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012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新航路的开辟 简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世界被发现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2、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3、荷兰、英国等大国崛起的历程以及经验。 4、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5、站在世界文明史和全球的高度来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重点知识梳理】 一、 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知识归纳】 背景: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14、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商路不畅引起的商业危机是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另一原因。传播基督教是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影响,则是新航路开辟的一种思想动力。 过程: 航海家亨利王子开创了欧洲航海探险的伟大时代;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以后又三次西航;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影响: 经济方面: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使亚非拉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温馨提示】 如果说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宗教根源说明欧洲人有开辟新航路的强烈需求的话,那么商业危机则使欧洲人不得不去做这件事,“强烈需求”和“不得不”便构成了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但光有强烈的动机和动力并不足以成大事还需要具备可能性,即客观、主观条件。 【例1】、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B、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C、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D、欧洲人对香料的渴求 【名师点晴】本题旨在考察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并从事物发展的多重因素中分析其中的决定性因素的能力。C项是开辟新航路的条件,BD项虽是原因但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说来,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A 【方法技巧】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后,为了满足对市场、原料、资金、劳动力的需要,必然要不断地进行对外扩张,新航路从本质上来讲,也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始终是经济原因。 【变式训练】 1.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集中表现在 (  ) A、封建主阶级衰落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D、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解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加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掠夺,并将其转化为资本,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西班牙王室把掠夺所得主要用于购买消费品,但金钱流入英法等国而转化成为资本。故选C。   【答案】 C 2.对新航路的评价,下面说法中比较全面而客观的是 A、殖民主义强盗,给非洲和美洲带来无穷灾难 B、为大洋洲、美洲进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C、其行为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的作用 D、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有巨大贡献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鉴别的题,A、B、D三项都只看到事物所起作用的一方面,是比较片面和绝对的,可以排除;C项比较全面,客观而全面的指出了在行为上的非正义性和客观上的进步性,符合历史实际。 【答案】 C 二、 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特征、影响 概况: 国家 区域 特点 结果及影响  荷兰 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新大陆”的贸易 建立大型商业公司 发展银行信贷业 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抢占殖民地 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英国 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占殖民地和建立贸易公司 政府支持下的海盗掠夺 一系列的商业战争 商业活动和殖民掠夺 黑奴贸易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特征: 较多地表现为野蛮的暴力掠夺。主要表现:一是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二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三是进行奴隶贸易。 影响: 一方面,欧洲国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是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也促进、改造着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此后一段时间的长期落后。 2、荷兰、英国等国家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温馨提示】 正确认识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 【例2】 17世纪上半期,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发动商业战争 B、建立商站 C、从事海盗活动 D、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名师点睛】 17世纪上半期,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它先后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 【答案】 D。 【方法技巧】英国人和荷兰人的海外殖民扩张都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殖民扩张方式也大致一样,都是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建立商战。 【变式训练】 1.【拓展题】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C、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D、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分析理解能力。英国经过17世纪中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而同时期的法国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已全面走向衰落。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才在英国首先进行,此前英法的工业发展水平难分高下。   【答案】 C 2.【易错题】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答案】 B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知识归纳】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2)资本: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3)市场: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4)劳动力: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主要成就:蒸汽机的改良及其广泛应用。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方式(变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1)政治前提:欧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其市场条件。(3)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更高。 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内燃机、机械制造、石油开采等。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 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垄断资本家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温馨提示】 (1)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作用。(2)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 【例1】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名师点睛】 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我们要注意,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的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案】 D。 【方法技巧】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A项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B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是手工工场,C项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 【变式训练】 1.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棉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他的工厂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记忆能力。抓住时间就可以了。电灯的照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1840年是不可能享受到的。   【答案】 C 2.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  )A、市场需求的扩大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艺技术的提高   D、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市场的扩大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自然科学的进展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资本所具有的扩张本性。 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等。 形成的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2)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重大作用:第一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第二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壮大。第三是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温馨提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例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   B、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社会分工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推动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事物发展的诸多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就是根本原因。一般可从生产力的角度加以思考, 【答案】 D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做原因的题要分清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等。根本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最主要的作用,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件发生的最本质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反映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变式训练】 1.最能反映世界市场形成的是 A、亚、非、拉美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B、西方国家间贸易的扩大 C、西方国家与亚、非、拉美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扩大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答案】 D 2、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  )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领地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解析】材料表达的信息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物产或资本都可以在英国市场上流通,表明世界经济通过英国联系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答案】 C 【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 【热门依据】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开始,世界从此成为一体,人类历史真正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但不同地域的国家和人民对此感受却是炯燃不同的。