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 [考 纲]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课 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西学东渐 1.开眼看世界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中国与世界联系扩大。 (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代表人物 (4)影响: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归纳总结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 (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 2.体用之争 (1)表现 (2)评价:局限于要不要学习__________文化的层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4)评价: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维新思想 (1)背景 (2)代表人物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①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______、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意义: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点拨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无力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只得借助儒家思想文化来宣传维新思想;同时维新派理论认识肤浅,其思想是把西方文化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__________逆流,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 方法点拨 图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来源:学科网] (4)主要阵地:《新青年》。 3.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____________。 (2)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 5.意义 (1)文化平民化,白话文大量出现。 (2)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3)给专制主义和传统礼教以沉重的打击。 (4)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5)推动了民主革命的继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 主题1 图解  主题2 “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主题3 “中体西用”思想的反响 史料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他还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这则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主题4 “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 (1)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    维新思想 主题1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史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此史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主题2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理论根据 史料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史料表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理论根据是三权分立学说。 主题3 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 史料 “天哀大地生人之多艰,乃降圣人而极民患,为神明,为圣王,为万民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示。……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  史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突出特点是托古喻今,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主题4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早期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区 别 (1)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 (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1)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了 完整的理论体系 (2)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 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联 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 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前期新文化运动 主题1 图解  主题2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 主题3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史论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此史料说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史料二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此史料说明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 1.全面启动和地位:(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2.未能真正实现的根源: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   例1 (2011·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材料中“九州”“四海”的概念反映了作品的主要属性。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 例2 (2011·安徽高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在于提炼各则材料的含义。A项体现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项体现新文化运动的“以中济西”论;D 项体现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C 项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符合维新派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 例3 (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把握《新青年》创刊后的十余年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例4 (2011·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首先理解材料关键句“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的主旨是倡导变革社会现实,反对保守观念;其次明确言论者的身份是思想家,呼声的时间是20世纪初。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开眼看世界”、中学与西学、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及其作用。能力立意上注重文言语句的阅读、基本历史结论的理解和概念的辨识。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  )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 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面[来源:Zxxk.Com] 2.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 类别[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1860~1899年 1902~1904年[来源:Zxxk.Com]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题点 核心概念——资产阶级的民权 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运用近代化史观理解不同派别的思想 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题点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5.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近代前期的思想潮流解读新材料 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右图为《海国图志》书影。作者在书中写道“是 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番话最能说明当时的 历史现象是 (  ) A.开眼看世界 B.抵御外来侵略 C.发展资本主义 D.呼唤民众觉醒 2.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3.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世纪60年代后期,某人强调:“欲求制胜必求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照此观点推论,不能得到的类似反响是 (  ) A.奉夷为师简直是“用夷变夏” B.学习外国的“奇技淫巧”,势必动摇士大夫官僚安身立命的“中学” C.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D.古今以来未闻有恃术而能起衰振弱也 5.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指的是 (  )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6.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奏折一上立即遭到上谕的批驳。恭亲王(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的说法则有效地削弱反对的声浪,这主要“归功”于他鲜明地提出 (  ) A.“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实为东来法” B. 学习“一艺之末”,将致“数年之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C.“气节”才是“自强之道”,而不是轮船和枪炮 D.“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7.《孔子改制考》一刊登,在封建士大夫的各个阶层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  ) A.主张尊孔,恪守孝道 B.师夷长技,付诸实践 C.否定专制,宣传变革  D.宣扬共和,驱除鞑虏 8.康有为曾说:“君犹父也,民犹子也,中国之民皆如幼童婴孩,问一家之中 ,婴孩十数,不由父母专主之,而使幼童婴孩自主之,自学之,能学成否乎?必不能也。敬告足下一言 ,中国唯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二年而成效著”。这意味着康有为 (  ) A.认识到人口膨胀对政体的影响 B.既要发展资本主义又有其软弱与妥协性 C.最早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9.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时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据记载:“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摩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敬而去者。”此论述作为哪一论题的论据最妥帖 (  ) A.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有何深远影响 B.谈新文化运动前尊孔复古逆流的泛滥 C.论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实质 D.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局限 10.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对其正确的判断及理由阐释是 (  ) A.正确。运动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分子发起 B.正确。运动由一批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积极发动 C.不正确。袁世凯借助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违背民主潮流 D.不正确。辛亥革命失败使激进民主主义者放弃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 11.“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2.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故自昔惟意大里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近岁,邵阳魏源字默深得林尚书所译欧罗巴人《四洲志》,更以旧闻异域之书十余种,遍加考证,作《海国图志》六十卷,通中外之异言,订地名之沿革,诸国崇奉佛教、回教、天主教之异同源流,大山巨泽之原委分合,天竺、俄罗斯、英吉利、佛兰西、弥利坚、利未亚各域内区分之部落、贸易,攻战之所长,金银货贝之所出,无不详哉!言之如指诸掌,皆有据依,非凭臆说。余数十年之所欲言、所欲究者,得默深此书,可以释然无憾矣! ——姚莹《康纪行》 材料四  魏源的一生,是“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图边防,策海防以言战守”的一生。 ——王家俭《魏源年谱》(1967年台湾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以魏源思想的开放性与爱国性,简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4分) (2)材料二中魏源所言“兵贾相资”给时人以什么启示?(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姚莹对《海国图志》的认识。(以提示来回答)(8分) 形成 ①  内容 ②  意义 ③“可以释然无憾矣”是因为:  (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魏源的称谓。(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6分)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6分)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2分) (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6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3)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2.(2)西方物质 西学 3.(3)君主立宪 4.(1)①民族工业 (2)③纲常礼教 (3)①民权 二、1.(4)尊孔复古 4.(1)平民教育思潮 命题探究 1.C 2.A 3.C 4.C 5.C  课时规范训练 1.A 2.C 3.B 4.C 5.B  6.A 7.C 8.B 9.B 10.C  11.D 12.C  13.(1)①关系: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师夷”与“制夷”,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师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须以“师夷”为前提。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2)英国之所以强大,是由于发达的商业,而发达的商业又以武力侵略为其后盾;学习他们重视商业,才能增强军事实力,这样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3)①在林则徐《四洲志》以往的记载及外国传来的一些书的考证的基础上形成的。②包罗万象,涉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及地理位置及地貌的演变;所载内容有根有据,真实可信。③魏源所说的和所做的,正是他想说和想做的。 (4)魏源既是近代早期优秀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又是著名的思想家。 14.(1)儒家伦理道德。“纲常阶级制”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与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背道而驰。 (2)“学术觉悟”: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3)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取代封建纲常。 (4)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精神的弘扬。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不可取。中国的出路不是靠伦理的觉悟,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