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考点梳理】 1.世界近代思想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经典力学;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3.世界近现代(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史(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的宗教改革)。 5.(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仅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相关部分)(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6.(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爱因斯坦)。 7.(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二轮知识归纳】 考点一:世界近代思想史 (一)文艺复兴 A.新人教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文艺复兴: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还有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艺术领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B.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一) 古典文化的“再生”: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14世纪,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但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代表作《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的《哈姆雷特》,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岳麓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表现在思想上,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提倡人们现实生活和享乐;反对中世纪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意味着它对中世纪过去的批判;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意味着它对近现代未来的指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坛三杰”: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恩格斯对他的评价很高,赞扬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与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个人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富于人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摩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拉斐尔从22岁到25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他创造出圣母像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被后世尊为西方“画圣”。 英国的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莎士比亚是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1590年—1600年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时期,这一时期,其作品充满了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思想可以实现,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三世》,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即使是当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悲剧,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一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这使莎士比亚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其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四大悲剧全部在这一时期完成,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对这时期局势的强烈不满。 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但是,文艺复兴运动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二)宗教改革 A.新人教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 宗教改革: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B.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二) 与上帝直接对话:文艺复兴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中世纪的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这种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主张: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马丁?路德创立了路德教,其后,欧洲出现了几种新教派;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C.岳麓版——挑战教皇的权威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德国的马丁?路德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这种搜刮民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独树一帜的加尔文: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在这场运动中,加尔文的新教活动富有时代特色。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欧洲宗教改革家虽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三)启蒙运动 A.新人教版——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日益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斗争,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他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的扩展:启蒙运动很快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涌现出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人民版——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呼唤民主和自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西方的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于英、法两国,随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他们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他们关注社会,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世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而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与自由平等的思想才获得迅速发展。 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启蒙:霍布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为了防止争斗和战争,就有必要按照人们共同的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霍布斯的思想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洛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国家的行政权;人民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并推翻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洛克的主张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权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之一。卢梭的代表性思想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阐述了民主思想。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但现实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枷锁;他号召人们向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开战;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主张:在自然界里,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让国家来保障人的自然权利。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康德在卢梭“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的自由;指出封建统治阶级总是阻挠人民运用自己的理智,实行愚民政策;他指出启蒙运动的真谛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乞求于权威的意愿的被动状态),即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处,但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对知识: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卢梭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类重新确立对自然的尊重态度;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卢梭浪漫主义思想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它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启蒙运动对人主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从对人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启蒙运动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类的解放创造了富贵的精神财富;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是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启蒙;启蒙运动给人类留下深远影响的还有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可以说,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启蒙运动是17世纪和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之后,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成熟,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C.岳麓版——理性之光 启蒙运动的背景: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制度仍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相当的解放,使启蒙思想家个人的素养提高。启蒙运动反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目的是消灭封建专制王权、宗教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启蒙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的概况:孟德斯鸠,法国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要思想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最早实践的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伏尔泰,法国人,代表作《哲学通信》,主要思想是反对天主教会,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后世评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卢梭,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他是思想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康德:德国人,代表作为《纯粹的理性批判》,主要思想为“人非工具”,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点二: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一)经典力学 A.新人教版——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 经典力学: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等人已经认识到,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实验,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B.人民版——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 认识史上的飞跃: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及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冲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统治地位。17世纪末,牛顿在研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了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又在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牛顿从研究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入手,综合了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成功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它的确立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它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起来;海王星的发现,体现了自然科学所具有的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C.岳麓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 从哥白尼到伽利略: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中世纪末期,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然而,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当时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对这一传统解释感到不满,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calileo,1564--1642)于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由于教会的迫害,伽利略晚年被判终身监禁。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的经典力学:1643年圣诞节,牛顿诞生在英格兰的一个农民家里。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只有1.35千克重的早产儿会成为一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他还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牛顿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进化论 A.新人教版——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教会的禁锢:人从哪里来?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在创造完这一切后,上帝又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了人。当时,教会提出的这些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有些不同意教会说教的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和分类进行具体的研究,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割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大批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生物界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联系,而且物种是可变的。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他旨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会可能遗传下去。