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主勇士章炳麟》讲课稿 一、教学要求: 1.概述章炳麟为民主革命斗争的主要事迹:参加维新变法、支持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等; 2.通过评价章炳麟的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感受章炳麟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的坚定立场。 二、教学过程: 各位同学,大家好!(第一张幻灯片)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历史名人出生于浙江余杭,成长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孙中山曾与他英雄相惜,袁世凯对他恭敬三分,光绪皇帝被他称为小丑,袁世凯被他骂作“袁贼”…… 问:这个人是谁呢? 那就是革命的急先锋、民族民主革命勇士(第二张幻灯片)——章炳麟,号太炎,所以更多的人叫他章太炎。章太炎幼年受外祖父和父亲的启蒙,通过阅读《东华录》等明末遗事的相关书籍,逐渐形成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 (第三张幻灯片)章太炎15岁那年,受父命参加“童子试”,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考场上鸦雀无声,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而章太炎想起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沿海城镇,烧、杀、抢、掠,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于是他挥笔疾书,把满腔积愤洒于字里行间,并呼吁“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不到一个钟点,章太炎便第一个交了卷。主考官见其他考生,有的仍在咬文嚼字,有的还在挖耳搔头,惟独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称奇。章太炎正要跨步离开考场,只见主考官拍案而起:“慢,你好大胆!可知罪……”章太炎不亢不卑,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当今国人之思;我之所论,桩桩合乎国情之实,何罪之有?”顿时,考场里“哗”地引起一阵骚乱。主考官想驳又驳不倒,气得脸色铁青,又怕事态扩大,可能会连累自己的乌纱帽,速令两名差役把章太炎赶出考场。章太炎的家人见状,知道小少爷闯下大祸,将殃及老爷仕途,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 后来章太炎还参加过县试,但由于犯了“晕厥”症,于是放弃了科举道路,也是机缘巧合,使他得以自由阅读。而他又是一个愿意阅读的人,恰恰又不断遇到合适的指导者,(第四张幻灯片)22岁拜师于杭州诂经精舍的经学大师俞樾,研习经史,奠定了扎实的古文学基础。章太炎虽然身在书斋,但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政局迫使他不能再安心地寒窗苦读。1897年的夏天,他告别恩师,奔赴上海,开始了自己倡言革命的历程。 (一)维新志士 1.效力康梁 章太炎到上海参加了强学会,并应《时务报》的主笔梁启超之邀,参与维新变法大业。可章太炎,多年来学的是孔孟之道,从小看的是反对满州贵族的禁书,脑子里念念不忘的是夷夏之别,所以明着宣传变法,暗地里就想着塞进自己的反满私货。不止是反满,他的政治主张也是基于人种、种族观念。(第五张幻灯片)如他最早在《时务报》发表的政论《论亚洲宜自为唇齿》,文章批评李鸿章联俄反日,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说“谓中日二国,同文同种,实唇齿可依,背同种而乡异族,岂不甚左?” 问:那么,到底联俄还是联日符合中国利益呢? 这个问题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李鸿章在列强之间周旋了几十年,苦苦支撑时局,无奈大清国势日颓,在甲午一战丧失师地之后,行联俄抗日之策,实在是不得已之举,这也有他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在内。