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土地改革;北平和谈;掌握解放战争的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做一定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划分阶段;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3)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球民主的潮流”的最后一课,也是近代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最重要的一步,学生们已经学完了之前的整整七课书,对于近代中国是如何落后,又如何开始走向近代化、民主化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同时,学生通过影视资料等途径对本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本课史实内容多,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对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知识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显示: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这是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 也许心里还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为什么呢?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也许通过今天“解放战争”的学习,可以揭示这个答案。 导入二 “中国的革命,自1927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在1939年,毛泽东作出了这样的评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大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导入三 打出照片:1955年时遥望大陆的蒋介石,对比十年之前的1945万人空巷庆祝抗战胜利所高举的蒋介石头像,  引入思考:为何,仅仅十年,甚至说只是不到5年的时间内,蒋介石就一败涂地了呢?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