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本章知识网络:  二、知识解读: 知识点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识图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析图 物质类别 转移途径 相关系统[ks5u.com] 穿膜层数  养料(如葡萄糖) 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进出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组织细胞(1)=7层  废物(如尿素) 组织细胞→组织液(内环境)→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肾小管壁细胞(2)=7层  O2 肺泡→肺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11层;CO2运输主要不经红细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高考资源网][Ks5u.com]  CO2[Ks5u.com] 与O2的转移途径相反ks5u.com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高考资源网][Ks5u.com]   3.组织水肿及其成因分析 (1)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特别提醒 (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具体确认五种结构可按如下方法进行: 以“循环系统为参照,双向进出—呼吸系统,单向进入—消化系统;单向输出—皮肤;输出后又可存在重吸收箭头—泌尿系统。 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稳态内涵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调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能力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考点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HPO等)有关。 2.材料、步骤、结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