而章太炎在当时朝野一片仇日气氛中献上联日抗俄的政策,则主要是出于他“黄种、白种,誓不两立”的种族观念,认为黄种人是自家人,所以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的“天然”关系,应该“自为唇齿”。他没有看到日本这个侵华的“后起之秀”肚里打的什么算盘,存的什么货色。但要说章太炎对日本人怀着什么崇敬之情,倒大大地误解了他。象他这样的国学大师,对中国文化怀着一种天生的敬爱之情,而他们这一代人都想当然地以为日本只不过是中华故国的文化儿孙罢了,讲到文华风流、经典册籍,那日本人只有听讲的份。 还有,刚才我们提到,章太炎虽然赞成变法,但实际上是一心反满的,而康有为、梁启超之辈却是打定主意要做光绪帝的“忠臣”的。(第六张幻灯片)而且康有为是著名的今文经学家,而章太炎是古文经学家,在这方面也是对立的,根本就是天生的对头。尤其让章太炎难以忍受的是康有为的作派。他觉得康有为热衷于搞个人崇拜,让别人把自己看成是当世孔圣人,孔子人称“素王”,康有为则自号“长素”,意思是自己比孔夫子还厉害,康有为的弟子也是众星拱月般对他赞颂不已,用章太炎的话来说,这些弟子的阿谀奉承就是“推着粪球的蜣螂”!这还了得,康氏门人对章太炎怒目相向,只等找个机会狂殴他了。终于在章太炎又一次口无遮拦地扁损康有为及其弟子之后,一场混战在时报馆爆发,遍地狼藉,章太炎也只好卷铺盖走人,毕竟是人家的地盘。 2.投靠张之洞 问:但也正是因为和康有为一派打仗,章太炎即赢得了一个人的好感。这个人是谁呢? (第七张幻灯片)这就是当时正担任着湖广总督的汉族大官僚张之洞,也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张之洞原来是晚清政坛上有名的翰林四谏之一,官运亨通,做官之余,时时想着著书立说。这时候看到康有为闹得不成话,有污士林风气,就想着招一帮文章高手批驳康梁。闻得章太炎学问精深,又和康有为有过节,加上章太炎治《春秋左传》颇有创见,而张之洞不喜康有为的春秋公羊学,对《左传》倒很有心得,于是当下命幕僚邀请章太炎去武汉担任《正学报》的主笔。章太炎欣然领命。他本就有游说汉族大官僚反满的想法,这回是机会不请自来。但最终由于张之洞的见风使舵、投靠慈禧而分道扬镳。同年9月,(第八张幻灯片)“戊戌六君子”被害,章太炎以悲愤的心情发表了《祭维新大贤文》。颂扬了以身殉变法的六君子,抨击了清政府的顽固派,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避难台湾。期间,他把自己有关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音韵等方面的散论辑成《訄书》,成为近代文化思想的名著。然而,在台北,不畏强暴的秉性,又促使他著文抨击殖民者压制台湾人民,招致对方不满,终于只呆了几个月便不得不离开台湾前往日本。 (二)革命斗士 1.与孙中山结识 在流亡日本期间,章太炎看到日本人鄙视中国人,很是愤慨,然又因密谋革命,不能不尽力忍耐,气无处可泻,有时只好用诙谐幽默的办法出这口气。一天,日本警察到其寓所调查户口,要他填一份表格(第九张幻灯片)。章太炎写的是:职业——圣人, 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这是因为人家都称他为“圣人”,而私生子则以日本为最多,面对章太炎这份充满调侃意味的回答,日本警察哭笑不得。 在日本,章太炎还结识了孙中山(第十张幻灯片)。孙中山和章太炎时常往来,有时畅谈彼此对反清革命的看法,有时则研究讨论光复之后国家应着手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让章太炎受到很大鼓舞。 2.任教“爱国学社” 1903年,由于听说清政府对维新派的抓捕已有所缓和,便回国到了上海, 任教于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第十一张幻灯片)。“爱国学社”的学风比较开放,正课之外,还设有军事训练,更主要的是,师生都很关心国事,在公开场合宣传反清与革命思想的不在少数。章太炎来到这个学校后,很快加入了这个行列。章太炎在授课时,虽然也不忘记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但注意诱导,尊重实际,不摆老师的架子,因此,很受学生的拥护。 说到讲课,让我想到章太炎先生的一段逸事。(第十二张幻灯片)说章太炎每讲到兴奋处,常常烟一根接一根地抽。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转身写黑板时,拿手中的纸烟在黑板上猛划,写完,也不看是否写上了,转过身仍旧滔滔不绝地讲。另一只手中的粉笔也就被误认为是香烟,他把粉笔伸到口中,猛吸了几口。学员们忍俊不禁,都笑了起来,而他却全然不知,依旧神情自若地讲课。?