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热点链接】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点击考纲】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③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④“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前预习】 中共历次重大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影响(意义)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知识梳理】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中共的早期斗争 1. 中共的成立: (1)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后来会议转移到__________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2)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会还选举了以_________为代表的中央领导机构。 (3)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 中共二大:______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帝、反封、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3.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1. 国共合作:1924年___________召开,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在国共两大的合作之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开展起来。 2. 高潮:1926年的北伐。 3. 失败: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 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又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南昌起义: (1)时间:_____________ (2)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①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七会议: (1)时间:___________ (2)内容: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时间:___________ (2)创立者:__________ (3)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4. 红军长征: (1)时间:_______________ (2)影响: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保存了革命力量,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为后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 .遵义会议: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①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它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扭转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7) 1.国共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北方和南方的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2.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五)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7) 1.重庆谈判: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会谈,签署《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_______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3.重点进攻:全民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改变策略重点进攻_______和_______解放区。 4.战略反攻:_______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反攻序幕。 5.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的胜利。 6.推翻国民党政权: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7.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 (2)内容: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_转移到_______。 二、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2011)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1.政治方面: (1)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的宪法。 (3)建国初期建立了我国基本的三大政治制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方面: (1)1949—1952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在农村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1953—1957 (3)三大改造:1953—1956 3.文化方面: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76) 1.政治方面:1966—1976年十年文革,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方面: (1)正确的探索: ①中共八大 ②八字方针 (2)左倾错误: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6 ②大跃进:1956 ③人民公社化:1956 ④十年文革 3.文化方面: (1)成就: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两弹”结合的战略核武器。 ③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④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 (2)左倾错误: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1) 1.政治方面: (1)改进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初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率先在港澳得以实现。 2.经济方面: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①时间:__________ 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对内改革: ①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②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 ①点:1980年五个经济特区 ②线:1984年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面:1984年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全方位的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十四大:1992 ②十五大:1997 3.文化方面: (1)思想: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2)科技:2003年“神舟五号”把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3)教育: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文化:双百方针重新恢复。 【课堂演练】 1.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材料中陈独秀的评价主要着眼于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B.作出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 C.作出了国共合作的决定 D.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 3.2005年1月15日,我国新建成的某陈列馆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风格为青砖碧瓦的黔北民居式样。陈列馆内用了三组群雕手段艺术地渲染了人物和历史,它们分别是《惜别苏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该陈列馆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共诞生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抗战胜利 4.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电视剧《共和国1949》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全面、准确、翔实地展示了一幅幅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风云画卷。如果让你来编导这部电视剧,你认为没有必要参考的历史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中苏建交 6.“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 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8.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同学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不结盟运动今昔 B.苏东剧变 C.建立公正理想国 D.冷战云烟 9.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10.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2.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人写道:“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79 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 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4.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30年前,深圳的人均GDP是606元;而30年后,深圳的人均GDP是9.3万元,跃居全国第一,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决策是正确的。与苏联改革相比,其正确性是 ( ) A.符合国情,体制创新 B.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C.照搬外国,全盘西化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①中共七大 ②开国大典 ③井冈山会师 ④遵义曙光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的尝试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使世界重心东移,权力不再只掌握在欧美手中……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政府深感不安。” ——[英]马丁·雅克《卫报》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哪种道路?(2分)之后毛泽东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其标志是什么?(2分) (2)按照从时间先后顺序将材料二中的图片排序。(2分)其中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中国革命的生死转折点”?(2分)为什么称它是“中国革命的生死转折点”?(4分) (3)材料三中中国在“1978年的尝试”指什么?(2分) “日趋强盛的中国”在外交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任举两例得4分) 参考答案: 1-5:ADCCD 6-10:CACDC 11-15:CADAC 16.(共20分) (1)俄国道路指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或城市革命)夺取政权。(2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标志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分) (2)②①④③(2分)。第①幅(2分)。因为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分) (3)尝试: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等。(2分)表现:中美建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上海世博会等。(任意两点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