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罗斯福新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交流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因此,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对美国社会;对资本主义世界      【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可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照片上这位嘴叼雪茄、意气风发的历史人物是谁?这位历史人物是美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领导美国人民度过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及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他开创了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之先河,开始了国家全面干涉经济的制度。他曾说:“如果我不做总统,就去做广告人!”正是弗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克服经济危机和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为美国在世界面前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广告。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他的新政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背景 通过对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对这次经济危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寻找出路,那么,美国是如何来摆脱这场危机的呢?(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 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而当时的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提问:胡佛政府采取的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为什么始终没有能够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学生回答:主要原因是胡佛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因此,到1932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使美国迅速摆脱危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 2.主要内容 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以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刀阔斧地对各个生产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罗斯福新政首先从哪个部门开始的?(学生回答:金融业。)为什么要首先从金融业开始?让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指出: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最初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罗斯福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目的就是要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从而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保证。随后罗斯福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在讲到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三R”来概括其要内容,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让学生回答“三R”的内容: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在讲述具体措施时,教师可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具体讲述。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Recover)。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障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到1933年4月,银行回笼通货已达10亿美元,银行业的信用很快得到了恢复。 让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关于“炉边谈话”的材料,让学生理解,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了国家的信用危机。罗斯福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必须尽快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罗斯福通过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形式,向公众发出这一重要信息,政府采取的一切措施是为了保障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则是成为后来他这不能不说罗斯福“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形式,成为向公众阐述政府政策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是罗斯福的一大创举,在很大程度上使罗斯福赢得了美国公众对新政的支持。 调整农业政策(Reform)。主要措施有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提问: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摆脱农业危机是为工业恢复奠定基础。 复兴工业(Reform)。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其主要措施有: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制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上。提问: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蓝鹰标志》图和【历史纵横】的有关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目的是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Relief)。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紧急救济。但单纯的救济只是治标不治本,国家财力也无法长期负担。因此,大力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如教材中《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图),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罗斯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物,新政渐告结束。 二、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能)为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指出: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根本目的是什么?(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它在很多方面对美国、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对美国社会 首先,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充分就业,但却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其次,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期间活跃起来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所以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首先是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国家。三权分立制度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有效的体制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在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历史纵横】“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讲到这时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前后位为一组,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总结:新政的“新”主要表现在:(1)新的理论和政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2)新的模式。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③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2.对资本主义世界 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提问: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即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加以干预,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这种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种变化,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课后研讨】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极端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很多保守派人士(如前总统胡佛)担心罗斯福将银行、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国有化,并最终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学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其阶级属性,“新政”仍是为加强大企业主的地位,符合大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在承认罗斯福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对罗斯福“新政”做出了肯定评价,认为罗斯福虽然仍然信奉自由企业制度,却信仰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其推行的“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因而是进步的。 思考讨论:对罗斯福新政你认为应该怎样来正确的评价和认识? 思路:指导学生在讨论分析此问题时可以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评价时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评价罗斯福新政,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社会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评价罗斯福新政,要注意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着一定的反作用。三是评价罗斯福新政,要遵循“史论结合,以史证论”的基本原则,根据基本史实对罗斯福新政做出客观的评价。 【本课小结】 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这一系列的措施是为应对危机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弊病,以便能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根本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的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它的实施,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斯福开创了美国历史的未来,也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未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