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考 纲]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课 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3)作用:打破了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东方魔稻” (1)1973年,________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2)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 3.“银河”系列计算机 (1)1983年,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4.“神舟”号飞船 (1)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________顺利地送入太空。______________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 (2)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又将两名宇航员顺利送入太空,使飞船载人技术更加成熟。 (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升空。 思维升华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来源:Zxxk.Com] 1.扫盲教育 (1)建国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宪法和有关教育法规都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20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3)成效: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20世纪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通过。 (3)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4)具体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5)成效: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3.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提出:______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__。 (3)影响: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思想活跃起来,作品、成果众多。 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2.遭受挫折 (1)受严重干扰: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许多专家学者被错划为右派,前北大校长马寅初是典型代表。60年代初稍有好转。 (2)受严重冲击:“__________”中,“双百”方针受到了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重新确立为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正途,______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勃勃生机 ①文艺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争奇斗艳。    关于“两弹一星” 主题1 研制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来源:Z_xx_k.Com] 史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主题2 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一贯立场 史料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重大贡献。在核武器问题上,中国既不会犯冒险主义错误,又不会犯投降主义错误。中国人民是可以信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10月16日)  史料说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在核科学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关于载人航天技术 史料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  史料反映了载人航天飞船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体现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彰显了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    关于杂交水稻 史料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阶段 背景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新中国[来源:Zxxk.Com] 成立~ “文革” 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发展国防科技的方针 “两弹一星”  “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 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新中国的教育 主题1 不同时期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 建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文革” 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 放以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主题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懂得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而科学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来获得。 (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财富,是人的知识和智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日益突出。人的智力开发速度快慢,最终将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 (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源泉,创新使民族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4)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发展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主题3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 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 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 展科技和教育。[来源:学科网]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双百”方针 主题1 “双百”方针的内涵 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主题2 “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 原因 表现 经验教训  曲折 “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尤其是“文革”期间 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学者被划成右派并受到政治批判,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新生 文革结束,清算“左”倾错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来源:学科网ZXXK] 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例1 (2011·山东高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答案 B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出现先后排列”,解答依据是对重要史实的准确识记。①是1995年,②是建国初期,③是1977年,④是1983年。 例2 (2010· 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 D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内涵”,“双百”方针可看作是知识范畴限定。“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例3 (2008·广东高考)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答案 B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间信息。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是新中国的教育及“双百”方针。能力立意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特别是把握重要史实的时间的准确度。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新时期的高新科技 1.国防科委张爱萍主任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亿万星辰汇银河”:中国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世人难知有几多”:中国航天人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C.“神机妙算巧安排”: 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笑向繁星任高歌”: 21世纪初这一科技里程碑令人倍受鼓舞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新中国教育的曲折发展 2.下表是魏卫红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 姓名: 魏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身好,衷心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3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B.“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 C.《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D.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制定 题点 核心概念——“双百”方针 3.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崇尚科学,重视科学技术 4.某年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4次召集有关人员,对热衷于闹派性的人进行了耐心说服和严厉批评。“大家往天上看看吧,那里星光灿烂,但还没有一颗是我们中国的。……我们再这样闹下去,是闹不上去的。”这一年最有可能是 (  ) A.1952年 B.1967年 C.1971年 D.1975年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新中国科教成就解读材料 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的是 (  ) A.“科教兴国”战略 B.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制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2.观察右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D.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能力 3.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 A.网络技术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火药 4.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 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 B.“南优2号”杂交水稻 C.“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 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 5.奖章、徽章、证章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右图为湖北省 “黄陂县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证章,这枚证 章应制作于 (  ) A.建国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6.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 A.完成了对高等院校的大规模调整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7.认真阅读表格,从中获取的信息准确的是 (  ) 新中国头17年教育发展与旧中国教育发展比较 1965年学校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65年在校生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434所 1947年的1.1倍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 993所 1949年的14.1倍 1 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学 1 681 000所 1949年的4.9倍 11 626.9万 1946年的3.9倍  A.“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B.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说明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8.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0.“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学艺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11.“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12.“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当时,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在研制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主持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26个部委,20多个省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作。 材料二 从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到明代万户飞天的伟大尝试,翱翔太空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美丽梦想。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意味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事实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有何重大意义?(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的?试分析其原因。(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做法。(10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2)①1964 ③东方红-1 2.(1)袁隆平 4.(1)杨利伟 中国载人飞船 二、2.(2)义务教育法 三、1.(2)1956 百家争鸣 2.(2)文化大革命 3.(1)1979 命题探究 1.C 2.A 3.D 4.B 5.B  课时规范训练 1.B 2.A 3.B 4.A 5.A  6.D 7.B 8.A 9.D 10.C  11.C 12.C  13.(1)抵御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 (2)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谱写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壮丽篇章;它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注重利用科技来促进社会发展,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呈现出前慢后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由于新中国受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国内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奉献。 14.(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3)①加大教育改革步伐: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启动“希望工程”。 ②重视基础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③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④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支持的力度。 ⑤中共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天星教育网(www.zxxk.com) 版权所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