多么投入的一位好老师呀。 章太炎也喜欢跟具有反清革命思想的学生来往,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目的。(第十三张幻灯片)其间与学生邹容就是这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邹容本来在日本留学,因为看不惯清廷的留日监督在日本的奸邪行为,和几个朋友将他痛揍一顿,剪掉了他的辫子,就这样满怀愤恨回了国,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在爱国学社他也愤世嫉俗,看不惯那些一心学外语的学生,认为他们将来就是“洋奴”;有不少学生也看不惯他,有几次还差点相互殴打起来。但邹容人虽小,胆子却不小,怀中常常揣着手枪,所以谁也不敢真的拿他怎样。邹容和章太炎二人日常玩笑,以经世大业相许,互称“东帝”和“西帝”,因章太炎来自中国东部,邹容来自四川的缘故。从这些称呼就可见这帮人的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限。这两个称兄道弟的不羁之士,终于闯出了一桩震惊世界的大案,那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苏报案。(第十四张幻灯片) 问:“苏报案“是怎样的一个事件呢? 3.“苏报案” 这要追溯到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仍在积极地为“保皇”而奔走,但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很明显地已经是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了,实在是人心大失,倡言革命的青年越来越多,甚至连康有为的左膀右臂梁启超等人也不时有革命言论,于是康有为大为焦虑,连忙费尽心思在1902年写了两篇文章,奉劝各界青年不可步入“革命歧途”,(第十五张幻灯片)认为中国“满汉早已平等”,革命派的“反满”口号是无的放矢,光绪皇帝英名睿智,享有“天命”,“足以变法而强中国”、“足以立宪而兴民权”。所以,立宪容易,革命困难;立宪有利,革命有害,“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因为文章写得有理有据,很有些说服力。章太炎一看到康有为又在“妖言惑众”,按捺不住,要驳之而后快。于是,专门针对康有为的种种言论,(点击)在1903年上半年写下了晚清革命史上最著名的一篇文献《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文章一开始就指斥康有为鼓吹“只可立宪,不可革命”居心不良,不是为国家人民计,而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他的那些话,都是说给光绪皇帝听的,以期将来有朝一日复辟帝制,自己能够高官厚禄。此论一出,章太炎在气势上就压倒康有为一筹,使得这个以“圣人”自居的保皇领袖再也“圣”不起来。接着他引经据典地对康有为的各条反对革命的理由一一驳斥,文章气势恢弘,如江河滚滚,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说理论证都有根有据,让人不得不服。比如,他讲中国满汉不平等,从清初开国的种种杀戮汉人、禁绝言论的恶行开始列数,读来让人止不住满腔义愤,康有为“满汉平等”的说法不攻自破。章太炎对光绪皇帝“圣仁英武”这一说法嗤之以鼻,(点击)说光绪“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问:什么意思呢? 载湉是光绪皇帝的名讳,太炎先生直呼其名,而且指其为小丑,还说光绪连五谷都分不清楚,怎么能说是英明呢!如果他真的那么英明,为什么在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仓惶出逃的时候不挣脱慈禧的牢笼?他又嘲弄康有为讲的光绪皇帝享有“天命”这一颇能蛊惑人心的说法。章太炎说,要什么样的“天命”,他都能随手编出来,果不其然,他说到做到,就在文中信口编了一则清朝马上要完蛋的“符命”。 问: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章太炎的“国学大师”的头衔可不是浪得虚名。《中庸》开头一句话是“天命之谓性”,结尾一句话是“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以“天命”二字开始,以带有“载”字的一句告终。对照清朝历史,清初努尔哈赤建国年号是“天命”,现在光绪皇帝名“载湉”,正应着清朝国运到光绪为止!