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方会议;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东北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2. 能力方面: (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 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提供的历史材料,帮助他们学习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九一八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一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成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九一八事变就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近代历史的进程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情况 ,还可以培养他们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九一八事变发征兵 ,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扩大侵华战争,导致中华民族的灾难日益加重。这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制约中国社会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一切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的激励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盘散沙,具有不畏强暴,也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也标志着国内战争将逐步转向民族革命战争。学习这一内容可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难点。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他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其二,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愿抵抗,而是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其三,蒋介石只看到了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这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上课先播放一段《在松花江上》音乐,然后简单介绍此歌来历,转入正课)(板书课标题) 师: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一战后日本对华扩张,遇到哪些障碍? 生:(思考、回答) 师:一是中国人民的反对;另外就是“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美梦。这使日本对华侵略不得不放慢脚步。但日本帝国主义绝不会放弃向中国扩张的一贯政策。1927年春的日本经济危机和同年中国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造成日本朝野震动,纷纷要求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对华侵略。于是,1927年6月27日到7月7日,日本政府召开了“东方会议”。 1. 东方会议 师:请大家思考,这次会议讨论了些什么问题?确定了什么方针?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东方会议后,日本对华展开 开了一系列侵略,“济南事件”、“皇姑屯事件”都是日本将侵华方针付诸实施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日本想借张作霖被炸侵占东北三省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是,随着1929年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对日本的影响,使日本侵略者决意对华大举进攻,夺取梦以求的中国东北三省。请大家看书回答: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中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2. 九一八事变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播放九一八事变中日军炮轰北大营和攻占沈阳后屠杀平民的录像片段,出示蒋介石给学良的不抵制密电,然后,电脑演示东北三省沦陷的过程及有关财产、军事装备、国土面积、人口数字的损失。随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后“阅读与思考”提供的四条史料)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当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占东三省的时候,蒋介石不顾民族的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呢?从上面四条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相互讨论,回答) 师:(总结)正是由于蒋介石奉行亲帝反共反人民的政策,才决定了蒋介石对日本大举侵华实行“不抵抗政策”。在他看来,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中日力量对比的差距,中国的落后决定了抵抗必败。而且更危险的是,一抗日,必然要发动人民,联合共产党,使其力量壮大,不仅不能完成“剿共大业”甚至有可能让共产党夺取天下。所以他认为:丢掉东北而能换来十八省的完整,是划得来的。他还有一张王牌可以利用,这就是:利用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于是,他派代表去国联告状。请大家考虑,在当时世界形势下,国联能否为中国撑腰?它的态度怎样?日本能否接受国联的建议? 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师:既然日本不接受国联的建议,又不从东北撤兵,那它用什么办法来掩盖侵略中国的事实呢? 生:(讨论回答) 3. 伪满洲国的成立 师:日本于1932年初,通过策划成立“伪满洲国”,掩盖了其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以华治华”,最终完成了“东方会议”所制定的侵略方针。从此,东北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但日本的侵略扩张目标绝不是一个东北三省,而是全中国。英美的软弱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进一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为扩大侵略利益,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又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4. 一二八事变 师: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的战略意图是: 一、利用这一事件,转移国际视线,保证伪满洲国的顺利“独立”; 二、利用侵略上海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妥协,承认吞并东北三省的既成事实; 三、有可能的话,占领上海,把它作为对中国南部进一步侵略的基地。这是日本大举侵华的又一步骤,它的发生,又打破了蒋介石牺牲东北,换取其余省份安全的“幻想”。面对日本的这一侵略。中国方面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官兵,在军长蔡廷锴、蒋光鼎的率领下,奋勇抵抗。(指导学生看书,了解这场抗战双方作战情况) 5. 十九路军的抗战 师:一二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上海军民的抗战,各种物资及慰问品大批汇往上海,许多战士也请缨杀敌。(出示地图)在京沪沿线和浙、皖、赣地区有国军60个师,近百万军队。但蒋介石却视“沪战在外交上应是局部问题,不能扩大;军事上,‘剿赤’部队不能调用。”结果坐视上海军民抗而不援,弹药不补,捐款、捐物皆扣,终使十九路军在与超过自己一倍多的日本激战一个多月后,被迫撤离。国民政府同日本谈判签订了《松沪停战协定》(出示协定的主要条文)请大家分析讨论协定的危害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中国的主权丧失,上海成了不设防城市,日军留驻上海,为今后扩大侵略创造了条件。日本的不断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全国各阶层的极大愤慨,一场救亡图存的抗日运动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