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达尔文与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机会,而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B.人民版——追寻生命的起源 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西方神学认为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是永恒不变的;古代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有用黑泥塑人的臆想;古芬兰有怪鸟蛋孵化成人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由鱼变成的。现代关于生命起源的主要观点: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后来才被带到地球上来;生命起源于地球自身的演化过程,由C、H、O、N等元素逐步演变而成。 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群体研究路线的代表是(瑞典)林耐,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分类法,林耐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将动植特分类的通用层次确定为纲、目、属、种四级,为进伦论的产生打下基础。个体研究路线的代表有(英)哈维、(德)施莱登、(德)施旺,他们的研究方法是解剖和实验。哈维建立血液循环理论;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施旺指出生命的共性是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首次科学地触及了生命运动的过程,使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获得坚实基础。微生物学的代表是(法)巴斯德,他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微生物不能自然产生,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巴氏消毒法(高温消毒)解决了一些食物的变质问题。消毒成为医学界广泛采用的一种医疗手段;促进了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发展。 达尔文和进化论:(法国)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基础;(英国)达尔文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发现物种存在变异。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达尔文认为: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有生命物质)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 造物主的落寞:1860年,达尔文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赫胥黎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进行了大辩论,焦点是《物种起源》一书,结果以进化论者的胜利告终。在同各种反对意见的论战中,进化论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了解并被接受。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在世界观上,宗教认为,包括人类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科学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首先是物质的,按照物质演变的规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论证方法上,宗教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来臆断人类起源于上帝的创造;科学则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的进化。 C.岳麓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二) 达尔文与进化论: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基督教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并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女人夏娃。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天经地义的教条。19世纪中叶,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神创论受到进化论的有力挑战。“进化”这个新概念与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名字紧密相连。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物进化理论简单说来,就是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变异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不适应的个体被自然淘汰。自然条件若比较稳定,有利的变异就会得到积累,世代相传,与原物种越离越远,从而形成新物种。一言以蔽之,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71年,达尔文发表认类的起励,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三)相对论和量子论 A.新人教版——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二) 相对论的创立: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这与人们的一般看法一致。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下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量子论与物理学界几百年来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发生冲突,遭到许多物理学家的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上起来。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丁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民版——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二) 驱走乌云的太阳:19世纪末,黑体辐射问题成为物理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1879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斯蒂芬通过实验发现了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普朗克的《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发表,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得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将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量子理论基础上,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成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向物质运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爱因斯坦的“时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1916年,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提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C.岳麓版——现代科学革命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当德国物理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上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当时,人们把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看做绝对权威的理论,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经典物理学加以说明,而且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完整、系统和成熟的阶段,以后的工作只不过是在细节上做些修正和补充,在计算上更细致一点,使理论更加完善。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物理学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这使得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着挑战。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直至今天,爱因斯坦都被视为科学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成就,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相对论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组成。狭义相对论首先就瓦解了牛顿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指出经典力学仅仅在低速运动状态下合理,从而化解了以太之谜,直接驱散了漂浮在物理学晴空上的第一朵乌云。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由惯参考系进一步扩大到任意参考系,并把牛顿的引力理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自相对论横空出世以后,人类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扩展:由低速领域跨入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观领域,由我们生存的三维空间到时间、空间共同构成的四维空间。对整个人类来说,由相对论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改变,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时代:人们认识到时间和空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意义,认识到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相互依赖关系。对于人类意识来说,这的确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量子理论的提出,同样是源于实验和公式之间的不合。量子理论的创立过程是一个不断怀疑和不断假设的过程,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是“不得不”的结果。因为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其最基本的态度就必须是尊重事实,历史上因为墨守成规和不尊重事实而失去重大发现的实例举不胜举。但是量子理论本身和物理学中早已流行了很久的思维方式相差甚远,与一般人的常识更是有天壤之别,所以即便是在物理学界反应也十分冷淡。普朗克本人也曾经出现过反复和动摇,并最终导致他没有做出更加伟大的理论创新。这也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反复性和曲折性。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半导体和激光器的发明等。这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它们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新人教版——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厂障碍。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他研制的蒸汽机除了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亡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很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电气革命的出现:在蒸汽机发挥巨大作用时,科学家对电的研究也在进行。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发电机不断完善的同时,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这样,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人、更方便的动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厂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B.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凯伊发明飞梭,织布效率提高。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提高了纺纱效率,纱比较精细,但不结实。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纱结实,但是粗糙。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质量和产量。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提高了织布效率。英国的棉纺织业在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万能的原动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1705年,纽卡门等人合作制造出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1782年,瓦特又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并使其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活塞、连杆、曲轴)。蒸汽机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的原动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的最大成果;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厂大量出现,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发明汽船并投入使用。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蒸汽机车获得成功,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科”“技”结合的典范: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38年,俄国的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成网络。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世界跨入电气时代。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87年,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陆续出现。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又一典范,内燃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诺贝尔开办生产炸药的工厂。诺贝尔用一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了诺贝尔奖。 C.岳麓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三) 瓦特与蒸汽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瓦特顺应时代的要求,完成了新式蒸汽机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瓦特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爱迪生与电的应用: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发电机。蒸汽动力方兴未艾,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电力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Edison.1847--1931)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奉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五)现代信息技术 A.新人教版——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巾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但是,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B.人民版——向“距离”挑战 立体交通的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成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全世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穿越大洋的电波:从19世纪初开始,欧美的一些发明家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研制通信装置。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并向全世界扩展,形成遍布全球的电报网。美国人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电话机,电话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1916年,他完成的短波试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改变世界的网络: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电子计算机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有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人工智能”,能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互联网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建成,使信息高效率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C.