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12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科技成就 了解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浑仪、《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多为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古代科技特点,近代落后的原因。具体考查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的题目较少。本单元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把握好几个可能的考察方向: 1.考察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2.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3.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4.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Z§X§X§K] 5.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汉字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  了解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笔墨丹青画。   文学成就 知道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的出现原因及其发展状况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知识归纳】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为“蔡侯纸”。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刷术,唐朝出现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4个多世纪,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西欧。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传人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得到普遍使用,欧洲人借鉴中国的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劝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四大 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①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 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 ,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 西域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新教的工具”。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①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 丹经 》,称做硫磺伏火法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指南针 ①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 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②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即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思考: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境遇的启示四大发明显示了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创造力,其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演进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但四大发明在中国始终未能够像在西欧一样促进中国社会的飞跃性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已经迈入了近代社会的门坎。反对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促成了对印刷术、造纸术的需求,使得印刷术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因攻占城堡的需求,促成了对火药与火药武器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欧洲冶金业与采矿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展、开拓市场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大航海活动,促成了对指南针的需求。总之,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的大背景使四大发明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相反,在中国,至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到高度强化,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处于萌芽阶段。文化领域,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使得读书人仅关心四书五经,科技发明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始终以与功名利禄无关的雕虫小技连在一起而被轻视。因此,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的制约。 (3)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古代中国的科技有以下特点:(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3) 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例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名师点睛】AC的观点是错误的,B不符合实情。罗盘针在中国和西欧不同的际遇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这决定了这一先进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答案】D 【方法技巧】比较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运用情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例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一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睛】AD的观点是错误的,B不能做出这样的预判。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变式训练】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出现在(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解析】最早的是唐朝的雕版印刷品。 【答案】B 2.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答案】A 知识点2 了解数学、天文、医学、农学、航海相关知识,知道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和领先世界的原因 【知识归纳】 (1)了解数学、天文、农学、医学、航海相关知识。 数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地位  春秋 战国  十进位值制,“人类最美妙的发明”。 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  西汉  《周髀算经》最早提出勾股定理 记录圆周率 比西方早约500年  魏晋 刘徽 首创割圆术、求出圆周率为3.1416 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萌芽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天文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是中国  战国 石申 《石氏星表》 120多个恒星位置,世界是最早的星表  西汉  武帝时期:浑天仪 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元朝 郭守敬 革新浑仪为简仪   农学 农书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地位   汜胜之 西汉 混合选种和人工杂交 最早见于《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北魏 人工选种。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农书》 王桢 元代 书中的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后世的农书和类书所记载的农具也大多以它为范本。  《农桑辑要》  元朝 指导农业生产 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 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 类别 成就  中医学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五禽戏——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中药学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建筑: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砖瓦木料。有万里长城、赵州桥、明清皇宫和陵墓等古代建筑奇观。辽代山西的“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航海: 商代能造木板船;明朝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那时已使用牵星术导航,代表着当时利用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1】我国古代在天文地理方面取得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主要有( ) ①《石氏星表》 ②赤道坐标  ③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 ④浑天仪 ⑤简仪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名师点睛】 注意审题,③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不是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 【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天文地理方面的科技知识,属于记忆题。 【2】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是( ) ①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丰富 ②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规律 ③重视实用技术的发展 ④重视科学的抽象分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名师点睛】②④符合西方科技的特点。 【答案】A 【方法技巧】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理解。 【变式训练】 1.