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发明过程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2、发明: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3、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 1、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取代了羊皮和小牛皮,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1、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2、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3、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 2、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指南针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促进了远洋航行; 2、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火药 1、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北宋 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1、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2、促进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 1、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由算筹演变为算盘。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繁荣,珠算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①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②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③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历法和农学四大农书 1、历法: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夏小正》; ②商朝改进为“殷历”③秦汉以后,历法越来越精确; ④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布早300年。 2、四大农书:①西汉《氾胜之书》;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③元代王祯的《农书》;④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4、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3、统治者的重视 4、发达的文化教育 5、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6、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我国古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2、政治因素:大多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的重视和组织。 3、文化政策: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4、交往政策:历代王朝大多实行开明开放政策,民族的融合与交流,中外的交流,兼收并蓄。 5、人的因素:科学家的努力、刻苦钻研、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古代科技为何到了近代却没有向近代理论科学的演变? ①政治:明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 ②经济:明清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生产力发展,也就不能推动科技发展 ③思想: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④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经验性、封闭性)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根本原因) ⑴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⑵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⑶“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如重实用性而少理论探讨)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