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生物 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 ? ?导入 新课 ? ? ? ? ? ? ? ? ? ? ? ? ? ? ? ? ?新课 讲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提问学生 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果蝇:眼色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 ?? 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 ? 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Ⅰ-1与Ⅰ-2。 结论: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 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 课件显示巩固练习,提问学生 ? ?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并回答,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 ?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 ? ?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交叉遗传”的结论。 ? ?6、课件显示巩固联系,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2、遗传特点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拓展: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 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 (如右图) [2] 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 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图) [3] 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典型系谱图(如下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 ? ? ??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 填学案 学生思考,回答 ? ? ? ? 学生填写 ? ?? ? ?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 ? ?黑板练写 ? ? ?思考回答 ? ?学生观察、讨论 ? ? ? ?学生聆听 ? ? ? ?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 填学案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 提出依据释疑 → 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B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见学案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 十、教学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