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利用 15分钟认真研读教材,仔细体会前后知识的联系,画出知识树;
2.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思考【自学引导】设置的问题。预习发现的问题,读教材或查生物知识超市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小组内、小组间探究、突破;
3.学案中标“★”题目要求C层选做,其它题目所有同学均完成。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扎实记忆反射弧的组成,提高理解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神经冲动产生、传导的规律,学会归纳法
3.珍爱生命,激情投入,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课前预习案
【自学引导】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弧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2.什么是兴奋?简述反射的大致过程。
3.结合课本17页思考与讨论图,思考回答课本上的4个问题。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什么是神经冲动?
2.什么是静息电位?分析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3.神经纤维的某部分受刺激后,膜电位如何变化,兴奋又如何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依据课本,识别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2、依据课本图2-4,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形式。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有些反射活动只需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 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D.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3.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该部位的电位表现为 ( )
A.外正内负 B.外负内正 C.内外均正 D.内外均负
★4.关于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B.突触可分为轴突一胞体型和轴突一树突型
C.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跨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并使其兴奋
D.兴奋通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 用铅笔绘出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总结归纳:
探究点二 在下图A中画出静息状态时的离子分布;在图B中画出箭头处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的变化、膜内外电流的方向及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
A图 B图
总结归纳: 。
探究点三 用铅笔绘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图并:
1、标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泡、线粒体、轴突、神经递质、受体的结构名称;
2、标出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的运动方向;
3、总结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
总结归纳: 。
【科学—技术—社会】
STS 人吃五谷杂粮,患病是难免的,有些病使人很痛苦,而做手术更让人疼痛难当。医生会采用注射麻醉药进行止痛。另外,我们通过阅读《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了解到“蒙汗药”能将人迷倒。
(1) 你知道麻醉药物的止痛机理吗?
(2) “蒙汗药”的主要成分类似于神经递质的哪一种类?
【知识应用】
1.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
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
★3.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本节知识树
生物知识超市
课本:(二)思考与讨论1
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
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
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2
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七)练习
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来源: ]
课外拓展: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
树状分枝的树突。
细胞膜内外的Na+、k+等分布不均,膜外Na+浓度比膜内高,膜内k+浓度比膜外高。作用是
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和处理兴奋,进而对其它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刺激必须达一定强度才会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否则不能。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k+大量外流,膜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聚集较多的负离子,形成了膜电位差:膜电位----外正内负。
②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一定刺激(兴奋状态)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Na+迅速内流形成局部膜电位----外负内正。
③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a.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原先部位恢复成静息状态,②③过程在膜的表面
连续进行,表现为兴奋的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有一个神经元或其它细胞相互接触,并发生信息传递和整合的部位。
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有相同的成分)和突触后膜(突
触后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部分的膜)三部分构成。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
②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包括乙酰胆碱、甘氨酸等化学物质,分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③兴奋传递的特点:
A.递质传递。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
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B.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④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细胞体→轴突→(后一个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训练案
【训练指导】
(1)用5 分钟时间梳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用10分钟左右时间完成下面的训练题。
(3)不带“★”的题目是基础题,建议所有同学都要利用好,标示“★”的题目是中等难度的题目,建议同学们努力攻克,标示“★★”的题目是难度较大的题目,供同学们选作。
(4)独立完成,最后参照答案解决问题。
1.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
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
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
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都没有电位差
2.下图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4.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 D.③→②→①
★★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6.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3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鞘(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3)甲图中总共有_____________个突触。
(4)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 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
(5)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图乙中⑨___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D 2.D 3.B 4.C
【知识应用】 1.B 2.C 3.C
【训练案 】 1.A 2.C 3.D 4.A 5.B
6.(1)效应器??神经中枢(2)c、e??(3)3 (4)⑧ 线粒体?能量(或ATP)(5)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