岳麓版——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电脑与网络: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以屯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产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电子计算机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能够存储信息和进行计算,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被人们誉为“电脑”。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一个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办公等各个领域,也走进了家庭。在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上,网络技术诞生。国际互联网利用通信技术把独立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全球性信息网络。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迅速快捷,从而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互联网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现代信息技术虽然兴起时间不长,但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浏览包括影视在内的各种信息,发表意见,讨论问题,而且可以办理屯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现代信息技术还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探索生命的奥秘:探索生命的奥秘一直是人类自我了解和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70年代,由于得到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技术进步的支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研究生命原理的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生物工程技术被应用于实际,在农业、医药等行业中生产出生物制品,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遗传工程(或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进入21世纪,该计划取得重大成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人类又将打开一扇破解生命奥秘的大门。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登上太空: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得到实现。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美国急起直追,1969年,“阿波罗一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航天飞机的出现是宇航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信等许多领域。 考点三:世界近现代(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史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A.新人教版——文学的繁荣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西欧的浪漫主义文学硕果累累。在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它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在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在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19世纪,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也涌现出一批现实主义文学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这一时期,北欧现实主义文学也发展起来。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20世纪的世界文学: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B.人民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拜伦是杰出的代表;拜伦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长诗《唐璜》是拜伦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其最辉煌的作品。法国的雨果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将美与丑融为一体,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其他浪漫主义文学家,如:俄国民族诗人普希金,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海涅等。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亚非拉地区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使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发展。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的文学家。(法)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法)巴尔扎克将他自己的作品合成了《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英)狄更斯的代表作有现实主义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及《雾者孤儿》、《双城记》等。(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其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巨著;其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世界的文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是《苹果车》的作者乔治?萧伯纳。罗曼?罗兰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本人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19世纪末,以幽默为主旋律,马克?吐温、欧?亨利和杰克?伦敦是杰出代表。20世纪初,德莱塞和海明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德莱塞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老人与海》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其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亚、非、拉等国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诗集《吉檀伽利》和长篇小说《戈拉》,他于1913年获得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作品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并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和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鲁迅希望通过描画“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20世纪世界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与时俱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兴起了一系列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统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愤怒青年”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反映了英国青年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垮掉的一代”:出现于美国,率先打破社会中冷战等恐怖的气氛,其作品反映了年轻一代成长的心路历程。“黑色幽默”出现于美国,强调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结果,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经典之作。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代表作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解冻文学”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固有模式,代表作是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格医生》。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越来越体现出与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1962年,美国雷切尔?卡尔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使人们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 C.岳麓版——诗歌、小说与戏剧 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应运而生。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他们渴望冲破阻碍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拜伦(Byron,1788—1824)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句优美奔放,富于哲理。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他们孤傲、倔强、狂热、浪漫,人称“拜伦式英雄”。其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由于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战争,拜伦的最后一部长诗《唐璜》未完成。但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判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雪莱(Shelley,1792—1822)是与拜伦齐名的另一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了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西风颂》。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Balzac,1799---1850)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立意要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巴尔扎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这部“完整的”小说集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人间喜剧》。《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人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19世纪,俄国文学在沙皇专制统治的缝隙中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托尔斯泰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代表作是卷帙浩繁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与此相适应,文学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反映这一历史要求的文学家,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是其主要代表。高尔基在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生动地描写下诺夫哥罗德工业区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刻画了以工人巴威尔?符拉索夫和他的母亲彼拉盖娅?尼洛夫娜为代表的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这部小说被公认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现代主义作家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该流派以荒诞的主题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法国作家贝克特(Beekett,1906—1989)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这一艺术流派的开山之作,《等待戈多》是两幕剧。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两个流浪汉在焦急地等待戈多。他们莫名其妙地等了一天,最后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可是经过第二天的等待,戈多依然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下去,直到剧终。《等待戈多》自1952年诞生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上演,它作为荒诞派的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烈冲击与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与现实主义流派互相渗透,形成欧美文艺异彩纷呈的多元发展局面。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A.新人教版——美术的辉煌 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它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法国画家大卫是杰出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画家。他的画坚持严谨的造型,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且多以英雄人物为刻画的对象,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它们表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历史画面。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勒和俄国的列宾等。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等。俄罗斯画家列宾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他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荷兰的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法国画家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二次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代欧美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人们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形式,会感到一时的新奇和刺激,也对到底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 B.人民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 向着自由前进(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籍里柯以其轰动法国的《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等作品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他的画作特点是: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的融合对比,潇洒奔放;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魄力的珍品,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绘画: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民主思想的进步,绘画领域出现了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有(法)库尔贝(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的画家)的《石工》和《奥尔南的葬礼》,(法)米勒(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的《拾穗者》和(俄)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受当时光学发展的影响,追求画面中“光”与“色”的效果。早期印象派绘画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后斯印象派以塞尚、高更和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为主要代表人物,凡?高的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等。