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哥伦布的航行和列强的殖民扩张?这是一个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命题空间很大。 命题角度一新航路的开辟原因及经过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选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在准确理解新航路的原因的前提下,可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 D 【2】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辨析能力。审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辨析不同角度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认识。对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选项提供的角度是欧洲、美洲、全球史观,结合史实判断。在D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3】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解析】 结合图。片及题干的主旨分析可知,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并不准确、全面。所以说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的了解。 【答案】 C 命题角度二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解析】本题审题时注意题干所给的信息主要强调地区之间的联系,结合题目所给的时间限制,可排除工业革命。“价格革命”与地区无关。文艺复兴主要是思想解放,不是决定性因素。   【答案】 A 【2】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能力。本题是否定选择题,解答的关键是对“资本”的理解。资本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概念。西葡通过新航路掠夺了大量财富,但财富不等于资本。这两个国家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贵族的享受,而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就没有转化为资本。 【答案】 A 考点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热门依据】本考点通过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预计今后的考中此部分考查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命题角度一 殖民扩张 【1】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实施《航海条例》       D、衽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的知识点。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美洲,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所以B项是错误的。C项是英国实施的。 【答案】 D 【2】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知识。尤其是它所引起的影响。联系教材可知C是“商业革命”的影响,并非“价格革命”的影响。 【答案】 C 命题角度二 世界市场的拓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里的世界市场主要是指( ) A.商品销售市场 B.技术和人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住时间是在19世纪60、70年代。这个年代是工业革命刚刚完成不久,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主要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因此形成的市场主要就是商品市场。 【答案】 A 【2】新航路开辟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 )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答案】 B 【3】18世纪,西方人所谓“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 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黑奴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乌木”指的是非洲黑人。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高考真题精析】 【2011高考】 (2011年全国卷文综18)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011年北京市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145%,地租 涨幅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项“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②项工业革命也开始于18世纪;题中材料反映的16—17世纪英国物价涨幅远远超过工资及地租涨幅,正是英国从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中攫取大量金银后钱贱物贵的结果。 (2011年山东省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直到20世纪初(题中1913年),由于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差别,美国人均GDP应超过英国,应是曲线①;西、荷应低于英国,是曲线③、④;剩下只能是英国的曲线②。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答案】: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得0分。 【解析】:选D准确地揭示了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公司鲸吞全球石油暴利,并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世人的本质;选A对这幅漫画本质的揭示不够完整;选B突出了这幅漫画的主体,但主题(主旨)表述错误;选C对这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的表述都错误。 【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集中,A、B项因果关系错;本题不涉及轻重工业比例,排除D项;只能选C项,其中“电力工业”是新兴工业。 (2011年上海市文综7)西亚某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该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 A.伊拉克 B.伊朗 C.埃及 D.印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以前相对封闭、独立的几大文明区域,从题中表述,明确判断这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即A项所在地区。 (2011年上海市文综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解析】: (1)除材料一已经涉及到的政治结构(政治前提)之外,还要联系课本知识,指出英国工业的资金、劳动力、市场、技术等必备条件。 (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3—(1))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9) 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 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分)  ?20世纪初英荧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0分) (3) 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其他答案。(O分) (4)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听图表归纳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影响。 (2)依据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准确描述材料二表格所反映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产量份额的变化。 (3)简要概括材料三,主要从产品和规模两个方面简述其变化。 (4)主要要求:叙述流畅、要点突出、联系广泛、论述充分。 【2010高考】 1.(10年天津卷)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工业革命。分析: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 2.(10年北京卷)39.(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图12英国煤产量增长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第一问根据图示直接概括即可;第二问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的变化需求作答(木材等传统能源——煤)。 答案:变化:英国媒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3.(10年全国卷1)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C 【解析】A本身说法错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故B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故D错 4.(10年全国卷1)18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故B错;CD与题干不符 5.(10年江苏卷)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答案:D。 6.(2009江苏历史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答案:C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主要源于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C项是根本原因,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能力。还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7.(2009辽宁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 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答案:(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 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 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解析:第(1)小题是内涵式问题,纪念碑正面是评价麦哲伦的,原因是实现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反面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依据是他击毙麦哲伦,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第(2)小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从文化遗址的重要功能,分析保护文化遗址的重要意义。 8.(2009广东卷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 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 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牙的殖民成果——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非洲都得到承认。而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也得到了认可。A项是本质反映,故选A。B、C两项主要是从表象上去认知历史现象的,是不准确的表达。D项与题意无关。 9.(2008海南单科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产阶级利用商品输出等形式,把亚洲、非洲、美洲变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的市场,促成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10.(2008山东卷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答案:C 解析:此地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出现的世界地图,而大洋洲的发现是18世纪的事情。在图片中没有反映出大洋洲,因此在新航路开辟后不久人们对世界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故选C。 11.(2008广东文基)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 )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能力。荷兰是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12.(2008广东单科18)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18世纪,英国成为黑奴贸易的主力军,这为其带来了巨大财富,成为其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 13.(2008江苏卷)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命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世界由孤立到联系过程的掌握,题目所说的是1500年到1763年,这一所阶段为19世纪欧洲的统治中心地位的确立起到了过渡作用。逐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了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使很多地区也纳入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而C项中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以后,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吻合。 【2012高考押题】 1.