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 一、课标内容 1.识别生物性污染。 2.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3.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 4.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 生物性污染 基本要求 1.识别生物性污染。 2.讨论人们对病原体污染的认识过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过程。 3.说出外来物种、入侵种、生物入侵的概念 4.列举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及控制方法。  发展要求 认同“预防胜于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  说明 1.“活动:关于隔离措施的讨论”和“活动:探讨容易引起病原体污染的生活方式”不作要求。 2.“课外读:重点传染病疫情”的内容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3.“变应原污染”为选学内容。 4.“小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的内容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二节 生物净化 基本要求 1.概述生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以水体自净为例)。 2.简述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1.“小资料:城市污水的处理”内容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2.“活动:探讨污水处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作要求。  第三节 合理使用生物资源 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 第1节 生物性污染 2课时  第2节 生物净化 2课时  复习与检测 5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 生物性污染”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病原体污染的危害与控制;二是生物入侵的过程和控制;教学难点也有两个:一是科赫原则;二是生物入侵的过程。“病原体污染的危害与控制”这一教学重点可利用1988年上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暴发带来的危害与控制过程和2003年广州、北京SARS的发生与控制等案例,让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再加以理解、掌握;“生物入侵的过程和控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当地外来生物入侵过程与控制的实例,让学生先搜集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再加以理解和掌握。“科赫原则”这一难点可让学生搜集我国科学家确认SARS病原体的曲折过程的资料加以理解突破;“生物入侵的过程”这一难点可让学生探究凤眼莲、大米草等生物的引入、成灾的发展过程加以理解突破,同时要用实例说明外来物种并非一定是入侵种。 (2)“第二节 生物净化”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净化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水体自净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二是活性污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生物净化的基本原理”这一重点可利用必修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结合《稳态与环境》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活动的结果分析和水体净化的实例分析加以理解、掌握。“水体自净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这一难点可指导学生开展有关水质污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如校园池塘的净化研究),利用学生的实验结果或课题成果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水体自净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并强调水体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活性污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这一难点可利用教科书中的图解进行分析,并结合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或多媒体资料加以理解、掌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