前三项说明苏格拉底把哲学思考的重点从对自然的思考转到对“人”的思考,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D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18.B 美德是关于善的知识,并非完全等同于知识(还有关于恶的知识),排除A;C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排除;荀子主张“性恶论”,排除D;苏格拉底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知识是美德的基础,故选B。 19.D A项错在“延伸”;B项创始人是应是“芝诺”;C项错在“物理学”,正确的是“逻辑学”。 20.D D项是指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的观点。 二.(必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40分) 21. 答案: (1)学派:材料一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2分)。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任答两点4分) (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2分)。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4分)。 (3)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思想(2分)。主要思想: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任答两句2分)。地位: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是伟大的思想家之一。(2分) (4)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崇尚理性等。(2分) 解析: (1)从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判断它的学派归属;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简答背景。 (2)依据课本知识,指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从材料四、五的相关话语判断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并简述其主要思想及点明他的历史地位。 (4)从(3)题可以引申出本题的“必要素质”。 22. 答案: (1)自然观:反映了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而且将神人格化。(4分) (2)认识事物的方法: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4分) (3)区别: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的研究上。(4分) (4)影响: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8分) 解析: (1)据材料一的两幅图,思考宙斯像和希腊诸神雕像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指明其敬神及人格化神的观点。 (2)材料二中“感觉不是智慧”,智慧比感觉更重要,从而判断应该主要靠什么来认识事物。 (3)质疑神但不是完全否定神,将研究的精力放到人本身。 (4)从西方思想解放及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阶段角度简析普罗塔戈拉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影响。 三.(选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60分) 23. 答案: (1)精神:限制君权。(2分)思想:君权神授。(2分)理论君权神圣。(2分) (2)态度:以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的圣裁为由,同国王抗辩。(3分)主要矛盾:“王在法之上”还是“王在法之下”,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3分)后果:矛盾激化,最终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分) 解析: (1)材料一虽然指出了国王执法的权力最大,但强调了国王必须行仁政及国王违法时必须受制裁等,实际上是主张限制君权;依据材料二的结论及课本知识,点明詹姆斯一世的思想及理论来源。 (2)本题主要是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王权和议会法权斗争的背景、主要矛盾焦点及斗争的影响。 24. 答案: (1)“尊敬的人”:柏拉图。(2分) (2)体现: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9分) (3)态度:尊敬但不盲从。(2分)精神: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2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提出理念学说”,可知这个“尊敬的人”即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 (2)结合材料二中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理想国的批判及对人的感觉的重视,理解“吾更爱真理”。 (3)对比材料一和二,可知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是继承与批评并存的,并领悟其精神。 25. 答案: (1)成就:玛雅文明中的历法成就超过了当时希腊罗马通行的历法;“O”的使用是玛雅数学体系中最为先进的做法,比欧洲早了八个世纪;玛雅人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每点3,共9分) (2)历史现象: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探险(或答“殖民侵略”,2分)。判断:可以说明。(1分)理由:从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艺术和内容丰富的出土文物,充分说明早在12世纪,这里就存在光辉的文明。(3分,仅回答“能否”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解析: (1)按题目的要求,玛雅文明的重大成就还可以从历法、数学、农作物品种等方面简要指出。 (2)结合卡尔?莫克在非洲探险的时代背景,指出有关联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判断并说理。 26. 答案: (1)包括的建筑:三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多座小型金字塔。(6分) (2)融合方式:罗马大斗兽场把希腊的柱式建筑特色和罗马的拱门建筑特色相融合。(3分)艺术效果:产生了既气势磅礴又错落有致的效果,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既让人觉得建筑的伟大又觉得人自身的伟大)。(6分)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及课本知识,简要指出吉萨金字塔群包括的主要建筑。 (2)从材料二图中的古罗马斗兽场遗迹,可明确可柱式和拱门相结合的建筑特色。可从建筑审美和思想体现角度说明其艺术效果。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