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这指的是下列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析: “征服了天堂”意为航行取得了成功,“没有看到东方”就是指航行没有到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没有到达最初的目的地——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答案: B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大量战争移民 解析: 白种人活动范围的扩大是伴随着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进行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3.右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行纪》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难度中等。通过分析材料得出题中的图片是欧洲的画家根据《马可·波罗行纪》所画,不能真实地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而是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体现,故排除A项,确定B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D项没有体现出对画的内容评价,故排除C、D。 答案: B 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开始联系起来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规模扩张 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规模扩张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A 5.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扩大促使工业革命的发生,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 答案: C 6.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 A.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完全可能,因为这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解析: 17~18世纪,西欧工商业外贸发达。 答案: B 7. 1845年,恩格斯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当时,恩格斯不可能看到英国工人(  ) A.跟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 B.按固定时间上下班、纪律性强 C.在议会竞选中踊跃投票 D.和工厂主同坐一列火车出行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工人运动,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因此,在1845年的英国,机器、严格的工厂制、火车(发明于1814年)均可看到,故可排除选项A、B、D。根据英国宪章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在1845年英国工人并没有取得在议会中的席位,故选C项。 答案: C 8.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主义扩张 解析: 根据示意图中的时间为1760~1825年,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且专利的申请与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有关。 答案: C 9.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解析: 由于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能够生产大量商品,资产阶级为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把广大亚非拉落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B不是最主要原因,D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无关。 答案: C 10.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解析: 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轮船是富尔顿发明的,《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 答案: A 11.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敦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纳“张贴费”。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就业和广告业的规范 B.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C.出现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社会现象 D.19世纪末,欧洲艺术流派发展全面平民化 解析: 由“1880年”、“张贴工”“招贴画”看出,工业革命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由市政府颁布海报张贴法令看出,政府规范广告业,A项是对材料最完整地说明。B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政府规范广告业不能说明“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且当时的经济思想以自由主义为主流,C项错误;D项中“全面”的绝对性表述显然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 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解析: 解题要求是“积极作用”,而B项属于消极作用,故答案为B。 答案: B 13.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注意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的。 答案: B 14.唐朝前期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解析: B项体现了唐朝对“坊”的管理,即严格限制临街开门。 答案: B 15.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材料内容反映“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和传播天主教。 答案: A 16.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解析: 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使英国抢占了发展的“先机”;“在下两个世纪里”指18、19世纪,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得以“傲视全球”。 答案: C 17. 1511年,一支欧洲远征军在欧布盖克的带领下来到马来亚,经过一个月的围攻后他占领了马六甲。他在马六甲修建了城堡,实行殖民统治。派遣欧布盖克远征的应是(  ) A.西班牙王室 B.葡萄牙王室 C.罗马教廷 D.法国王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6世纪初,占领马六甲的是葡萄牙人。由此判断应选B项。 答案: B 18.“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解析: 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来传播,最早应该是在电话、电报等出现以后,所以本题选C。 答案: C 19. 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  ) 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贫民大量出现反映了①;济贫院的受济者劳动繁重反映了③;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反映了④。本题也可用排除法,②显然不正确,可以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 C 20.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最新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解析: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尚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答案: C 21.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全球通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分)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表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 770 2 950  英格兰 - 811 1 865  欧洲合计 770 3 161 6 661  (2)材料二中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8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方式。(6分) 解析: 第(1)问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回答。第(2)问从表中可以看出16~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的变化,从政治(殖民扩张)、经济(工业革命)角度分析。第(3)问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原因”,通过课本知识回答“方式”。 答案: (1)因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形成。(6分) (2)变化:16~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逐渐减少,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且超过英格兰,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迅速增长。原因:早期殖民扩张中欧洲各国实力的变化(荷兰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等)。(8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人口流动和资本流通、武力威逼,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统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8分) 材料二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 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8分) 解析: 第(1)问要从工业革命影响,英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及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实力与风采”;第(2)问要从材料二中世博会上展示的科技产品的属性看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第(3)问,由参展商品的类型、技术水平看“特点”。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来分析“原因”与“影响”。 答案: (1)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扩大了英国在世界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具有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蒸汽机在火车和轮船上的使用,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便捷。(8分) (2)积极影响: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4分) (3)特点:以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品质优良,但缺少现代工业产品。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落后。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出现。(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是怎样开辟的?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10分) 解析: 本题围绕新航路开辟选取材料,解答时应注意分析15、16世纪欧洲人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 (1)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②《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经商进行香料贸易。(6分) (2)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4分) (3)①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②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影响:①欧洲的商人、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②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会址美国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这突出了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中国村里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 (3)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比较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注意基本要求——答案从材料中分析提取。第(1)问意在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第(2)问意在体现东西方差异及后果,实质上是工业文明同农业文明之间的差异;第(3)问要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宏观归纳,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 (1)说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落后。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8分) (3)趋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科技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6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