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②清朝的军机处 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a b ? a c c   [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关注美国总统的选举呢 我们从报纸,电视上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是非常激烈的的,就算成功当选,总统的权利还要受到参议院,众议院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不象我们中国的皇帝,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那皇帝的这种权利是由什么制度赋予的呢 对了,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经过秦汉,宋元,隋唐等阶段的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清君主专制是如何一步步加强的. [课件显示]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讲授新课] 下面请同学们先看屏幕上老师列出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边看书边思考这些问题. [课件显示] 1,明朝为什么要废除宰相,设置内阁 2,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3,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主要措施. 4,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教师讲述] 好的,时间到了,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课 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回答] 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课件显示]中央上,废宰相,权分六部 [教师过渡] 对了,在1376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那么,随着宰相制度的废除,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那么应该如何来评价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这种规定呢?回忆一下,在以往历届朝代中宰相有什么职责啊 [学生回答]辅助皇帝,统领百官,总揽政务. [教师讲述] 对了.那么由于宰相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明太祖就废除了宰相,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君相矛盾,巩固了他的统治.这就是废除宰相制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了. [课件显示]宰相制度的废除所产生的影响 但是,废宰相之后有产生了什么后果呢 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 还有没有人来帮助明太祖批阅奏章啊 [学生回答] 没有 [教师讲述] 对了,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的.我们课文就说到,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这也就相当于同学们每天晚上要写50篇论文,每篇论文要5000字以上,而且还要保证论文的质量,那同学们能不能完成呢 [学生回答] 不能. [教师讲述] 同样,就算明太祖有那个能力,他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不过,为了防止殿阁大学士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仅仅将他们的品秩定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他自己决定,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加.那殿阁大学士的设置,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那老师刚才所讲的就是明太祖时内阁的早期情况了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 我们可以看出内阁的权利是一步步扩大的,随着内阁权利的扩大,地位也越来越高,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纵臣.特别是万历皇帝前期,也就是明神宗,出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那么有的学者就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究竟宰相制和内阁制是不是同一回事,还是有所区别的? 下面同学们自己前后两桌讨论一下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那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资料,这是万历皇帝后期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说的话: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那他的观点是与课本中所提到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那同学们现在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过渡] 虽然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那清朝是以哪个民族为主体而建立的呢 对了,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它也沿袭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明朝的基础上更是达到了顶峰.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朝君主专制是如何一步步达到顶峰的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看历史课本对军机处的介绍,回答这些问题,军机处的由来,前身,设置的时间,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军机大臣的职能. [学生回答] 军机处的由来是雍正初年为用兵西北而设置的,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军机处的前身是军机房 [学生回答] 设置的时间是雍正初年,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是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军机大臣的职能是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但只是承旨遵办. [教师讲述] 对了,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那么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 [课件显示]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 [教师讲述]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在秦朝的时候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从刚才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皇帝对军机大臣下达追讨欠款的旨意,而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那么,通过与前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皇权是一步一步的加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教师过渡] 下面我们来看看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在边疆地区的表现。 [课件显示]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略讲) 1、近代中国版图在康雍乾时基本奠定 2、清朝边疆的基本原则: (1)尊重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管理 3、理藩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四、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1、近代化浪潮 西方: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 中国:君主专制加强 [单元小结]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那么到这里我们就把明清君主专制的措施都讲完了.那么这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下面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到了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 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两汉时期是得到了巩固,隋唐时期得到了完善,北宋不断的加强,到元朝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那么,从这个示意图中,同学们可以看出这种制度的发展趋势吗 首先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央的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宰相的权利,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其次是不断的改革地方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那么我们说这种制度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当时社会也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那么,表现在政治上,这种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各民族之间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版图也在不断的扩大,而专制主义也在不断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那么在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秦朝修筑的灵渠,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当时都是要由国家统一组织才能完成的.除了这些之外,在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之下,行政管理效率也是非常高的.这种制度对于纠正前朝的弊端,提高地方办事效率都是非常有效的.从封建王朝的更迭来看,一个新建立起来的统治者往往会吸取前朝的弊端,励精图治,因而在新王朝的前期往往会出现盛世的局面,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就是说这种制度还是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能力都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在暴君或者昏君的统治之下,这种制度就会随之腐朽化.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与这种制度有没有关系呢 为什么中国在近代会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也就是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从政治方面来考虑了,还要从经济,文化,以及同学们之后将要学习到的古希腊古罗马,近代西方国家的情况之间进行对比来综合考虑.那我们就同学们将其他模块学习完之后再将这个问题拿出来探讨.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本课讲的是明清高度的中央集权,主要把握内阁和军机处分析。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老师进行点拨。在讨论专制权力对中国的影响时,发现还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材料和情境。问题如果太难,反而其不到训练思维的效果。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本人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课堂上并不以教师讲述为主,而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思考和课堂的讨论之中,课堂上师生间互动比较好。本人在课堂并非单纯地遵循教案模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表现不断地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同时,学生产生质疑,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宰相”,作为教师,我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并结合本课的知识为其解答,师生间沟通比较融洽。同时,本人发现学生对于电视剧的印象很深刻,当提到《鹿鼎记》和《雍正皇朝》这两部电视剧时,学生的反映比较热烈,从而为引导学生学习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提高了兴趣,便于开展。另外,事实证明,通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事情来与有关历史现象作类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假设班长独裁来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假设珠江被禁止海运来帮助学生理解清朝实行的“海禁”令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作用等,所以日后应多利用这一个方法。但是,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仍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加入讨论,而由于课时限制,未能对其进行引导,日后应多注意这一些学生,找出他们感兴趣之处,从而以此作为切入点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有些学生思维非常敏捷,而且课外知识丰富,对课本内容并不满足,如在课堂上提出明朝左右丞相究竟是左大还是右大?为什么右丞相不能限制左丞相胡惟庸?等等。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并且要照顾大多数的学生,所以简短的解答虽然并不能为提出种种问题的学生释疑,但是,作为教师,课后应准备充分,另找时间为学生释疑。同时,课堂上,学生仍然习惯于简单的集体回答,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有些学生难免不愿开动脑筋,可能是本人的教学方法未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或启动他们的思维,本人日后会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一些学生接受的方法。另外,班上学生的水平不平均,个别学生思维敏锐,有些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慢,所以日后会多注意找出他们之间的平衡点,既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忽视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最后,根据一些学生的反馈意见,本人在讲述中西君主制度发展不同的时候,没有运用一些具体史料来向学生展示,有些学生会不太理解,这一点我在备教案忽略了,稍微高估了作为高一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日后必定多加注意和改进,尽可能利用一些比较具体和通俗的史料或史实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知识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