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    专题一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1.两极格局 (1)形成:从雅尔塔体系形成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以美苏两极为基础。50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动摇: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动摇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资本主义阵营中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两大阵营分化与重新组合。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进一步改变了大国间力量的对比。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它改变了联合国成立之初由一两个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并开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2)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日本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专题二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时间 国家类型 指导方针 原因 影响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主要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一边倒”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主要是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70年代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发展同美、日、欧洲的“一条线”外交 美苏争霸,美趋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20世纪80年代起 发展同世界各国全方位外交 “无敌国”外交、不结盟政策 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专题三 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原因:美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这期间,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原因:美国“和平演变”的战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繁荣。   ——关注“……”“——”等符号在审题中的价值 高考主观题材料,特别是文字材料中间常见用来省略无效信息的“……”符号,材料后面也常见用来说明材料出处的“——”符号,这些符号后面的信息在解题得分方面的价值较大,应重点关注,但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对材料信息进行适当提炼加工,不可照抄原文。 审题突破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材料二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来源:Zxxk.Com]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点拨 这三段材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引文出处交代得非常明确。材料一的时间是1947年,当时正是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与美国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美苏“冷战”开始,美国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苏联采取的措施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材料二的时间为1971年,当时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又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霸主地位动摇,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材料三的时间为1998年,当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上只剩下一个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倡导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单极世界,遭到俄罗斯的反对。 如果我们在做题时,都能根据材料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它们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那么正确解答问题并不是什么难事。[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