假如你是生活在两汉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 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 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 可以借助地动仪来预测地震 ④ 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全部无法享受 【解析】考察学生掌握古代科技的情况。①最早必须在唐朝。 【答案】C 2.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牵星术,主要应用了( ) A.物理学知识 B.生物学知识 C.天文地理知识 D.数学知识 【解析】考察对牵星术的理解。 【答案】C 知识点3 概述汉字、书法、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中国汉字、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归纳】 1.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 汉字的发展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 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商朝) (秦朝)(汉朝) (魏晋) 商朝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唐朝时盛行楷书。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盛行于唐朝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3.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 时代特点 代表作品  政治、经济背景  起源:新石器时代 彩陶《鹳鱼石斧图》(岩画、壁画…)   战国时期: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 帛画《人物龙凤图》   秦汉时期门类丰富 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宫廷画) 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形成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士族兴起,“以形写神”  隋唐 山水画 人物画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雕塑……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商品兴盛、市民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 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 郑板桥《墨竹图》 强调士大夫个性  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中国画: 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文人画 ⑴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山水画: ⑴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 格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人物画 、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1】中国古代成熟文字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商朝时期 【名师点睛】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出现在商朝。 【答案】D 【方法技巧】常识题,适当记忆。 【2】在描绘市井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 ) A.展子虔的《游春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郑板桥的《墨竹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名师点睛】《清明上河图》是宋风俗画的代表。要求了解这几幅画的内容。 【答案】D 【方法技巧】适当记忆一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变式训练】 1.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 【解析】考常识。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的使用字体。 【答案】C 2.绘画成为商品开始于( ) 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考常识记忆。 【答案】C 知识点4 概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知识归纳】 (1)《诗经》:收录西周-春秋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2)楚辞: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亦称“骚体”。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屈原《离骚》的地位: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3)汉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以诗赋为主。 唐诗成就:初唐:王勃、陈子昂;山水诗:孟浩然、王维。盛唐代表:李白、杜甫;边塞诗:高适、岑参。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 (5)宋词:宋代词繁盛的原因: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增加; ②适应市民生活需要;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6)元曲: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比词更为生动活泼。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散曲:《秋思》)。 (7)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唐朝——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适合市民欣赏;宋代——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基础;明清——空前繁荣。 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①封建专制越来越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明清小说成就:元末明初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考点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外交关系密切相关。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注意理解好代表作品、特点和经济背景。 【1】“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满于当今之丰年”,这句诗赋表达了作者对哪一历史时期腐败政治的不满?(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名师点睛】从体裁判断是“骚体”,故选战国。 【答案】B 【方法技巧】 适当记忆一些文学体裁的特征。 【2】活跃在晚唐诗坛的著名诗人有( ) ①杜甫 ②杜牧 ③高适 ④李商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师点睛】常识题。适当记忆。 【答案】B 【方法技巧】记住这几位重要诗人生活在唐朝不同阶段和背景。 【变式训练】 1.“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这是下列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 A.楚辞 B.汉赋 C.乐府诗 D.宋词 【解析】考查文学体裁的特点。 【答案】B 2.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是元代戏剧的艺术顶峰 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反映了民间疾苦 D.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  【答案】B 重点3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知识归纳】 1.中国戏曲的发展: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春秋战国:出现优伶。两宋:南戏。元朝: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清朝:京剧形成、发展。形成过程: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③同、光年间——京剧成熟;④民国以来——走向世界(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等著名艺人)。 2.元杂剧繁荣与衰落的原因: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 ② 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③吸取前带的精华。衰落原因:①科举制的恢复 ②元杂剧模式过于呆板。 【考点分析】本节考点重点把握几个方面,一是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二是清朝京剧的形成是中国戏剧的繁荣时期。三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戏剧文化。 【1】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其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A.元朝统治者对艺人的保护政 B.科举考试的发展 C.广大文人的热情投入 D.深入反映了社会现实,赢得人民喜爱 【名师点睛】考查元戏剧繁荣的历史背景。元朝起初并不实行科举制。 【答案】B 【方法技巧】注意联系起来理解宋风俗画出现、元戏剧繁荣、明清小说繁荣的经济背景。 【2】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出现“同光十三绝” B.京剧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而成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并走向世界 D.形成的关键是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名师点睛】 C应该是标志着中国戏曲的繁荣、高峰。 【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京剧的有关知识,其地位注意与元戏剧地位区别清楚。 【变式训练】 1.下列哪些属于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 (1)程长庚 (2)谭鑫培 (3)王实甫 (4)马致远 A.(1)(2) B.(3)(4) C.(1)(3) D.(2)(4) 【解析】(3)(4) 是明朝的戏剧家 2.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 ) A.古代戏曲的起源  B.古代戏曲的成熟 C.京剧的形成   D.地方戏的崛起 【解析】很容易认为是京剧的形成。 【答案】B 【高考试题精析】 【2011高考】 选择题 (2011年安徽卷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 (2011年重庆卷文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答案】:A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答案】:D 【解析】: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作为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文化繁荣,诗人较多,正好符合两宋的情况。 (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 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答案】:A 【解析】:A项中“南宋”是后人所称,不能是岳飞的自称;其余三项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2011年重庆卷文综37—(1))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6分)  【2010高考】 1、(2010年高考历史重庆卷,15)15.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2、(2010年高考历史重庆卷,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宋词风格的理解,材料中“学士词”词风指的是苏轼豪放派词风,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婉约派,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故选D项。 3、(2010高考历史重庆卷,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理解,从材料看,反映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进步的表现之一。故选C项。 4、(2010年高考历史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出土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成就。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故C项不可能由六安双墩汉墓出土。 5、(2010年高考历史北京卷,40)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述该著作的成就。(8分) 6、(2010年高考历史北京卷,14)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温总理答记者问时提到的《富春山居图》为切入点,考查古代文化知识。注意时间限定是“元代”,A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B项为唐代作品,D项为明朝作品,只有C项是元朝作品,故本题选C项。 7、(2010高考历史福建卷,13)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书法。从材料所给信息看,主要是体现的是草书的特点。A项是东晋人,不符合题意;B、C项两人主要是擅长楷书,不合题意;D项主要是擅长草书,且他也是唐朝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8、(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16)16.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9、(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13)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A项说法错误,因为材料说明的是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材料反映的是对雕版印刷的限制,而不是有效管理,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雕版印刷的书籍对时政的议论不利于封建统治, 故欧阳修上疏对其加以限制。由此可知D项正确。 19、(2010年高考历史江苏卷,4)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答案】D 【解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正确答案为D。 【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1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热门依据】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关于文学艺术的复习,应注意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 命题角度一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B 命题角度二 文学成就 【1】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 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 【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力,必须要比较了解历史人物的经历。邓世昌撞敌舰而死,拿破仑之死是个迷。要求对这四个历史人物比较了解。 【答案】D 【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解析】考查古代文学知识的理解。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主要是适应市民百姓的需要。 【答案】A 命题角度三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切入点是京剧艺术。解答本题全面掌握“京剧”这一概念。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安徽 “三庆”戏班来北京演出,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 【答案】D 考点2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热门依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是个不容忽视的热点。 命题角度一 造纸术 【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解析】本题要读懂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主要得益于造纸技术的发明。中国起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但是,竹木简太笨重,缣帛太贵,很难推广,有需要轻便书写材料的要求。 【答案】A 命题角度二 印刷术 【1】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 )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D.引进玉米和甘薯中 【解析】考查古代科技的交流,适当记忆。A是汉朝传入的;B是唐朝时期;D 是明朝时期。 【答案】C 命题角度三 火药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解析】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A应该是东汉,B应该是北宋,C应该是元代。 【答案】D 命题角度四 指南针 【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 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解析】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题目要求是宋代的,A是东汉的,B是汉朝的,C是唐朝的。 【答案】D 考点3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热门依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此考点难度不大,但命题不少,复习时不能掉以轻心。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精神的培养,因此要注意对科技成就的记忆及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特点的分析。 命题角度一 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航海、建筑等领域的科技成就 【1】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解析】考察学生对“医家之宗”的记忆和理解。《黄帝内经》被称为是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的医学著作。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解析】C甘薯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中后期,《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 【答案】C 命题角度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学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理解。ACD属于西方科技的特点。 【答案】B 【2012高考押题】 1.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解析:从材料上的描述进行回答,材料上描述的是火药造成的影响,因此此题考查的是火药诞生的时间。 答案:C 2.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解析: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最多者现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是在汉朝,不符合题意。小说在社会上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 答案:D 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内“公元751年”、“唐朝”,这一时期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 答案:A 4.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解析:本题设置这个古代造纸术制造流程的图画,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图所反映的信息为造纸术。 答案:C 5.宋元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是(  ) ①活字印刷术 ②郭守敬的简仪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③④项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且时间符合宋元时期。简仪是由我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要比欧洲人早500年左右。 答案:A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B 7.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雨果这段话的含义。中国并不缺乏发明创造,但是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 答案:D 8.右图农业专著(“勝”即胜,“書”即书,“釋”即释)是研究哪一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情况的(  ) A.汉朝 B.北魏 C.元朝 D.明朝 解析:从图片的封面提取信息:封面是《氾勝之書今釋》,结合题目应为《氾胜之书今释》,这是今人石声汉所撰,《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答案:A 9.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B 10.2009年3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下列著作中将各类药物分类、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准确识记与理解。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 答案:C 11. 2010年中国邮政计划发行《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答案:A 12.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取信息:题目总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形成的一些条件,其中没有包括出现的实验探索。“化学并不突出”一句表明了①。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农业表明②。物理成就不多,生物学理论和化学缺乏的例子说明③。 答案:A 13.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美人”的含义。屈原生活在战国的动荡时代,各国诸侯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在此背景下,屈原的“美人”应该是要表达其希望国家富强的愿望。 