法国雕塑家罗丹,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成名作)和《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活的雕塑,他对世界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毕加索与立体派:西班牙人毕加索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他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主观地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1907年以前其创作被分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1907年以后形成了创作生涯的“黑人时期”,《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随后开始了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创作了《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创作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创作了震撼画坛的名作《格尔尼卡》,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二战后的当代美术突出表现了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点。行动绘画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纽约开始风行,又称为“滴画”,它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这与绘画的传统形式背离,追求一种画面与色彩的偶然效果,主要代表是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代表作品《3》和《第十号》。后现代主义美术流派如欧普艺术(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其作品风格般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波普艺术(发源于英国,比较接近大众生活,表现形式多样,充满活力),还有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 C.岳麓版——音乐与美术(一) 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的精髓之处就是反对传统的固定理论与模式,力求创新与突破。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莫奈。莫奈的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等。印象派的崛起,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从此,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变革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现代美术:在19世纪欧洲的印象派崛起之后,欧洲绘画艺术经历的流派传承:新印象派、后印象派,最后是现代派。在印象派自身的演变过程,又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画家,教材中提到的有塞尚、高更和凡?高等。凡高是后印象派代表,代表作品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这些印象派以及印象派传承的流派以新的视角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为绘画领域开辟了新方向。这样,在印象派的基础上,现代派开始主宰画坛。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的代表作为《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格尔尼卡》等。 (三)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A.新人教版——音乐与影视艺术(一)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它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19世纪,欧洲的歌剧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B.人民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浪漫乐章(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充满了幻想;德国和奥地利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德国的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他的前期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代表作是《第三(英雄)交响曲》和《第五(命运)交响曲》。他的后期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的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代表作是《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其中,《第九(合唱)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被称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奥地利的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他比贝多芬更有诗人般的气质,因而更具浪漫主义特色,他的代表作有《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其代表代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德国的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他的乐曲散发着诗歌般的韵味,着重表现人内心的感情。代表作有《蝴蝶》、《幻想曲》等。 民族乐派音乐:19世纪中叶,世界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开始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促进这些国家人民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民族乐派音乐以民族题材为主题,其作品的旋律、节奏等都带有民族特点。俄国民族乐派代表柴可夫斯基,前期作品充满乐观明朗的情绪,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和《天鹅湖》等;后期作品表现内心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和《睡美人》等。其作品特点是充满了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同时旋律又异常优美动人,具有无以伦比的感染力,被称为“旋律大师”。捷克民族乐派代表是安东?德沃夏克,他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了捷克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容。 音乐的变奏:印象主义音乐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一种朦胧的效果;法国作曲家德彪西(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代表作品有交响诗《牧神午后》、管弦乐《夜曲》及钢琴曲《月光》。表现主义音乐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探索出无调性音乐的规律——12音体系;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等。新古典主义音乐将18世纪的古典主义融进了20世纪的新文化中,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主要代表作品有《浪子历程》、《春之祭》等。 风靡全球的摇滚乐: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的融合。摇滚乐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偶像是被称为“猫王”的美国歌手维斯?普莱斯利(《Too much》)。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即甲壳虫乐队)(《Yesterday》)以其特有的音乐风格风靡英伦三岛,还掀起震惊美国的浪潮。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良知复兴”运动,参与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他们为救济非洲灾民而创作的歌曲《四海一家》(1985年义演,《We are the world》),成为一首传唱全球的奉献爱心之歌。 C.岳麓版——音乐与美术(二) 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是九部交响曲,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其作品风格受其自身反封建和争民主革命精神的影响,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贝多芬音乐的艺术特征: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交响曲的发展与创新,他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他成功地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并调动一切音乐表现手段来为这个使命服务。 印象派音乐:一些音乐家在创作中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主张用它们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印象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其代表作品是1892年创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现代音乐(略)。 (四)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A.新人教版——音乐与影视艺术(二)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这一时期,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次大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电视节日的内容极为丰富,电视传播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有人把电视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第八艺术”。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B.人民版——年轻的艺术 电影和电视是当今世界年轻的艺术,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进步相关。电影产生于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默片时代”(无声电影),如喜剧大师卓别林创作了《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名片,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有声电影黑白时代”,如1927年,美国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有声电影彩色时代”,如1935年,电影《浮华世界》的诞生,标志着电影技术进入“有声电影彩色时代”。二战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日本、伊朗等都积极发展电影事业。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发明了电子电视摄像管。1926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在伦敦公开演示了他发明的机械扫描电视;他于1928年在伦敦与纽约之间进行电视收发试验,获得成功。1931年,兹沃尔金研制出了电子显像管,使电视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电视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今天,电视已经成为一种使用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影视艺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C.岳麓版——电影与电视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的初期便已经出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电视才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电影常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与此同时,作为姊妹艺术的电视则被称作“第八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最年轻的现代艺术,也只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唯一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种类。 电影: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成就,电影诞生。到1927年之前为默片时代,此间,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为杰出演员,代表作品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随着影像与声音结合技术的成熟,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一些电影奖项,如奥斯卡奖的设置,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艺术经历了四大转变:从无声到有声(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只是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第一部完全有声电影是《纽约之光》);从黑白到彩色(最初人工为胶片上色,因为工作量大,因此选择重点来涂色,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摄制的《浮华世界》,采用彩色胶片);从小规模、低技术到大规模、系列化、专业化制作(比如《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全景电影、数字电影等。 电视: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电视兼具多种媒体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强和现场感强的特点。电视的主要功能:传播咨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世界各地优秀艺术品。电视对于人们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等都有积极意义;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影视艺术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四:(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的宗教改革)(仅采用新人教版) 1.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 (1)宗教:天主教会在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宗教“异端”运动的出现。 (2)经济: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政治:民族主义观念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4)文化: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要求打破宗教桎梏。 (5)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2.欧洲的宗教改革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3.欧洲的宗教改革时间 ——16世纪。 4.欧洲的宗教改革内容 (1)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圣经》至上;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结果——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使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2)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坚持《圣经》权威,反对教皇权威;简化宗教仪式;自由、平等、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主张先定论及奋斗精神与节制、忍耐等美德;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式和政教合一的政权。结果——建立了加尔文教,日内瓦成为“信教的罗马”。 (3)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断绝与罗马教廷的关系;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权力;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教义和仪式;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5.欧洲的宗教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精神文化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4)消极影响:不能彻底解决宗教问题,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6.欧洲的宗教改革实质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1)斯宾诺莎: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天赋人权学说;分权理论;自由和法治不可分。 (3)孟德斯鸠: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思想。(4)卢梭:追求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 2.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权利请愿书》:①内容: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②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斗争。 (2)议会与国王冲突的原因:①英王实行无议会统治,推行反动政策,迫害清教徒。②国王在征税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 (3)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反复性:①表现:议会斗争、军事斗争、双方妥协、宫廷政变等。②原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斯图亚特王朝掌握国家大权,力量上占优势。