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考试内容与要求: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学习要求: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史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认识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战争的影响: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通过对列强侵华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中国由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使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二、过程与方法 近代中国因列强的入侵而被卷入世界潮流。首先,要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大舞台这一特定背景中;其次,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知识积累,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列强是如何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的?中国是如何逐步丧失独立主权,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的?19世纪末列强的侵华具有怎样的特征?危害如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说明了什么?等等);再次,注意宏观把握列强侵华的脉络(进入“时空隧道”)以及侵华的危害。在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推进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包括能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及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教学流程】 〖指导学生阅读P.23“学习建议”中的数轴,了解本专题的大事〗 播放:《圆明园》宣传片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旧日的辉煌不再,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步入危机之秋的近代。 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投影: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 ——由马戛尔尼访华失败想到的 1792年英国政府委任马戛尔尼为访华全权特使,率领官员兵丁等700余人于9月26日乘坐“狮子”号等五艘船只,从普利茅斯港出发,通过英吉利海峡,朝中国方向航行。 马戛尔尼一行人浩浩荡荡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奉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之命来中国谈判的。英国想谈些什么呢? 投影: 马戛尔尼的六点要求 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请依据材料思考: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是什么? 答:打开中国的市场。 英国为什么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市场?这还得从当时英国国内的状况说起。 投影:珍妮纺纱机;改良型蒸汽机 这两张图片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答: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资产阶级迫切希望从遥远的东方获得什么? 答:原料、市场。 投影: 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那么,当时中英之间贸易的现状又如何呢? 投影: 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茶叶的总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价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 对当时的英国而言,在中英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答:贸易逆差(入超)。 这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什么? 答:扭转贸易逆差。 马戛尔尼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前往中国的。当然英国人也知道不能空手而来,于是以参加中国的乾隆皇帝83岁寿辰典礼的名义,满载着六百多箱礼物来到中国。 投影: 英国带来的600多箱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中,有许多英国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如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也许,他们想暗示64门火炮的“狮子”号在英国强大的海军舰队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以及榴弹炮、迫击炮和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 但让英国人不快的是,在天津刚一上岸,他们的队伍便被中国官员不由分说的插上几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无论在旗上还是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员都把“礼物”改成“贡物”(在天朝,送给皇帝的礼品从来都叫做“贡”)。 马戛尔尼带来的礼品没有使乾隆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不过将之视为西洋奇器玩好在宫廷中作为摆设。那些显然是用来炫耀实力的大炮,则被拉到了圆明园,搁置在那里,直到1860年,英军火烧圆明园时又发现了它们,而它们一直未被使用过,又被英军拉回了伦敦。 那么,面对英国人的要求,中国的乾隆皇帝又是如何答复的呢? 投影: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 从乾隆皇帝的答复中,你能分析当时中国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吗? 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于是,英国的要求就这样碰了一鼻子灰。 投影: 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对马戛尔尼来说,这实在是一次极其失败的出使。但他在南下的过程中,却发现清政府的贪污腐败已是病入膏肓。比如乾隆帝批准给使团的招待费,当时算是一个骇人的巨款(每天五千两白银),但大多数已被经手的官员克扣中饱。 ——《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通过这次中国之行,马戛尔尼对中国的评价是:“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而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它打倒在地。” 你如何看待马戛尔尼对大清国的评价? 答:…… 马戛尔尼的失败使英国转而采取什么方式? 答:向中国输入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从马戛尔尼对中国的评价中,已经可以看出当时的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当时的中英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 投影:    这一组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答:…… 投影: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综合国力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 工业经济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 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训练有素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看了这张表格,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没有我们福州老乡、中国人的骄傲——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是否会挑起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答:…… 投影: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帕麦斯顿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投影: 风雨如磐,炮声雷动 ——叹天朝之沉沦 自主梳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P.24“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条款      影响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危害  割地 香港岛 辽、台、澎*  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加重人民负担  开埠 广、厦、福、宁、上 重、沙、苏、杭  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其他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划、禁、拆 破坏关税、司法等主权  影响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P.26“知识链接”——“三国干涉还辽”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在讲述“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时,选择了马戛尔尼访华的事例和多幅图片,形象地反映出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法战争”不要求学生掌握。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26页“学习思考” 答: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率先发起的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列强又相继对华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在战争中,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了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在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列强的侵略行径及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至1901年中国已完全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课本第27页“学习思考” 答:“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此后,美国在列强对华侵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开始更积极地谋取侵略中国的霸主地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的矛盾,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妥协方案,建立了“国际共管体系”,使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衡。“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消弭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由此,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课本第28页“自我测评”1 答: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完成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具体表现:开放中国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杭州、苏州、沙市、重庆等)、割占中国的领土及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 列强分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一路从海上,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向中国领土渗透;一路从陆路,从东到西、从北向南包围,再经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完成了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又通过《辛丑条约》,确定了他们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体而言,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法战争(1883—1885),法国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本第28页“自我测评”2 答: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课本第2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从《胶澳租界条约》片断中,完全可以说明它侵害了中国主权。德国在胶澳租界享有如下权益:在租期99年的时间里,中国虽对方圆百里的胶澳之口拥有自主权,但治理权归德国。德国可以在租界内自由调配军队,整顿水道等;德国可以在山东界内修建两条铁路,允许德商承办并开凿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德国商人享有外国承办山东境内一切事物的优先权。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