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 (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和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 (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用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利用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 (3)培养学生评价人物和事件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方法】 1.通过讲述本课内容,使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结构和脉络有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运用图解法,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学习本课; 3.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用《西周分封示意图》与《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设示意图》帮助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 4.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5.课堂检测。 【教学内容】 至高无上的皇权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 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奉常:宗庙礼仪;郎中令: 宫廷警卫 ;卫尉: 皇宫保卫;太仆: 宫廷车马;廷尉: 司法;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宗正:皇室内部事务;治粟内史:全国财政税收;少府: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教学重点及图解】 1.至高无上的皇权:包括 “始皇帝”的来历和皇帝神圣、皇权至上的特点;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包括三公九卿制的职能及特点;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包括郡县制的职能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 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热点试题】 1.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 2.中国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3.秦始皇设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什么?其职能和特点是什么? 4.秦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5.秦统一15后即灭亡了,请结合秦始皇在位时的各种措施,说说秦灭亡的原因? 6.郡县制与分封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开创了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