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考 纲]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课 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外交政策和原则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__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2.成就 (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_____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4年,新中国参加________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坚持“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思维拓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历史性的握手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 (2)恢复:1971年,第______届联合国大会。 2.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的缓和 ①背景 ②进程 ③影响 (2)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特别提醒 中美关系在中国70年代外交中的地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就,其中最重大的成就是中美关系改善,因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表现 ?2?成果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3)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工作。 思维拓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国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作出了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判断,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建国初期的外交 主题1 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政策: 外交政策 解决的问题 内容 影响  “另起 炉灶” 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 净屋子 再请客”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来源:学科网ZXXK]  这三大外交政策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史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本史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针的理解。其中“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史料二    由上幅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正确的理解应是:(1) 从背景看,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说,新中国做出“一边倒”的明智选择。 (2)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从结果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它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形成 史料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史料反映了50年代初期,在处理与印度双边关系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体现及运用 史料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史料表明了在日内瓦会议上,参加国家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这正是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特点 ①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主题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主题4 “求同存异”方针 同 异  (1)共同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来源:学#科#网]  (2)共同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来源:学科网]   (3)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史料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国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节选  本史料反映了求同的基础是亚非绝大部分国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应在尊重各国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主题1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漫画展示:《梅开三度》  主题2 重返联合国 史料一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 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史料二 右图为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 周恩来的图片,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  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史料二中美国人认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主题3 中美关系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史料一 1972年,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要多。”  史料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史实表现为美国对华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主要原因是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与冲突。 (2)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重要性 史料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史料表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史料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史料反映了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主题4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其因素 (1)演变 ①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新中国成立后,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 ③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 (2)影响因素 ①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 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主题1 图解  主题2 新时期外交政策及目的 史料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史料表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其主要目的。 主题3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发展 史料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 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由史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 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例1 (2011·上海高考)“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C 审题突破   例2 (2011·江苏高考)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审题突破   例3 (2010·上海高考)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答案 A 审题突破 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9年,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答案为A项。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40周年 1.2011年9月24日中国新闻网:“国际机构评21世纪十大新闻,中国崛起高居榜首”。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崛起的现象不包括 (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邦交正常化 D.中日邦交正常化 题点 中美、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台湾问题 2.图片是直观形象的历史,下列一组图片中不能回避的话题是 (  )    日本首相访华   美国总统访华  美国副总统访华 A.美、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中心 C.美日发展离不开中国 D.双方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3.2011年8月,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不能说明 (  ) A.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B.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大增 D.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题点 概念——外交政策 4.2011年温总理出访新德里探寻中印“龙象共荣”之路,为中印友谊再添新篇章。历史上中印交往中形成的对世界外交舞台有重大影响的外交原则最主要的是 (  )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新价值观——珍爱和平 5.2011年6月,胡锦涛主席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庆,体现了珍爱和平意识。新中国成立之初能见证中俄友谊的史实不包括 (  ) A.毛泽东访苏 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同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漫画解读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6.下图形象地展示了中美关系不同时代的发展状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60年代→敌视→社会制度不同 B.70年代→交流→国家利益需要 C.90年代→合作→和平、发展潮流推动 D.当前→融合→同为世界超级大国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71年,周恩来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B.以官带民 C.官方交流 D.国际推动 4.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 A.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造成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 (  ) A.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 B.招生制度的改革 C.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6.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有 (  ) ①世界客观形势的发展 ②中国领导人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重心 ④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上述材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 (  )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 ②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______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激化国际矛盾。材料中的“______”应填 (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 A.“一边倒”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10.《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1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 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谈起过“和而不同”的思想,正如温总理所说:“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历史充分证明 (  ) ①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完全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友好的关系 ②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要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维持正常的国际法律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14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假如我们不要美国的最惠国的待遇,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否无法进行呢?从过去的美国经济制裁证明,并非如此……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者国内品牌。美国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自觉抵制敌对国家的产品是有传统的,如果中国政府还能胸怀大度地宽容美国人的话……我相信报应。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度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 ——摘自李强等著《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 材料二 那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包括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该成为敌人。 ——摘自沈骥如著《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 请回答: (1)试概述两则材料中彼此不同的两种观点。(10分) (2)你同意哪则材料中的观点?为什么?(6分) (3)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概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10分)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949~2012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14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答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1)独立自主 (2)一边倒 (3)互不侵犯 和平共处 2.(1)17 (2)日内瓦 (3)求同存异 二、1.(1)①安理会 ②亚非拉 (2)26 2.(1)②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三、1.(1)①形式多样 (2)①世界贸易组织 ②亚太经合组织 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命题探究 1.A 2.A 3.D 4.C 5.D 6.D  课时规范训练 1.B 2.C 3.A 4.A 5.C  6.A 7.D 8.D 9.C 10.C  11.A 12.B  13.(1)材料一作者对中美关系抱有一种僵化的向后看的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即使不发展贸易关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也照样进行,不要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也没什么,要中国人记住中美之间的仇恨。材料二作者认为中美之间过去是敌人,但现在不是敌对关系了,双方可以和平共处,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2)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因为这一观点从国情、国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出发,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 (3)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中美已建交,双方有共同利益,尤其是经济上有互补性,应积极发展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14.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