这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得妙到了极致,恐怕康有为这位“天命”大师也只能瞠目结舌,手足无措。   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写好之后,曾托人带到香港,转交康有为,结果没有带到。(第十六张幻灯片)1903年6月,此文与邹容的《革命军》同时刊行,不到一个月,数千册销售殆尽。《苏报》也摘要地发表了这两篇文章,因此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影响。海内外奔忙的革命党人如奉大旗将令,热血沸腾,摩拳插掌,积郁心中的压抑之感一扫而空:原来革命还这么有道理啊!保皇派在海外华侨中的优势嘎然而止,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挑战,和革命派相比,他们不止没有枪杆子,现在连笔杆子都吓得有点抓不稳了。由此,也成就了章太炎“革命界之元老”的名声,奠定了他在革命阵营中的泰斗地位,也极大地推动了反清的革命大业。 清政府对章太炎、邹容等人的反清革命宣传,既害怕又痛恨。于是,一张捕获他们的巨大罗网张开了。6月30日,即《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第二天,“爱国学社”闯进了几个全副武装的不速之客,他们是清政府派人专门来拘捕章太炎等人的。其实,章太炎早已得到巡捕抓人的消息,却不当回事,结果遭遇巡捕,还没等到问他“英雄出处”,章太炎自己倒大大方方走上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真说得上是自投罗网了。警察喜不自胜,连忙一把拷了去。章太炎被捕的第二天,邹容也自动投案。接着,《苏报》和“爱国学社”也被以不断散布反清革命言论的罪名遭到查封。于是,在当时各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宣传下,这一出现在清王朝末年的著名文字狱——“苏报案”很快轰动了全国。 清政府虽然对章太炎、邹容等人终于被抓进巡捕房而高兴,而且非常想对他们处以极刑,但由于案件发生在上海英租界,英国人怕引起中国人的抗议和报复活动,在审讯了三四次之后,终于在年底判决邹容监禁两年,章太炎监禁三年,罚作苦工。但不到刑满,邹容便暴死在狱中。 问:(第十七张幻灯片)话说回来,邹容当初为什么要自首呢? 据史料记载,苏报案发后,邹容本是藏匿于上海虹口一外国传教士家中的。(点击)据当时与邹容在一起的同学回忆:“太炎被逮,……以书招威丹(邹容字威丹),威丹慷慨赴义……。”也就是章太炎在被捕后捎给邹容一封信,信中说“以大义相招”,即要邹容主动投案。邹容也真讲义气,果然到巡捕房自首了。但可悲的是邹容却病死在狱中。 对于此事,(点击)章太炎后来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解释招邹容投案的原因:“《革命军》为威丹(也就是邹容)所著,仆实序之(我只是作序的),事相牵系,不比不行。仆既入狱,非有威丹为之证明(即主要负责人作证),则《革命军》之罪案,将并于我。是故以大义相招,期与分任,而威丹亦以大义来赴。……” 章太炎说出这自明心迹的话,也真是鬼使神差,难怪有人曾讥讽章太炎招邹容投案是“落水求伴”。这样的说法未免刻薄,但也可见章太炎招邹容投案,的确存有私心。也正因为章太炎是出于私心而邀邹容有难同当,所以后来邹容暴毙狱中,章太炎是非常内疚的。他晚年还在探问懂西医的人,是不是有什么药可以让人吃了立毙而不露痕迹,因为邹容正是在快要出狱的时候得病,结果吃了西医的药而立毙狱中。章太炎一直怀疑邹容是被毒死的,但却毫无毒毙的症状。他对邹容之死念念不能释怀。章太炎的住处,墙壁的高处就挂着邹容的画像,前面还设横板如长桌状,桌上有香炉。据说每月初一、十五,章太炎必沐浴供香一次。看来,他一生都在为邹容暴死牢中一事负疚。 接下来再说说章太炎在上海租界的“洋监”里苦熬的三年。(第十八张幻灯片) 4.铁窗生涯   天底下坐牢没有什么舒服的事,章太炎和邹容坐的“洋牢”虽然比起“国产”的牢房要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开始的时候,邹容还年轻气盛,不时地和当牢头狱卒的印度阿三动动拳脚,到后来在章太炎的劝说下也偃旗息鼓了。吃不饱饭,又受欺负,章太炎在牢中生平第一次绝食。绝食到第六天,身体衰弱到了极点,实在难熬,一个过来人跟他说,“有些人绝食绝了三、四十天,还没有断气,吞多少鸦片都没事,你这才几天,往后还有得罪受啊,我看还是老老实实活着罢。”章太炎也就听劝,不绝食了。 章太炎身在牢狱,但斗志不减。他时刻关心着外面的世界和革命形势的进展。