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上外附中 林镇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从“旧封建”向“新军国”的大转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方面面发生的剧烈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和学生一起重新解读他们所熟悉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从历史故事中选择、提炼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自由讨论和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归纳法——需从芜杂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且没有预设答案的归纳。 3)通过向学生展示他们所提到的历史故事原始出处,树立学生历史学科应言必有据的观念,同时让他们对春秋战国历史材料大略载于哪些典籍,有一大概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原有社会价值体系崩塌后,社会大转型的曲折艰难。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难点:历史归纳法的掌握 说明: 1、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终结西周的“旧封建”,开启秦汉以降的“新军国”,在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的历史叙事主线——“秩序的建立(制礼作乐)—旧秩序的崩塌(礼崩乐坏)—新秩序的建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故为本课之重点。 2、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演绎法,学生习惯了老师告诉他们唯一“正确”的答案。怎样自己从纷繁芜杂的历史材料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故本课将历史归纳法的掌握列为难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你们知道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他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中发掘新的历史信息。(体现旧秩序崩溃,社会大变革的信息)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所讲的历史故事往往集中在政治、军事领域。经济领域的变革很少提及。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加以补充。教师可通过材料十一到材料十六,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两方面证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及其所导致的生产关系变化。 3、在重新深入解析这些历史故事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刚才你们自己所讲的故事中,你们能否归纳概括一下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大变革? 在请每组学生交流他们讨论结果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同学所讲的历史故事 同学们的结论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 流亡公子重耳,伍子胥过昭关,楚庄王问鼎之轻重 礼崩乐坏, 旧秩序的坍塌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信赏必罚 商鞅南门立木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  宋襄公与楚国的泓水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 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 战争规则和作战形式的变化  曹刿论战,蔺相如完璧归赵,张仪欺楚, 毛遂自荐,荆轲刺秦王 旧贵族的没落, “士”阶层的兴起  犬戎攻陷镐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民族间碰撞与融合  青铜牛尊、铁农具实物、田氏代齐 牛耕,铁器,生产力进步 新生产关系  ………… 教师最后把学生的发言略作整理,便是本堂课的最后结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但经过了老师的引导和他们自己的归纳总结,又是高于他们原有知识积累的。 [资料附录] 高一学生可能会提到哪些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 1、高一学生获知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的途径可能有以下几条: 1)通俗读物(譬如《上下五千年》,《话说中国》,《东周列国志》) 2)中学语文教材、《中学文言文助读》所引用的《史记》、《春秋左传》、《国语》、《诗经》以及诸子百家中的相关篇章 3)相关的历史题材影视剧(譬如近几年上映的大片《墨攻》,《英雄》等) 2、由学生的知识范围出发,他们可能会提到的历史故事大概包括: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曹刿论战,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宋襄公与楚国的泓水之战,流亡公子重耳,晋文公退避三舍,弦高智退秦军,楚庄王一鸣惊人,伍子胥过昭关,孔子周游列国,勾践卧薪尝胆,墨子破云梯,商鞅南门立木,张仪欺楚,屈原沉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蔺相如完璧归赵,赵括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毛遂自荐,荆轲刺秦王…… 相关史料: 材料一: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史记 周本纪》 材料二: 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史记 齐太公世家》 材料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左传 庄公十年》 材料四: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阸,不鼓不成列。” 《史记 宋微子世家》 材料五: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 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史记 楚世家》 材料六: 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 《史记 晋世家》 材料七: 三十三年春,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従者,不腆敝邑,为従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材料八: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九: 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 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 “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材料十: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十一: 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於是田常复脩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十二: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管子 海王篇》 材料十三: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国语 齐语》 材料十四: 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春秋晚期牺尊,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牛鼻穿孔,戴环,这是牛作为畜力被役使的实物见证。(图见PPT) 材料十五: 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材料十六: 各式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图见PPT) 材料十七: 春秋时代列国与周边蛮夷戎狄形势图(图见PPT) 材料十八 战国时代列国形势图(图见PPT) [板书设计] 在请每组学生交流他们讨论结果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同学所讲的历史故事 同学们的结论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 流亡公子重耳,伍子胥过昭关,楚庄王问鼎之轻重 礼崩乐坏, 旧秩序的坍塌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信赏必罚 商鞅南门立木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  宋襄公与楚国的泓水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 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 战争规则和作战形式的变化  曹刿论战,蔺相如完璧归赵,张仪欺楚, 毛遂自荐,荆轲刺秦王 旧贵族的没落, “士”阶层的兴起  犬戎攻陷镐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民族间碰撞与融合  青铜牛尊、铁农具实物、田氏代齐 牛耕,铁器,生产力进步 新生产关系  ………… [训练设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是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是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土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 顾炎武认为春秋战国期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核心内容是宗法、礼乐制度的崩解。具体体现在周天子权威的扫地;祭祀、聘享、宗姓、氏族、宴会、赋诗、赴告、策书之类的活动,逐渐淡出日常政治;列国之间撕开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倾轧和兼并成为了常态。 你能否例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来佐证顾炎武的论断?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设计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学中所举事例的内涵。课堂教学中所举的历史故事及其细节都可以成为本题的答案。关键在于学生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如学生仅答“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不够的。可以回答诸侯见烽火竟然不至,可见周天子权威的扫地。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