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3课人类对和平的追求教案(人民版选修三) 重点:联合国;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难点: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人们心目中的和平 一、风雨兼程的联合国 1、背景:(1)国联的教训。(2)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需要。(3)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的需要。 2、建立:(1)1941年8月14日,美英两国共同签署《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设想。(2)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3)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共同发表《苏美英中四国关于普遍安全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的问题。(4)1945年6月26日,签署《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 3、《联合国宪章》的内容:(1)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际合作等。(2)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原则。(3)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4)在履行其职能时,应遵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它有关规定。(5)在解决一切实质性问题上,都遵守大国一致原则,但和平解决某一争端时,争端的当事国不得参加表决。 4、联合国的一些重要活动:(1)1946年,联合国建立原子能委员会,探讨对原子能的控制。(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吸收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成立初期美国主导联合国的状况。(3)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的文件,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4)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发展。(5)利用联合国家的讲坛,第三世界国家就南北问题、南南合作等进行对话。(6)1978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裁军特种联大,决定成立裁军谈判委员会,裁军领域出现可喜进展。(7)1981年通过《关于防止核浩劫宣言》对企图发动核战争的战争贩子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8)在多国派遣维和部队,执行维和任务。同时在疾病、环境问题上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5、联合国成立的意义:(1)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适应了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各国人民消除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成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3)联合国成立是战时盟国实行平等协商原则的胜利,体现了各国和平相处的精神。(4)联合国成立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5)有利于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伸张正义。(6)联合国的建立并非易事帆风顺的,其组织和规章并非十全十美,内部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存在大国利用联合国为自己牟利和支配联合国的企图。 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 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背景:①冷战的兴起导致国际形势十分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②核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出现把人类带到了毁灭的边缘。③列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要求独立、民主、自由的正当要求受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威胁。④世界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与安宁。②国际爱好和平人士的积极推动。 (2)召开: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25日。②地点:巴黎和布拉格。③参会者:72个国家2000名代表。 (3)世界和平运动的象征:和平鸽。 (4)主要内容:①大会宗旨:团结一切要求裁减军备、争取国家安全、民族独立、禁止原子武器以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人,共同保卫世界和平。②通过文件:《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件。③选出常设委员会,在第二届大会上又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 (5)和平运动的主要任务:①争取广大的爱好和平的人民为维护和平而奋斗。②揭露帝国主义不断缔结危害别国独立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条约和战争同盟、镇压人民、任意进行封锁禁运、独占垄断等事实。 (6)意义:①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成功大会,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②它表达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反对侵略的共同意志,规定了和平运动的正确方针。③向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和平势威。④会议的成功召开说明了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进一步团结,为维护和平而进行的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①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人民是生活在甚至比常规战争还要可怕的“恐怖的和平”之中。②世界和平运动的推动。③1954年罗素发表《氢弹》的演说。 (2)主要目标:反对核试验,反对军备竞赛。 (3)发表:罗素与爱因斯坦共同签名,就形成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4)意义:①表达了科学家们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②使人类对核武器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推动裁军和禁止使用核武器的事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③理性、和平地动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去造福人类的声音被广泛传播,并被接受和理解。④《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影响了政治家们去认识自身的责任。 三、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1、原因:(1)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使人类痛定思痛,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人民的普遍要求。 (2)战后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军备竞赛疯狂进行,人们唯恐再次补卷入一场既无法控制双身受其害的浩劫。 (3)核武器使人类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 (4)局部战争不断。 (5)冷战时期大国插手世界各地的反战和平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内容:(主要分四个时期) (1)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中期,面对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和美国不断威胁使用核武器的现实,形成第一次反战高潮,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和平签名运动,在此禁止使用核武器,促成了各类和平组织的建立。(2)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斗争直接指向日益加剧的美苏军备竞赛和核试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在此背景下发表。第三世界国家召开了不结盟首脑会议,开始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反对战争,主张和平。(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以反对美国侵越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反战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且和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相结合,结美国社会乃至欧洲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起源于欧洲的反对美苏部署战略导弹的和平运动迅速波及全世界。并出现与生态运动、环保运动等相结合的趋势。 3、美国的反战运动 (1)背景:①二战后,美国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和干涉活动,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也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②侵越战争的失败,社会矛盾激化。(3)概况:首先在学生中兴起,波及社会各阶层。(4)采取形式:游行示威、反对和拒绝征兵、不纳税、玩火自焚、宣讲会等。(5)结果:促使美国在1973年签订和平协议。 4意义:(1)对制止世界大战、牵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想到特殊作用。(2)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走向。(3)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强化了人民的反战意识。(4)壮大了世界保卫和平的力量。(5)在政党政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引起各国政党政治的变化。(6)调解地区冲突,抑制了局部战争的扩大和升级。(7)在利于推动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四、人们心目中的和平 1、和平的新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政治的灾难是人类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反对各种战争的同时,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2、意义:(1)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2)保证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发展社会方面。(3)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化解可能引起战争的因素。(4)在利于发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5)在和平的环境中,解决共同关心的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