他曾对孙中山提倡共和、立志反清,表示了由衷的敬意;还写信给蔡元培等人策动创立“光复会”革命团体。   租界当局对章太炎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是有些“特殊政策”的,比如不让他干重体力活,而让他当裁缝,在邹容死后,当局迫于舆论压力,怕他也熬不住精神压力,就派他去做盛饭的伙工,不止工作轻闲,还可以就势多蹭点饭填饱肚子,还可以由外面送书进来阅读,所以他在狱中闲暇之时就钻研佛学,出狱的时候已经在佛学上颇有造诣了。说起来让人难以相信,章太炎三年后刑满释放,竟然白白胖胖,比他进去的时候还有神采! 1906年6月,章太炎刑满出狱,蔡元培等革命党人、进步人士纷纷齐集西牢门口迎接并将其护送到东京。7月15日,东京留学生开会欢迎。据史料记载,当日正值雨季,但两千余人仍立在雨中,没有丝毫躲避之意。要知道,当时全中国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也不过数千,而为了迎接这一介手无寸铁的书生,竟来了两千余人,且风雨无阻。 问:为何如此隆重? 要知道推翻大清王朝的革命党人,虽然其阵营中人才济济,但大业初兴之际,他们大多是军政人才,而且这些人才要么出身绿林草莽,江湖会党,要么来自海外侨属,长于经商。而正所谓“搞革命靠的是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所以革命党人要真正撼动大清朝的根基,还缺点火候,还少几个端着笔杆子横扫天下的人。因此,章太炎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急需的人才之一,特别是民国国号的定名和民国国旗的确定就是章太炎做出的贡献。 5.与孙中山积怨 章太炎到了东京后便加入了同盟会,(点击)后又出任《民报》的主笔,就共和与保皇问题跟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展开了论战,引起国内外读者极大关注。但是清政府对《民报》一直虎视眈眈,以胁迫、利诱等手段要求日本政府查封《民报》并引渡孙中山。日本的内阁一面向清政府表示同意驱逐孙中山,一面又力争不得罪中国革命党人。于是在驱逐孙中山的时候,好言相商,并由日本政府资助孙中山五千元,另一日本证券商人铃木久五郎资助一万元,作为孙中山离日后的活动经费。孙中山拿到钱后,留下2000元作为《民报》经费,然后离开日本回到西南搞革命去了。但章太炎闻得此消息,怒火中烧,引发一场地震。原来,铃木久五郎资助孙中山一万元一事,章太炎是知道的,孙中山还从中提取二千元交章太炎作《民报》经费,但对日本政府资助的五千元,章太炎等人则一无所知,认为孙中山“受贿”,被日本人“收买”,“有损同盟会威信”。章太炎性子更火爆,把挂在《民报》社的孙中山照片撕下来,批上“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等字。还不解恨,他以为孙中山在香港,便把照片和批语寄到香港,以羞辱孙中山。孙中山羞恼之情可以想见。但是,当后来有人听说此事后说撕得好、骂得好时,他却马上给那人一记耳光,说:“孙总理是中国第一等伟人,除我之外,谁敢骂他?”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章丙麟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1912年武昌起义胜利、清王朝灭亡,章太炎十分兴奋和激动,撰文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应一律平等。但是他反对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他说当大总统“论功当推黄兴,论才当推宋教仁,以德当推汪精卫”,言下之意,怎么着也轮不到你孙中山!当时群英荟萃之际,孙中山誉满海内外,众望所归,没有人敢于这样放言高论指责孙中山,独章太炎放了这一炮,引人侧目。而且随着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章太炎和孙中山在思想上的分歧也日益明显。不久,章太炎走到了不信任、不支持孙中山的一面,(第十九张幻灯片)站到了袁世凯一边。 (三)民主卫士 1.由挺袁到反袁 袁世凯初任总统时,要笼络革命党和社会知名之士,便东也送一个屯垦使,西也送一个经略使,都是些没有衙门的大官儿,也就相当于顾问,其用意不过是利用爵位以羁縻“天下英雄”。章太炎也获得一个东三省筹边使的头衔和1万元经费,就走马到吉林去上任了。他真的是踌躇满志,制定了不少宏伟计划,可是到了地头,却没有人来欢迎他,这时才知道所谓的筹边使,不过是挂名差事。