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解体后,世界两级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 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2)问题探究:日本为何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为什么在国际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 (3)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解体过程和新的国际格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发展趋势。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图片等,尽量还原和创设历史情境,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展开研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使之多角度深刻理解两极格局解体的本质原因和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各方力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应该做出的努力。 本课引言用文字叙述及照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对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苏联解体产生感性认识,也可使学生产生探究其深刻原因的兴趣。 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需要解决的三个概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①播放有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音像资料,配合教材内容,创设历史情境导入。 ②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旧知识,在归纳、总结雅尔塔体系形成、演变的基础上,开始本课学习。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原因:东欧剧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里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资料回放】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 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 提问:根据材料所述,你认为导致东欧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如下总结: 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 ②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东欧各国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典型事例:波兰剧变和德国统一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原因归结为政治阻力太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新思维”,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结果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也(2)“八一九事件”:1991年(参见P127“历史纵横”) 开始爆发出来。(3)苏联解体: ⊙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影响:导致了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级格局最终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系的结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它表明苏联大国地位的衰落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雅尔塔体制以有利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不利于苏东国家而结束。它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它的兴衰也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级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形势: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的原因及表现: (1)一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民族、种族、宗教和领土矛盾不断爆发:如巴以冲突、南亚地区争端等 (2)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下面以科索沃战争为例来进行分析: ①南斯拉夫解体后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发生的科索沃危机,是南联盟的内部事务,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发动对南联盟的进攻,是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别国的内政。 ②美国等国对南联盟的长达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世界和平遭到了重大威胁,因此遭到了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可结合教材P127的图片《反对科索沃战争游行》说明。 ③美国等北约国家对南联盟的进攻,是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的战争,这说明联合国的权利遭到了来自霸权主义的极大威胁。 ④北约国家的进攻是北约成立50年来第一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说明北约已经由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进攻性的组织。 (3)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如美国的“9·11”事件、俄罗斯的车臣危机、中国的东突厥势力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美国: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他们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国布什总统的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但是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发展中国家深受旧国际格局之害,认为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是旧格局的翻版;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世界格局;即使是美国的盟国,也不赞同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而美国自身正面临西欧、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优势正在丧失,外贸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加之当代国际事务日益复杂,人类面临诸多公共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艾滋病、恐怖主义威胁等,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是解决不了的,而有待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欧盟: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成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的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中国近20年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 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多极化的形势下,各极相互制约会产生均衡,而均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在当前多极化的趋势下,一两个大国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各国相互制约,谈判和协商已成为大国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手段。 2、世界多极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欧盟的建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3、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资料回放】多极化趋势的相关材料 材料1:目前的多极化趋势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2: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材料3:2003年6月6日,日本表决通过了“有事关联三法案”。所谓“有事关联三法案”,是以强化日本的武装未动为目的,当日本受到其他国家武装攻击时日本的应对措施的法案。 材料4: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的“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日趋明显。实用主义本来是美国外交的传统作风。而布什政府执政后,单边主义和实用主义更成为其对外交往中的主线。两者交替使用,相辅相成,构成布什政府外交的特征。 材料5: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中国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材料6:“9·11”事件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号召国际社会对“9·11”事件做出回应。同时他还斥责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伊万诺夫说,在解决国际问题上,任何单边主义的做法“只能破坏法治,使国际社会在处理紧急问题和应对危险挑战时,由于采取折衷方案而影响到效率”。他还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说:“作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动员世界人民反抗新威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联合国必须加强和提高其作用,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级格局随之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雅尔塔体系的最终解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时至今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 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极力量呈竞争共处的态势: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日本;以德国经济实力为主体的壮大中的欧盟;潜在的还是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而且在国际经济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失去超级大国实力而力图重温旧梦的以俄国为首的独联体;以及松散然而却是不可忽视的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战争依然存在,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 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答案提示:欧盟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力图恢复自己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脱依附于美国的关系。 2. 这个法案为什么会引起日本如此多党派团体的反对?日本武装力量的动向,将会给东亚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这是日本在获得经济大国地位后进一步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的表现。然而,鉴于二战中日本在亚洲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二战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猖獗,日本国内的进步势力以及东亚各国有理由对日本政治地位地提高以及军事实力的加强感到担忧。 ⊙本课测试 1.你如何认识苏联解体? 答案提示:苏联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加之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也为国际共运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必须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僵化模式划清界线。但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反而促使当今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你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但这些动荡和冲突尚属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经济也出现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学习延伸 1. 阅读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历史原因:由于苏联控制,东欧各国没有取得独立发展地位;内部原因:东欧各国的改革,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因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基本战略。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二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预习内容 1.戈尔巴乔夫曾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主张“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于接近”。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他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优点 B.他遵循的是优势互补的原则 C.其结果容易将社会主义融合到资本主义中 D.是一种辩证的思想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A.1989年 B.1991年 C.1922年 D.1936年 4.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5.德国经过四十多年年分裂后,又实现了统一,时间是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6.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走近古稀之际,终于宣告了它的解体,此时,执政的苏共党中央书记是 A.戈尔巴乔夫 B.列宁    C.斯大林 D.赫鲁晓夫. 7.1990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在热烈欢呼声中重新获得统一。而当时德国能够完成统一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这个国际背景是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欧共体已经发展为欧洲联盟 C.世界各国声援德国 D.苏联等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冬 8.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红底黄镰刀斧锤星) (白蓝红三色)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 9.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有 ① 经济困难 ② 政治危机 ③ “和平演变” ④ 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10.1922年底,四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后来,它发展到了15个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中,苏联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它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然而,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错误领导使国家出现了混乱局面,苏共一些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A.签署明斯克协定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发动八·一九事变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11.“八一九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政局严重混乱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消极影响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D.叶利钦掌握了中央政权 12.1991年12月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 A.是一个主权国家            B.是苏联的别称 C.其性质与华沙条约组织相同       D.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945年和1991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1年 D.1948年和1992年 14.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1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D.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1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7.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C.苏联领导人放弃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19.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日本强大的经济地位,使其谋求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②欧洲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使欧洲更加独立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 ③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要坚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关键性的发言权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分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的分化和组合表述准确的是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霸世界 B.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 D.美国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迅速衰落 课内探究学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二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格局的突出特点。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局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 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 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 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2分)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1—5 CABAB 6—10 ADDCC 11---15 ADCBA 16—20 AAADB 课内探究学案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原因: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伤害了各国的民族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加剧,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3)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完全和主权独立。 2、参考答案: (1)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当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取决于综合国力。 (2)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这合乎历史潮流。基本合理。 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应当是美、西欧、日本三极。 3、参考答案: (1)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1分)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1分)谋取世界霸权。(1分) (2)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2分)组建华约组织(答情报局、经互会也可得分)。(1分)两极格局形成。(1分)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分)出现多极化趋势。(1分)。(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