③认识: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的社会制度必然经过多次斗争才能战胜旧的社会制度。 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独立宣言》的理论基础和民主思想:①理论基础:欧洲启蒙思想中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理论、“主权在民”思想和三权分立等学说。②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 (2)《人权宣言》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以法制保障人权,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②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对亚洲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①《权利法案》: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7世纪初的外交委员会发展为内阁;“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波尔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正式确立。③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和创新性。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①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根据1781年《邦联条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邦联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社会动荡不安。④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②目的: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裁和政府滥用权力。③内容:确立了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③确立了联邦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④评价:这是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第一次实践,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促进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严格的平衡制约机制,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美国成为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因素;这部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后来经过多次修正才得以完善),也有种族歧视烙印。 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时期:①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②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君主政体,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实行军事独裁。②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建立军事独裁政权。③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 (3)19世纪中期的斗争:①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对内独裁专制。②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并颁布1875年宪法,共和制正式确立。 (4)认识:①共和制度的每一项革命成果都是同封建专制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产物。②不是与封建专制势力妥协的结果,更不是封建势力的恩赐。 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①过程:英国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取得普选权,先后三次举行请愿活动。②历史意义: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了重大影响;宪章运动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2)第一国际: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3)巴黎公社:在第一国际的影响下,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4)第二国际: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推动了各国工人政党的议会选举斗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考点六:(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爱因斯坦)(仅采用新人教版) 1.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1)成长的足迹: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悉心钻研欧几里得和笛卡儿的几何学,发现了代数二项式定理。这些都为牛顿后来在数学领域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在家乡居住的两年,是牛顿一生中科学研究领域最旺盛的时期,这期间成就他最高的数学成就微积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物理学上的引力问题。 (2)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以前,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大定律,伽利略也发现了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牛顿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任何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种无处不有的引力叫“万有引力”。1686年牛顿用拉丁文撰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做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3)晚年的困惑:晚年的牛顿转而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从伽利略到牛顿,在人类科学发展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是一个产生科学巨人的时代,是实验自然科学诞生的时代。 2.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1)科学贡献: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相对论,为科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提出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为原子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震动当时的物理学界。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问世,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相对论的提出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的统一性,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为人们的认识打开了新窗口。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2)反战斗士:爱因斯坦作为和平的捍卫者,一战期间,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二战期间受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被迫移居美国;20世纪的50年代,爱因斯坦和罗素联合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爱因斯坦除了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以外,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优秀的小提琴手。1955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考点七:(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仅采用新人教版)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①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经济上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美第奇家族大力扶植文化事业。②佛罗伦萨著名的文化遗产: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乌菲齐博物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美第奇家族绘画藏品和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的美术馆。 (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①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西斯廷小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堂,是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西斯廷小教堂的壁画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②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布拉曼特设计方案被选中和主持开工,拉斐尔等参与设计方案修改、施工;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雕像和设计教堂大圆顶;贝尔尼尼设计建造教堂主祭坛华盖和教堂广场。 2.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①奴隶贸易:时间——15世纪中期~19世纪。动因——美洲新大陆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过程——“三角贸易”。枢纽——戈雷岛是三角贸易的航线中最有代表性的奴隶贸易枢纽。②概况:位置——非洲最西,距北美最近,良好自然资源。历史——从1444年历经葡萄牙、荷兰、法国的争夺,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作用——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③代表建筑奴隶堡:时间——18世纪,荷兰殖民者修建。作用——关押、屠杀、交易场所。警示——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④新生:作用——旅游胜地,历史教育。展示——海上博物馆;奴隶堡。 (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①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②集中营的建立:1940年,德国纳粹开始在奥斯威辛建立集中营。③集中营的罪恶:1942年,德国纳粹制定了消灭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有计划屠杀犹太人的中心;奥斯威辛集中营关押犹太人,有毒气室、焚尸间残害犹太人;据估计,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约在四百万人以上。④集中营的警示意义:德国纳粹在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罪证;建立纪念馆表达对纳粹暴政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作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二轮规律总结】 1.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简要规律 (1)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出现,对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3)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了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的一些简要规律 (1)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 (2)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是艺术家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的思想表露。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兴起。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 (3)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3.世界近现代思想的一些简要规律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2)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表现 (1)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历史特征——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表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特征——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历史表现——意大利及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3)启蒙运动:历史特征——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成熟。历史表现——理性时代的到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 5.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表现 (1)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历史特征——由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重大革命。历史表现——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创立;量子论的诞生及发展。 (2)破译生命起源之谜:历史特征——由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历史表现——神创学说;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历史特征——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历史表现——蒸汽时代;电气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 6.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表现 (1)文学的繁荣:历史特征——近现代文学流派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历史表现——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世界文学。 (2)美术的辉煌:历史特征——美术流派的发展演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同地区的国情密切相关。历史表现——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 (3)音乐与影视艺术:历史特征——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主义的增强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和影视风格。历史表现——19世纪的音乐流派;20世纪的世界音乐;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7.“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区别 时期 动力(能源) 信息传播方式  工业革命前 人力、畜力等 马车  “蒸汽时代” 蒸汽机 蒸汽机车、轮船  “电气时代” 电力、石油 飞机、汽车、电话、留声机   “信息时代” 原子能(核能) 互联网  8.如何评价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积极作用: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强烈批判。 (2)局限性:现实主义文学只是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并没有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出路;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宣扬的自由和幸福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幸福,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9.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 (1)反对传统和理性,画家们力求组织起一种具有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带有很大的抽象性。 (2)现代主义画家拒绝传统绘画中对光和空气的表现与描绘,用许多相交的面来表现物体,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形象组织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因而又被称为“立体主义”。 (3)按照现代主义画家的观点,现代主义美术不仅表现了物体的外在形象,还揭示了关于物体的本质东西。 10.20世纪世界流行音乐的特点 (1)多样性。有爵士乐、蓝调和摇滚乐等。 (2)时代性。一战后,爵士乐一度成为都市流行音乐的主流;二战后,摇滚乐引起欧美国家青少年的强烈共鸣。 (3)音乐的商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唱片、专辑、演唱会等) (4)音乐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卡拉OK等) 11.