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渊源;知道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及其基本概况;知道东亚文化圈的概念及特征;知道唐朝与日、新罗的交往及其与日、新罗等国文化的互动融会。 2. 通过完成“读图学史”栏目的过程,初步掌握从图片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相关史料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及“论从史出”的理念;通过完成“练习与测评”栏目以及“东亚世界共通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否由东亚世界的相关国家一起申报” 拓展课题的探讨,初步学会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3.认识到只有采取宽容开放的政策,才能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国家和地域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及展,并相互吸收,以便造成在全球意识下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全盛与东亚文化圈 难点:东亚文化圈的特征 说明: 1. 唐朝中外文化交往的空前发展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盛世景象的突出表现之一,而本节内容阐述的丝绸之路的全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唐文化在东亚文化圈内的主体地位,是凸现唐朝中外文化交往发展空前的有力证明,因此,这两个内容应列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中往往只了解大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作用,而极少认识到日本、新罗等国包括唐朝在内各国文化都是在主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注意保持本土特色的情况下不断发展这一史实,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多样统一、交相互动的文化有机体这一特征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这一难点的解决还可以凸显出一个人文理念: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国家和地域可以通过文化的交往和对话,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并相互吸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从而为课后“探索与争鸣”的解决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指出: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中,中外文化交往空前发展: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超过了汉朝;与周边及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跃上了一个新阶段。在此过程中,唐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不断汲取外来文化,又以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高峰,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结合史料说明后世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 “蛮夷呼中国为唐”——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凡海外诸国皆然”——《明史·真腊传》 2、讲授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唐丝绸之路全盛的概况。 3、完成“练习与测评1”。 4、组织讨论“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 5、讲授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6、讲授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7、讲授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特征。 8、完成“练习与测评2”。 9、组织学生讨论拓展性课题:“东亚世界共通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否由东亚世界的相关国家一起申报”。 9、组织学生讨论拓展课题:“东亚世界共通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否由东亚世界的相关国家一起申报?”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的全盛 东亚文化圈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是“2007中韩交流年”纪念标识。中韩交流年纪念标识图案系在中韩两国传统的祥云图案及韩国鼓纹饰旋转图案的造型基础上演绎而来,寓意中韩交流源远流长,双方携手共进,象征两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与新罗友好往来的史实。 【答案】 (1)互遣使节,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 (2)新罗派留学生赴中国学习,经归国留学生的积极传播,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广泛吸收。 (3)朝鲜文化对唐朝也有一定影响,高丽乐受到唐人欢迎,为太宗“十部乐”之一。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