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 [来源:学科网ZXXK]    专题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和原因 1.表现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手工棉纺织业衰败;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沉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2)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机器工业开始出现(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陆续兴起)。 2.原因 (1)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2)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3)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专题二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来源:学§科§网Z§X§X§K] 1.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进入近代社会,西方国家把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过来,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 (2)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如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 2.特点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自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 (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3.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的答题思路 “背景”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件发生的条件。“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可见,“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有时可以通用。但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发生前的要素,故放置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 题型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 材料一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 企业类型 每厂平均纱锭数(锭)  外商 51 664  华商 23 686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开厂数简表(单位:家) 省区 江苏 直隶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广西 甘肃 其他省  数量 155 45 33 31 20 19 19 3 1 1 0  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来源:学&科&网] 材料四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材料五 1949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在全国工商业中的比例 类别 工业总产值 棉纱 棉布 面粉 卷烟 商品批发 商品零售  比例(%) 63.2 46 40 80 80 76 73.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2)材料四反映出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来源:Zxxk.Com] (3)针对材料五反映的情况,指出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哪两大重要政策? 例题剖析 第(1)小题,在阅读材料一、二、三时,要注意联系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第(2)小题,“变化”可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分析得出。“原因”直接回答教材中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即可。第(3)小题,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教材内容即可作答。  答题模式  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相对落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②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的分析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2)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①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等) ②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 ③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朝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规范答案 (1)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2)变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失分警示:“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在命题中十分常见,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脱离材料,直接将所学相关知识照搬过来,答非所问,要点超出答题要求;二是忽视题目的特定要求,要求答“客观原因”却回答“主观原因”,要求答“原因”却完全混同于“条件”等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