近代以来主要美术流派的特点 (1)新古典主义特点: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代表作品有法国大卫《马拉之死》等。 (2)浪漫主义特点: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代表作品有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等。 (3)现实主义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 (4)印象画派特点:利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主张抒发个性,粗犷、夸张、色彩明快。代表作品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梵高《向日葵》等。 12.现代主义文艺流派的背景、特征、表现及影响 在西方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音乐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这种演变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基础,同时又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1)背景:①严重的精神危机:残酷的世界大战和令人触目惊心的经济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本来就已失望、不满的心理受到更大的打击,心灵遭到扭曲。现代主义作者感到人生荒诞、毫无意义,在现代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于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体现这种精神危机。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音乐、美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发达的科学技术,它使现代主义的特色表达得更加充分,效果更加明显。 (2)特征: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 (3)表现:①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②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③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4)影响:现代主义文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二轮学科探究】 1.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发展的表现 (1)批判对象: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2)涉及领域: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科学;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批判形式: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思想特点: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2.世界历史不同阶段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古希腊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认识的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的人文观点,实际上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是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文艺复兴是近代人文主义出现的标志,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形成。 (3)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统治,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4)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级;主张实行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2)不同点:①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教会及世俗君主专制提出了批判。②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反对教会与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③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事业的产生及发展,影响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打击了专制主义世俗统治,引领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4.牛顿力学(前者)与相对论力学(后者)的比较 (1)背景:前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后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2)研究对象:前者——物体的低速运动。后者——物体的高速运动。 (3)主要影响:前者——近代科学形成;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后者——推动物理学发展到新的高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关系: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 5.量子论和相对论 (1)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就显得不太够用了。 (2)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3)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点,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6.全面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 (1)创立条件:①思想文化基础:15~18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出现了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新风气,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②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产生和发展,科学技术长足进步。③理论基础:细胞和细胞学说的创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④个人条件:达尔文敢于挑战传统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内容:①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②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③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异,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新的变异。 (3)影响: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②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世界,使人们不再认为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③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 7.信息时代带来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信息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开创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2)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的生产力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生产力,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3)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将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4)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系统,从而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5)负面影响:垃圾信息等影响了经济安全;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8.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同为19世纪上半期欧洲文学艺术的两大思潮:前者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后者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加以描述。作为不同的文艺流派,二者在各自不同的时期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 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客观性(或称客观真实性)。与浪漫主义作家不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在这种描绘中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直接表现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揭露社会的矛盾和黑暗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贵族,而且指向大资产阶级,着重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在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社会生活进行概括,强调从人物与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其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在塑造典型人物时,又注重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 (4)在艺术表现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了过去文学的艺术成就,并在新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造,因而更加丰富多采,艺术技巧空前成熟,极富表现力。 (5)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由此出发去批判社会,同情人民,但不能指出社会罪恶的根源及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 10.浪漫主义美术的创作特点 (1)在艺术创作中,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另外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 (2)在艺术表现上,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反对类型化和一般化,主张表现个性化,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使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竭力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11.文艺复兴(前者)与宗教改革(后者)的比较 (1)不同点:①对人的认识:前者强调人的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后者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②主要表现领域:前者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领域;后者更多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出更为广泛。③对待宗教的态度:前者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后者直接否定教皇权威,主张把教权作为王权的工具。 (2)相同点:①背景:都处于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背景下。②内容: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③形式: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④统治者的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者与统治者的关系更为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12.文艺复兴(前者)与启蒙运动(后者)的比较 (1)相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2)不同点:①时间和时代背景:前者发生于14—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封建教会神学精神独裁;后者发生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②兴起和发展历程:前者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后者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③方式:前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借用宗教外衣;后者提出了无神论思想,摆脱宗教束缚,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④领域和核心:前者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核心是人文主义;后者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领域,核心是理性主义。⑤内容和侧重点:前者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重神现实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后者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一套政治构想。 13.近代以来主要科学家的贡献及影响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历史地位: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并且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如发现海王星的依据)。③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①对生物学是一次伟大综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并在方法上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②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③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①相对论指出了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②量子论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量子论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③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陷,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们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生活、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1)继人类发明用火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取得的最大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3)促使了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交往和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蒸汽机广泛应用成为时代的象征,使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二轮高考真题】(三年内高考真题分类精选、解析) (一)世界近代思想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1.(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定、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哦独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2.(2011年安徽卷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C 【解析】:恩格斯所说是指旧文化对新思想的影响,A项中“商品经济”和D项中的“人民主权学说”不属于旧文化,应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3.(2011年四川卷文综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③项“联邦共和”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的组成形式,在题中材料不能体现。 4.(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答案】:A 【解析】:题中这段话有四处提到“人民”的权力,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5.(2010年上海卷历史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题中材料强调理性主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它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即选C项。 6.