但直到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案件发生后,章太炎终于明白:袁世凯是一个不可信赖且相当危险的人物,甚至民国都有可能亡在他手里。他意识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在斗争策略、方法上有若干经验教训可以吸取,但总的说来是经得起考验的,是有良心的,是为了“国利民福”的。于是宣布辞去所任各职,参与筹划讨袁。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其倒行逆施让章太炎忍无可忍。章太炎不顾亲友劝说,毅然决定深入虎穴,挽救危局。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决定要去当面质问包藏祸心的袁世凯,明知是虎穴,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入京不久,章太炎便上演了一场大闹总统府的好戏。(第二十张幻灯片)一日,章太炎身着破棉袍,手持折扇,还故意将袁世凯颁发的二等勋章缀于扇柄,大摇大摆来到总统府,打算与袁世凯好好理论一番。门卫借故阻止。于是,从清晨至傍晚,章太炎将总统府上上下下一干人等悉数痛骂一通,并抡起手杖将府内器物砸个稀里哗啦。袁世凯躲在内室,目睹章太炎的“胡闹”,却怒不敢言,任其发泄。最后,袁世凯实在没法,派出军政执法处处长出马,谎称总统在居仁堂等待章太炎,将章太炎带到军队营房,软禁起来,后搬到龙泉寺,章太炎从此开始了一段颇为漫长的幽禁岁月。 ????刚开始,章太炎极不适应这种毫无自由的生活。他在屋里大骂大闹,曾狂书“杀、杀、杀、杀、杀、杀、杀,疯、疯、疯、疯、疯、疯、疯”的对联。袁世凯的儿子亲自给他送来的锦缎被褥被烧成许多洞穴。此外,章太炎时常与友人狂饮,以致酩酊大醉后出口怒骂,甚至在窗纸墙壁上遍书“袁贼”两字以泄愤,或用大篆、小楷、行草等字体写满“袁贼”二字,将纸埋而焚之,大呼:“袁贼烧死了!袁贼烧死了”?时间一长,章太炎感到单单靠嬉笑怒骂并不足以震慑袁世凯等人,于是,他决定绝食等死,以示抗议。 问:当然最后绝食也没有几天,为什么呢? 其中有一种版本是,章太炎绝食7、8天后,一个朋友来看他,相谈甚欢,夜已深,朋友非常饥饿于是起身告辞,章太炎恋恋不舍地说“可在这里吃饭”,朋友面有难色地说:“对着你这个绝食的人,我怎好开口大嚼。”章太炎于是说,那我也陪你吃一点好了。这一次的绝食也就到此为止。 章太炎脱离袁世凯的牢笼,是在袁世凯死后了。经此一难,章太炎的声望反而大涨,又成了反袁的英雄。但他后来对袁世凯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只是他也懊悔自己没有看清楚袁世凯的真面目。回顾这一段刺刀威逼下的生活,章太炎虽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却依然故我,不屈不挠。 2.继续斗争,永不言弃 (第二十一张幻灯片)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面对国难和共同的敌人,章太炎和孙中山不计前嫌再度合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强烈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时,他还拖着老病之躯,努力著书讲学,以肩荷民族文化为己任。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因鼻窦癌于苏州寓所病逝。时值抗战前夕,章太炎遗言:“若有外族入主中华,我后世子孙永世不可奉其官禄”。 当时国民党政府打算为章太炎举行国葬,(第二十二张幻灯片)理应用青天白日旗来覆盖。但其夫人汤国梨坚持用五色旗,她说:“五色旗孙中山先生也赞成过,……太炎一生为辛亥革命胜利,为五色旗的诞生,出过力,坐过牢,而没有为国民党旗出过什么力,因而用五色绸为他结彩,最为恰当。” 当然,因为日军侵华,章太炎的国葬就此搁置,一场近在眼前的风波也就没有酿成。但也正是由于这兵荒马乱之日,章太炎家人只好将章太炎的灵柩暂放于苏州家中的后花园内,将园内原有的一口鱼池抽干,砌成墓穴,将灵柩暂放于内。1937年11月,苏州沦陷,日军闯入章家后花园内,看到后园内一座新墓,没有墓碑,怀疑内埋财宝,一定要挖墓看个究竟。章家留下的唯一一位老仆人苦苦劝止,竟遭毒打。有个日本军官闻讯赶来,知道这新墓是章太炎先生之墓,便喝退了日军。过了几天,还亲自来祭奠了一番,并在墓旁立了一个木柱,(第二十三张幻灯片)上书“章太炎之墓”几个大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日本兵来骚扰。 四、生活逸事 接下来,我们也简单了解一下章太炎的生活。