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世界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生涩为通俗,成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五、教学方法 一体二辅法,即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中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二战后世界各国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三巨头照片和一段材料“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教师:为什么丘吉尔会发出感慨呢? 欧洲的衰落,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推出了历史舞台。逐渐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我们本节课来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 “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冷战开始: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P118导言)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问题探究】: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友好往来,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二、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师生互动】师: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吗? 生:不是。 师:它的真实目的何在? 生:一是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二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师:它的实质是什么? 生: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问题探究】: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小结)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遏制。那么,此时社会主义国家状况如何?苏联有什么反应呢? 2.苏联的“应对”措施 (1)措施: 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上,华约组织 规律总结:  (2)影响 【师生互动】 师:苏联对美国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 扩展:正如美国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过程中欲进一步控制西欧一样,苏联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因此两大阵营内部的关系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对未来必将造成消极影响。 小结: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三、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美苏激烈对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 ◆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问题探究】:阅读相关教材文字和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柏林墙是怎样修筑成的? (2)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拆除的? (3)从柏林墙的修筑和拆除可以看出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学生谈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1)二战后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为柏林的分裂埋下伏笔;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东德为了防止公民外流,修筑了柏林墙。(2)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两个德国重归统一,柏林墙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被拆除。(3)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东西方乃至世界的经济交流;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之间的对立;增加了东西方人民的隔阂;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准备在美国的南大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新课扩展】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苏的争夺由欧洲、亚洲扩展到美洲。古巴导弹危机虽然使美苏几近核战争的边缘,但后来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化解。这说明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双方对待战争态度谨慎,谁也不敢轻易动武。苏联最后从古巴运走导弹,说明当时战略优势仍在美国一方。 (5)在“冷战”的阴影下,国际关系中还发生了德国分裂、朝鲜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受到大国控制的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在亚洲主要是“热战”。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冷战”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作用: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课堂小结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一无形的“墙”,这面墙就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它将世界分成了两个阵营,形成了两极格局。双方通过“冷战”的手段对抗。在欧洲、德国、朝鲜、中国等地区和国家都有形或无形的构筑了一面“墙”,但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五)发导学案当堂检测、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 “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2、冷战开始: (二)、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政策 2.苏联的“应对”措施 (三)、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性 2、消极性 十、教学反思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是高考重要考点内容,也是应该重点讲解的。 2、这节课内容很多,教师讲得仍然多,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本节课历史概念比较多,也不好理解,因而要讲清这些基本概念,如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之间和冷战的关系。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雅尔塔体制 〈☆★☆〉了解雅尔塔体制的概念、影响及其主要矛盾,能通过史料分析雅尔塔体制的实质。 ⒈ 概念: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首脑在 等国际会议上,讨论 、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从而形成了 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 ⒉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⒊ 影响: 。 (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了解什么是“冷战”政策及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表现,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区别和联系。 ⒈“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⑴提出:1947年3月 ⑵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⑶特点:以意识形态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的扩张。 ⒉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⑴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拉拢东欧国家。 ⑵提出:1947年6月,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三)、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情况,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⒈北约的建立——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⑴时间: ,美、英、法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 。 ⑵性质:是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⑶影响: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⒉华约的建立 ⑴时间: ,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华沙签署 。 ⑵影响:欧洲出现了 对峙的局面, 。 (四)、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掌握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并结合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⒈ 德国分裂: ⑴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先后成立了 和 。 ⑵ :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⒉ 朝鲜分裂: ⑴分裂: ,在朝鲜半岛相继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⑵朝鲜战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⒊越南战争: ⑴时间:1961年—1973年 ⑵结果: ,美军被迫于撤出越南。 ⒋古巴导弹危机: ⑴原因: ,苏联为了改变其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准备建立导弹基地。 ⑵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说出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表现以及苏联的因对措施,理解冷战的含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简述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1: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合作探究】2:阅读相关教材文字和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柏林墙是怎样修筑成的? (2)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拆除的? (3)从柏林墙的修筑和拆除可以看出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合作探究】3:讨论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如何 三、反思总结 第一,在学习本讲时首先应掌握一些重要概念和名词,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其次,应注意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系。 第二,用列表法对比美苏冷战的措施,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斗争领域 美国的措施 苏联的应对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发展共产党组织,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建立北约 成立华约  第三,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世界格局的形成、演变,影响演变的因素,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在高考中涉及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三种题型。 四、当堂检测 1、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 A.三国鼎立B.美苏均势 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 2、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对上述言论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在二战后已经拥有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试图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3、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09年海南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6、 (09.3苏中三市调研)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7、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8、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 朝鲜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9、(09年江苏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参考答案: B A A B D D. B. D C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 2.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 A.美国要推广其社会制度 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 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3.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 是指( ) 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友好合作条约》 D.杜鲁门主义 4.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 )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南京调研)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7.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8.右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 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9.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  )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 ④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⑴上述四则材料中,就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来说,有些观点可以互相印证,请从材料中举例说明(4分) ⑵上述四则材料中,有些材料的观点互相矛盾。请你就这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4分) ⑶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在国际政治的视角里综述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⒈ D ⒉ A ⒊ B⒋ D⒌C ⒍ B⒎ C⒏A ⒐C ⒑B 二、材料解析题: ⒒⑴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1分) 材料一认为“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材料二认为“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等等(只要援引二则材料即给3分,只举一则材料不给分)(3分) ⑵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遏制苏联。(能够明确说明是哪些材料相矛盾、矛盾在什么地方)。(4分) ⑶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成立经互会,是冷战格局形成的重要步骤;推动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联合道路。(4分,一点1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