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交通和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落实课标 一、铁路 1、特点:是近代交通建设的重点;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半殖民色彩重;发展道路曲折。 2、中国铁路的“第一”: 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1881年唐山开平——胥各庄,洋务派创办;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 3、列强抢修铁路:时间在甲午战后;目的是资本输出、方便经济与政治侵略;结果是加重民族危机、清政府放弃铁路自主权、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方式之一;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二、水运与航空 1、中国近代新式水运:①1872年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性质是洋务企业;②特点:发展不平衡,传统与现代形式并存;始终受到列强挤压;民间水运企业、官僚洋务企业和外国企业并存。 2、航空:①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 ②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1909年旅美华人冯如制造;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1918年北洋政府开通民航线路。 3、影响:①改变了交通手段、出行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②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 邮政与电讯 1、邮政: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1866年洋务派试办邮政;1896年设立大清邮政局;清朝预备立宪时设立邮传部;1911年初具规模;但发展不平衡。 2、电讯:①台湾:第一条电报线1877年在台湾出现;1906年无线电报在军舰使用;②西方列强一直垄断中国电讯,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收回电信主权。 四、网络 1、发展历程: ①因特网来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的军用科技;②中国1995年开始全面发展因特网业务,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迅猛;③目前因特网在我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正在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 2影响: ①网络信息技术使信息和知识打破时空界限迅速便捷地传递共享;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③潜移默化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 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六、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 ②现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现代文明; ③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④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⑤建国后受意识形态支配,社会生活重新趋于封闭化和独立化;改革开放后逐渐与国际潮流接轨。 2、影响: ①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色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