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认识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战争的影响: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2.通过对列强侵华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使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过程与方法 近代中国因列强的入侵而被卷入世界潮流。 1.学生首先要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大舞台这一特定背景中;其次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知识积累,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2.再次,注意宏观把握列强侵华的脉络(进入“时空隧道”)以及侵华的危害。在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比较、概括和阐释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推进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包括能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重点 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史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理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教师个案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改变古老中国命运,昔日辉煌不再,步入危亡之秋。    【教学过程】 一.国门洞开:(军事手段) 1.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 ①国际: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19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国内: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社会内部危机严重。(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更加腐化。经济凋敝,生产萎缩。) 2.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①鸦片战争:(时间、国家略) 直接原因: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活动。(出超、入超概念) 根本原因: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它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国家略) 根本目的: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表格见教师用书第68页)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更多不平等条约,丧失更多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③中法战争:(时间、国家略) 背景: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强了对世界的侵略和争夺。 结果: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④中日甲午战争:(时间、国家略) 背景:19世纪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 指导学生从外国与中国两方面去分析。 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以自己的方式,缓慢走上变革的道路。 不要说成“西南沿海门户”。   结果:《马关条约》,内容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国家略) 背景: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 结果:《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危害)。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一.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第二.在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 第三.在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政治手段)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①19世纪末,殖民地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加剧。 ②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狂潮的过程及危害: ①过程: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具体过程见教师参考用书第73页) ②危害: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3.瓜分狂潮的新阶段——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①原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军事力量无法与其他列强抗衡;美国工商界想拥有整个中国市场 ②目的:利用“机会均等”,为美国利用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争夺创造条件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背景及危害 如何认识反教会斗争的性质? 什么是“国家主权”? 表格归类总结   ③内容:见课本学习思考 ④实质: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权益。 ⑤结果:不同程度的赞同,最后基本都接受。 ⑥影响: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的矛盾;列强在华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重难点阐释】 【租借地和今天外商租用中国土地的异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强行租借中国沿海重要港口。租借地完全脱离中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在租借地上,列强享有管理、驻军的特权,对当地居民实行殖民统治,从军事、经济、文化乃至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细节,均加以管制。列强还把租借地作为向中国扩张侵略的基地。 今天外商租用中国土地,中国拥有全部行政管理权。外商的合法经营活动受中国政府保护。其合法经营的内涵是:外商必须遵守中国的法规,其经营业务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决不允许从事危害中国安全的非法活动,其目的是繁荣中国经济。这与19世纪末列强强占租借地有着本质的不同。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来全面分析战争的危害,并从中概括出侵华战争所体现的特征,如开放的口岸、赔款的数额、侵华的国家越来越多,丧失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清政府对外政策由抵抗——妥协——再对抗——再妥协——直至投降的过程,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断加深;认识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