(2009年北京文综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A、B、D项分别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的主张,排除。 7.(2009年安徽文综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天赋人权学说。 8.(2009海南历史8)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9.(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8)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 想。(8分) 【答案】: (1)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4分) (2)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人民主权”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5分)实践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3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从主权的归属、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个人与公共意志的关系等方面概括。 (2)在评价时,注重辩证(积极性、消极或局限性)和适度(直接民主的模糊性和过分滥用)。 10.(2010年海南卷历史28)(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8分) (二)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经典力学;进化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答案】:B 【解析】:相对论未得到科学实验验证,A项不适合爱因斯坦;“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项不适合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D项;B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应选。 2.(2011年广东卷文综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答案】:C 【解析】: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故排除A 、D两项。 由“宇宙新理论”可知为相对论,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相对论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理论,而量子论主要是微观领域的理论。 3.(2011年重庆卷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B 【解析】:“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说明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B项正确。 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0)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答案】:D 【解析】:从题中材料主要归纳出,重点理解“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对科技进步的意义,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简言之,大家都认为,科技要进步,科学方法很重要,故选D。A项错在“仅从实用角度”;当时科学素养的作用小,不是因为不受社会重视,而是因为生产力和社会条件限制;C项与D项含义相反。 5.(2010年福建卷文综20)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答案】:B 【解析】: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 6.(2010年广东卷文综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答案】:C 【解析】:“生存竞争学说”是进化论,“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主,其标志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7.(2009年安徽文综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8.(2009年广东历史21)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相对论 B.日心说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B项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C项量子假说的提出者是普朗克;D项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是牛顿。 (三)世界近现代(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史(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2011年北京卷文综22)19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管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结合题中时间(19世纪上半叶)和诗人的主张(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作家的主观想像力),这正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时代与特点吻合。 2.(2011年浙江卷文综22)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静物》 ③《星月夜》 ④《弹曼陀玲的少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向日葵》、《星月夜》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代表作;《有藤椅的静物》、《弹曼陀玲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 3.(2010年广东卷文综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 雪莱 B. 毕加索 C. 贝多芬 D.巴尔扎克 【答案】:B 【解析】:现代派艺术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手法,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 4.(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5)“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题中“不会画天使”那就是注重“反映现实社会”,即B项。 5.(2009天津文综历史7)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应该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6.(2009年安徽文综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 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作品《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作品《等待戈多》都创作于20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四)(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的宗教改革)(2009—2011三年内没有涉及与宗教改革相关的选修部分非选择题) (五)(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仅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相关部分)(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答案】: (1)区别:《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规定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原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和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直接来自材料,第(2)问关于原因的分析要与必修一相关内容相结合。 2.(2009年山东文综34题)(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 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2分)“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2分)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4分)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2分) 【答案】: (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解析】: (1)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美国建国初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影响。此题注意到“《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中的“邦联”更有助于解答问题。要理解作者的态度是认为“建筑物”的结构是“基本错误”的。 (2)第一问难度为易,学生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容易迁移到准确答案。第二问难度为中,要结合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政治意义与初期的美国形势比较再做出回答。 (六)(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爱因斯坦)(2009—2011三年内没有涉及与牛顿、爱因斯坦相关的选修部分非选择题) (七)(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4D)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4分)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2分) (3)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4分) 【答案】: (1)原因: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人数:30万(或30万人以上)。年份:1937年。 (2)规定: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能够引起共鸣,并与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密切相关的历史遗产。)特殊作用:具有警示意义。 (3)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意义:反映了人类自身在过去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告诫世人不应重犯历史错误。(或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 【解析】: (1)从材料一的“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万人坑”可归纳原因。回顾课本知识直接写明人数和年份。 (2)识记并选取课本中有关规定及特殊作用。 (3)识记并选取课本中有关规定,从历史教训角度谈意义。 【二轮模拟训练】 一.(必修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 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中西方的时代特征的是 A.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 B.民族危机的加深与瓜分狂潮的掀起 C.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 D.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 2.对比下列两幅画,从本质上看它们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  A.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主义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差异 C.感性主义传统与崇尚理性精神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宗教生活的差异 3.牛顿和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下列关于他们的成就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一些人类未知的问题 B.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C.为宇宙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4.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5.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在中山大学说,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的“黄金”及其作用是 A.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相对时空观 C.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突破 6.右图是四十集香港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男主角项少龙,他从21世纪穿越时空回到了秦朝统一前。为这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空间控制理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7.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年)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能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 A. 经典力学体系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相对论的提出   D.两弹一星的问世 8.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9.从媒体角度看,美国的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事件等突出反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10.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1.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B.19世纪人类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20世纪人类陷入了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临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12.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3.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领域的大师勒内·韦勒克对某种创作风格这样评价:“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你认为这种创作风格应该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14.“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这种创作方法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15.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16.“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  17.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1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19.伏尔泰不同意欧洲一些传教士以及孟德斯鸠对中国专制制度的看法,指出:“传教士们都认为(在中国)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这正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由此说明伏尔泰 A.赞成君主专制 B.主张君主立宪 C.与孟德斯鸠根本对立 D.深谙中国国情 20.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建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右图)。该设计反映出 A.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的前进 B.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二.(必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40分) 21.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化在历史上的长期交流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四 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虽然分处欧亚大陆的两端,相距万里之遥,但是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法兰西文明被大量介绍到中国。 ——胡锦涛主席在法国的演讲节录 请回答: (1)17、18世纪,中国和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启蒙思想产生的共同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的世界”?(6分) (3)19世纪法兰西哪一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前期的哪两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推动作用?(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我们眼前诞生了一种艺术。绘画或音乐很久以来即已存在,但关于电影的诞生,我们所熟悉的是路易·卢米埃尔和梅里爱,而对于爱迪生或雷诺,则尚有待我们去了解。