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二 年级第二学期 生物 学科 总第 课时教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方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及实例分析。
生物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扣除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梳理系统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
生物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难点:
区别、比较生态工程的原理,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及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
自学知识梳理、练习巩固
教具使用:
无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前:
一、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见导学案)
学生在课前通过复习,查找资料一一解决预习提纲提供的问题。
课中:
二、根据学生复习的情况,研习教材。认真分析比较:
知道生态工程的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说出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差异
简述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解释生态环境中出现的现象
就某一生态工程实例,说出建立生态工程的原因、建立生态工程的流程和产生的效益
举例说出转基因生物技术成果的实例
简述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观点
说出能充当生物武器的病原体
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举例说出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选择合适的角度,参与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
说出我国和国外关于生物技术使用的规定、立场或态度
【实践活动安排】
(见导学案)
三、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反馈教学效果。
(见导学案)
学生积极展示,比较概念之间的联系,发表自己观点。
重点理解以下问题:
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差异
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解释生态环境中出现的现象
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观点
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
学生认真完成课堂检测的题目,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
课后: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自我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
生态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安全问题总复习答案:
1D、2C、3C、4、C、5、BC:
课堂检测: 1D、2B、3B、4D、5D、6C、7①竞争②繁殖能力③寄生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稳定性受到影响,引起生物多样性改变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关出入口检疫;加强教育宣传等。
3、补充练习:
1、野生生物是培养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2[答案] (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2)光合作用A含碳有机物 A—B1一B2一B3 (3)湿地生态系统A (4)自动净化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3.(1)DNA分子杂交 抗原——抗体杂交
(2)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3)不赞成。转基因玉米能抵抗玉米螟,但并不能抵抗所有的害虫。
4、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⑵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 ⑶恢复力
⑷自动调节能力 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含量增加
5.(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检测转化的植物有没有显示出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植物组织培养
(3)①能打破生物种属的界限②在分子水平上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4)安全:①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②转基因农作物要表现其新性状,必须有一定条件;③种植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可减少农药用量。
不安全:①可能会出现新的过敏源;②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从而重组出新的病原体;③重组的微生物降解化合物过程中会产生中间产物,造成二次污染。
实例
问题
原理
对策
案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
工程
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
工程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土地荒漠化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缩小和破坏
控制污染、退田还湖
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修复土地、恢复植被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污染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合理布局等
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
绿化
高 二 年级第二学期 生物 学科 总第 课时导学案
课题 生态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安全问题总复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及实例分析。
2、生物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二、知识构成:
知道生态工程的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说出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差异
简述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解释生态环境中出现的现象
就某一生态工程实例,说出建立生态工程的原因、建立生态工程的流程和产生的效益
举例说出转基因生物技术成果的实例
简述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观点
说出能充当生物武器的病原体
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举例说出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选择合适的角度,参与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
说出我国和国外关于生物技术使用的规定、立场或态度
【实践活动安排】
1、参观当地生态工程建设,体验生态工程带来的收益
2、收集当地或国内生态工程建设资料
3、为当地某生态工程建设写一份建议或报告
4、收集当地或国内生态工程的实例
5、收集我国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监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资料
6、尝试调查当地市场的转基因食物,或农村栽培或饲养的转基因生物
7、调查当地某一生态工程的实施情况
【请进行整理】
1、说出转基因生物技术成果的实例: (3个以上)
2、为什么说转基因生物是一把双韧剑?
3、能充当生物武器的病原体有:
4、我国和国外关于人克隆技术的立场或态度
5、填表:
实例
问题
原理
对策
案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
工程
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
三、学法和自检:
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2、东北某林区,山区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
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4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原因是
A.大多数人对克隆人的研究持否定态度
B.克隆人不是正常的个体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D.克隆人的技术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5、(多选)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四、达标检测(生态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安全问题总复习)
1、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温度不同 B、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 D、光谱成份不同
2、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糖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扰
3、下列对各生态系统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B、草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控制洪水和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4、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气候原因,生态环境较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民营经济,增加经济后劲 B、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C、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治理水体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
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7、广东省近年来多次发生因食用被农药或水源污染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下列做法中,不能防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的是( )
A、研制对人畜无毒害或毒性较低的化学农药B、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取代化学农药
C、控制工厂企业的排污、整治水污染 D、培养种植耐污染的蔬菜种类
8、薇甘菊并不是我国本地物种,它原产于中、南美洲,19世纪末,亚洲的印尼从热带美洲引进,希望薇甘菊能够成为橡胶园地表的覆盖植物。它分布中海拨0~500米的高度,主要集中在海拨100~250米的低海拔地区,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被覆盖的植物就会因长期缺少阳光而枯萎。薇甘菊在我国已经造成了触目惊心的区域性危害,例如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薇甘菊与其周围的生物存在 关系。
2)薇甘菊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国外称之为“一分钟一英里草”,这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 。
3)目前防治薇甘菊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但化学防治会带来
后果,在生物防治中,广东省引进了菟丝子,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是 。
4)请分析薇甘菊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5)为了避免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学习小结:
2、上本作业:生物工程包括那些工程?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性问题?谈谈你对生物工程安全性的看法。
3、补充练习:
1、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说明了
2、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右图所示模型来表示。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 、 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2)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过程进入[ ]中,并以 形式沿着 (用图中的字母和文字写出食物链)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
(3)若该生态系统是一条河流,则就生态系统类型而言它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中的 。在河流中蕴藏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
(4)若该河流已二定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河流 的限度,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
。
3、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能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后,开始高效合 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检测转入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否转入,应采用_____________法,若检测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否表达,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2)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基因转入玉米细胞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3)能抗玉米螟的抗虫玉米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4.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稳定性较高。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_______,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等。
5、如图为基因工程中,利用农杆菌作为载体,培育出新性状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将携带外源基因的DNA导入植物细胞中所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来确定。导入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一般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培育成能表现新性状的植株。
(3)利用基因工程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植株,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许多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但也有人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疑问,试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