(第二十四张幻灯片) 章太炎早年患癜痫病,加上动辄就说“反满”,被人认为是个“疯人疯言”的疯子,无人愿将女儿嫁给他,他母亲只好将自己陪嫁的丫头许配给了他。这种婚姻无媒介聘礼,故不能算正式结婚,按当时习俗只能算“纳妾”。这妾丫头与章太炎相依为命,养育了三个儿女,于1903年早早去世。章太炎在办完丧礼后,即开始了革命,直到1913年由孙中山(一说是蔡元培)介绍才女汤国黎成婚。所以,章太炎的前半生到处颠沛流离,埋头就做学问,抬头即干革命,个人生活乏人照顾,于是他整日衣衫不整,蓬头垢面,加上他口无遮拦,举止不能以常人标准来衡量,所以“章疯子”的名号就越叫越响了。章太炎自己对这外号却也安之若素,甚至引以自豪。他在上海坐完牢之后东渡日本,在留日学生欢迎会上有一通著名的演讲:“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几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近来有人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现面前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看来,章太炎是知道自己“章疯子”的名号的,但他将计就计,行“非常古怪”之举动,发“非常古怪”之议论,人家也无奈他何。 他1913年和才女汤国梨结为伉俪(第二十五张幻灯片),结婚的时候闹出不少笑话。章太炎一生习惯了穿布底鞋,而他们举办婚礼的地方,则是在上海有名的洋派花园,所以章太炎就不得不西装革履。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也是办事的人粗心大意,没有指导他穿皮鞋,结果他穿出来的时候连左右都分不清,穿反了,让众来宾狂笑不已。他穿衣着袜不讲究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家里人看到他鞋子里脚背上隆起一块东西,叫他脱鞋下来一看,却是将袜子的脚后跟朝上穿着。   章太炎的怪,还怪在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带有臭气的卤制品,特别爱吃臭乳腐,臭到全屋掩鼻,他却甘之若饴。因为他的鼻子永远闻不到臭气。有一次,一位画家带来一包紫黑色臭咸蛋,章太炎竟然大乐,开口说:“你要写什么,只管讲。”隔了两天,画家又带来一罐极臭的苋菜梗,章太炎更是乐不可支,说:“有纸只管拿来写。”画家要他写“五族共和”四字,他竟一气写了四十多张。画家后又陆续带来臭花生、臭冬瓜等物,让章太炎又写了一百多张,而且提出落款不要署章炳麟,只署章太炎。章太炎居然无不听从。 而说到酒,章太炎也有怪习。章太炎饮酒,如果没人喊停,他会一直喝下去,从早晨到晚上,从晚上到早晨,直到酩酊大醉。据说在他出狱后到东京,东京革命党人欢迎他的大会后,酒席上每个人敬他一杯白酒,他来者不拒,连干七十多杯却不醉,让这些革命党人惊为奇事。   衣食之怪是面上可以看到的,住行之怪就非得和他相处日久才能察其奥妙。章太炎居处有一大室,(第二十六张幻灯片)四壁琳琅尽是书籍,就是窗户上下也摆上书架,其他陈设几乎没有。章太炎常常半夜睡醒,忽记起某书某事,即起床到书架上翻阅,往往通宵达旦,虽在严冬,自己也不会披件衣服什么的,有时候仆人夜起,或者清早进室内打扫卫生,经常看到他持卷呆立,行如木鸡。所以,章太炎常感冒,一感冒就鼻涕长流。   章太炎不认识路,有时连自己居处的地址,他竟也弄不清楚。有一次他出门买书,叫人力车送去,看了半天,一本没买,又施施然地出来。他坐上另一辆人力车,车夫问他去哪里,他不记得自家地址,只说往西走。人家拉了他半天,问他到底住在哪里。章太炎说:“我是章太炎,人称章疯子,上海滩人人知道我的住址,难道你不知道吗?”车夫连连摇头,只好自认倒霉。类似这般的笑话,在章太炎是常常有的事,不足为奇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术也是性情中人的事,学者往往也是至情至性之人。其性情之怪、之癖,是不能以常人视之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章太炎的这些趣闻逸事从一个侧面也正好印证了他的学养与魅力。(第二十七张幻灯片)正如鲁迅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指出:“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揩范。” 好,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第二十八张幻灯片)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