答案:D 14.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  ) ①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②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唐朝诗人元稹的《法曲》,诗中描述了胡人与汉族经济文化的交流。②的意思是:小巧的腰身凸现人体之美,引人入胜,挑战宽衣博带。③出自杜甫《丽人行》,长安人每年三月三都要到曲江池头结队踏青、出游。④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泣。 答案:A 15.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学,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B 1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没有深奥不易理解、粗野庸俗的情况。反映了元曲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一特点。 答案:A 17.《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属于元杂剧,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不可能出现。 答案:D 1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反封建的鲜明人物形象,他头上的紧箍儿是封建礼教的象征。 答案:A 19.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解析:注意歌词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横、竖、画、撇、勾、点”,显然是指书法,而不是绘画、篆刻,更不可能是戏剧。 答案:D 20.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2010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虎”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 印刷体 A 金文 B 隶书 C 楷书 D  虎          解析:按照文字的先后顺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正确选项应该为B项。 答案:B 21.《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墨梅图》 C.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 D.御书房悬挂着文征明的书法作品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大江东去浪淘尽”是宋词的代表,其作者是苏轼,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可排除;B项中的《墨梅图》为元朝王冕的代表画作,不可能在唐朝出现,可排除;D项中文征明是明朝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答案:C 22.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关系不密切的是(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领域出现了风俗画和小说,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而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北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先进文化的结果。 答案:B 23.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解析:①为宋代作品,②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③为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及作品,④为西汉司马相如的作品,据此选D。 答案:D 24.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解析:《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段爱情悲剧,故A错误;《天王送子图》是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唐朝绘画雍容华贵的特点,故B错误;《窦娥冤》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故C正确;京剧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故D错误。 答案:C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 时间 科技发明 中国 外国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1~400 45 28 62% 17 38%  401~1000 45 32 71% 13 29%  1001~1500 67 38 57% 29 43%  1501~1840 472 19 5% 453 95%   材料2: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表 姓名 生率年代 著作  中国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欧洲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培根 1561~1628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牛顿 1643~1727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3,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 解析:第(1)问从1500年前后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第(2)问从材料2可以看出中国主要是应用技术,对传统经验总结;而西方是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不同。第(3)问可结合材料信息,分别归纳三大发明对西方的深远影响。 答案:(1)公元1—16世纪以前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在世界的比例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16世纪至1840年中国科技明显落后于世界。 (2)差异: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体现在应用技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主要体现在理论科学,采取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的研究方法。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兴起。 (3)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2: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3: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4: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2分) (2)材料2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8分) (3)材料1和材料3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史,尤其是明朝以来落后的原因。第(1)问通过材料即可分析得出结论;第(2)问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比较材料可以得出都认为缺少经济动力,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理解;第(4)问综合分析归纳其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答案:(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 (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地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对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 (4)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专制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大陆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材料3: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材料4: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 (2)材料2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2分) (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3,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4)据材料3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 (5)结合材料4,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8分) 解析:本题以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及明清时期的科技落伍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第(1)问要依据四大发明分析宋元科技的世界地位;第(2)问要根据画面的不同风格加以判断;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要依据材料信息归纳概括;第(5)问要分别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对外及文化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 (2)风俗画;文人画。 (3)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Z_xx_k.Com] (4)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度的束缚等等。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3: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4: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请回答: (1)材料1、2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2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8分) (2)据材料3,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观察材料4,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8分) 解析:第(1)问主要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主要概括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平民化和文人画的特点;第(3)问主要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存在即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亡国:朝代的更替;亡天下:统治者不施仁义导致民不聊生(民族的衰亡)。保国:与百姓无关;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特点:通俗化,平民化。特征: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表现。 (3)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