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苏争锋 1、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A、1946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拉开序幕 B、1947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1947马歇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D、1949北约成立——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A、1947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B、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1955华约成立---苏联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笼罩在核战阴云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积极影响: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发展。C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推动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以上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西欧经济一体化,带动了政治一体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欧共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2、不结盟运动 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人物: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 时间: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内容:①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②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影响:①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③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走向多极化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时间: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 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 表现:a、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b、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化,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c、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特别是普京的务实政策)e、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域经济集团化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