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我们把这本电影史划分为以下三大部分:无声电影(1895-1930)、有声电影的开端(1930-1945)、当前时代(1945-1962)。 ——摘自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材料二 在中国,电影最初被称为“西洋影戏”,早在1896年便从欧洲传入上海和香港。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拍摄戏曲片《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历史的第一页。这以后,郑正秋、张石川和黎民伟几乎同时在1913年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拍摄了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到1920年上海产生了第一批长故事片,形成了中国电影的萌芽期。中国早期电影创作从观念、取材到表现形式上都可以看到民族戏剧(京剧、文明戏、粤剧等)的深厚影响,这是中国文化打在早期中国电影上的一块明显的“胎记”。 ——摘自《中国电影史》 材料三 1930年,梅兰芳在洛杉矶与卓别林合影留念(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电影出现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分)电影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三中的两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6分) (4)20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影视艺术有什么作用?(4分) 三.(选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60分)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约翰·加尔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2分)指出这一论纲在宗教改革中的地位。(3分)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异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2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们所说的这些话,不是仇恨的号叫,不是的!这是清醒的呼声。全世界工人们,我们必须团结起来,筑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堤坝,来抗拒把人类分成两个阶级——愚昧饥饿的平民和脑满肠肥的官吏——的害人的制度。我们要团结起来拯救自己! ——《法国工人致辞英国兄弟》 材料二 过去的经验证明: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些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这种认识促使1864年9月28日在圣马丁教堂出席公开大会的各国工人创立了国际协会。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世界的工人们是怎样团结的?(3分) (2)材料二中的国际工人协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6分)分析其实质和影响。(6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正如爱赛亚·柏林所说的:“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人们认为的那样。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材料三 爱因斯坦等人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也是出于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这里的问题出在科学成果一旦付诸应用,就不再是科学家所能控制的了。爱因斯坦一心想抢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使世界免于浩劫,未曾料到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指的是什么?(2分)说明牛顿的成就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爱因斯坦的深奥的理论有哪些?(2分)这些理论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中爱因斯坦建议造原子弹和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3分) 2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伯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半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伯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设计师用椭圆形广场的设计,以及梯形广场地势由外向内、向圣彼得大教堂逐渐升高的设计,分别突出了什么理念?(4分) (2)当时罗马教皇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的目的何在?(2分)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了哪些领域的成就?(2分)试分析其原因。(4分) 【二轮模拟训练】答案要点及简析 一.(必修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C 本题考查16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化领域的不同文明发展特征,渗透了文明史观的命题意图。工业文明的兴起发生在18世纪末,A错误;“民族危机的加深与瓜分狂潮的掀起”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中国,B错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19世纪,D错误。 2.C 本题借助中西方在16世纪的两幅美术作品,考查了16世纪中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特征。郑板桥的《墨竹图》充满了感性色彩,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使神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理性的精神,故C项正确。相比于C项,D项只看到了两幅画表面上的差异,故可排除。 3.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牛顿和达尔文历史贡献的共同认识,体现了文明史观的命题理念。达尔文的主要成就是生物进化论,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最重要的是经典力学,他们的成就都解决了一些人类未知的问题。 4.B 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千八百五十九年”、“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可以判断出,该考生是在赞美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及其进化论思想。“日心说”提出于16世纪,经典力学创立于17世纪,相对论创立于20世纪,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故A、C、D三项错误。 5.A 本题以社会热点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爱因斯坦相对论历史影响的准确识记和领悟能力。C、D两项分别是牛顿、普朗克的成就及其作用,B项中“相对时空观”的说法错误,故选A项。 6.C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7.C 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体系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只在物理学已知规律后加几个小数点的问题。 8.D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转换理论,“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此本题选D项。 9.D 本题考查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新科技革命对社会政治和大众生活的深刻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民生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均与报刊媒介有关,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与网络和电视媒介有关,D正确;A、B显然与题干中“从煤体角度看”不符合,报刊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错误。 10.D 本题设置新的情境材料考查了经济危机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与创新机遇之间关系的关注。由材料可知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都与科技革命的推动有关,可见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 11.B 19世纪迅速扩展的工业革命显示了人类自身的伟大力量,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上帝创世说,最终把人类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0世纪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使人类陷入虚无、委顿的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12.D 题干中的某些工业比重下降,另一些工业迅猛发展,就说明了工业结构也就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选择D项。 13.A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14.B 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可以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这符合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作品的思想倾向一般都较为隐蔽。 15.A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联系材料“欧·亨利笔法”的特点,它应属于现实主义,答案为A项。 16.B 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现实主义作品。《拾穗者》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其他,A为浪漫主义作品,C为印象派作品,D是现代主义作品。 17.A 分析材料,说明主要体现了作者肯定抓住现实生活并为之奋斗,为追求现世幸福,期盼自己更美好未来的乐观进取精神,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未体现;D项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 18.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的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两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 19.B 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从材料中的“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这正是我们将要讨论的”反映其并不反对君主制,君主制与君主专制的外延有所区别,排除A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主张君主享有行政权,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20.D 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的时间是1420 - 1436年,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封建专制势力非常强大。此时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尚未发生。所以,A、B、C均不正确。 二.(必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40分) 21. 答案: (1)共同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腐朽的封建统治。(4分) (2)原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适应了启蒙思想家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对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6分) (3)推动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4分) (4)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融合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言之有理即可,4分) 解析: (1)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据材料总结可得,产生的原因概括时要注意表述共性。 (2)结合孔子的学说谈启示。 (3)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结论的总结要注意充分结合上述材料,从材料的整体来考虑。 22. 答案: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电气时代)。(2分)标志: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向公众放映拍摄的短片。(2分) (2)主要原因: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努力;其他门类艺术的影响;公众的热爱。(或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任答三点,6分) (3)艺术成就: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艺术家,他塑造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欢笑、泪水和对社会弊端的讽刺;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大师,他使京剧走向世界。(6分) (4)作用: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理解、借鉴、交融。(言之有理,任答两点,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影产生的背景、原因、代表人物及作用。注意结合材料及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即可。 三.(选修部分)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60分) 23. 答案: (1)出发点: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2分)地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3分) (2)异同:共同主张——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不同主张——加尔文还提出了“先定论”。(4分)积极作用: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6分) 解析: 本题以关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和分析比较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1)应在紧扣材料一中路德对赎罪券的态度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回答。 (2)第一问据材料二概括;第二问应围绕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结合所学概括归纳积极作用。 24. 答案: (1)团结:1864年9月,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3分) (2)背景: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各国工人改善自己处境的斗争不断高涨;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认识到互相支持的重要性。(6分)实质: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3分)影响: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第一国际成立前后的欧洲工人运动状况有大致的了解。 (1)要审清题意,问的是全世界工人的团结,很容易联想到第一国际的成立。 (2)一是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工业革命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二是要结合材料二从工人阶级的觉悟变化和工人运动的特点变化去分析。 25. 答案: (1)牛顿的原理和方法: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分)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解放人们思想,促进启蒙运动出现和启蒙思想传播。(2分) (2)理论:创立相对论、量子理论。(2分)意义:带来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4分) (3)目的:保卫和平、止战救世。(2分)举例:为反对核战争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1)两个问题可结合必修三的相关内容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及其意义。 (3)爱因斯坦的目的从材料三中可以概括出,举例说明应结合教材回答。 26. 答案: (1)理念:设计师用椭圆形广场的设计,突出了“迎”和“融”;而梯形广场地势由外向内、向圣彼得大教堂逐渐升高的设计,在于强调“圣”和“威”。(4分) (2)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皇的威信。(2分)寓意:既体现了人文主义,又昭示着异教徒的皈依和罗马教皇的神圣地位。(3分) (3)成就:历史、宗教、建筑、艺术等。(2分)原因:罗马教皇向世俗让步;人文主义的创新精神。(4分) 解析: (1)理解椭圆形广场体现的迎、融理念,梯形广场由外向内逐渐升高体现的圣、威理念。 (2)罗马教皇下令改建,必然是为了自己的神圣地位和威信;结合16世纪晚期的时代背景,又体现了人文主义。 (3)成就易答;原因可看成是罗马教皇与人文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妥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