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 总第四课时教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分离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 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教学难点: 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教学方法: 实验、合作、探究  教具使用: 菌种,实验仪器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前: 安排学生预习: 预习提纲(见导学案) 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学。    课中: 活动一: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活动二: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①稀释:②划线或涂布: 【问题讨论】 问题1:如何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提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将稀释相同倍数菌液分别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和选择培养基上,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菌落数目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 问题2:以尿素作为惟一氮源培养基,是否意味在这个选择培养基上生长都是分解尿素微生物?如何进行验证? 活动三: 1.什么叫菌落?什么是菌苔?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表观特征有哪些? 2.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什么? 3.常用的平板分离法有哪几种?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是什么? 4.微生物的分离包括哪几个步骤?结合教材图 1—20说明用涂抹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分离细菌 有何异同点? 布置学生课堂检测。  学生活动一:上节存在问题总结。 学生活动二:阅读教材15-20页 归纳总结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①稀释:②划线或涂布: 并动手实验。 问题讨论:1.2 分小组讨论问题。1-4 课堂检测:独立完成。    课后: 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见导学案) 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就是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或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或孢子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将单个茵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即可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种。 (2)材料用具: 培养16~24 h的大肠杆菌(E.coli)培养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斜面和平板、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等。 (3)方法步骤: 微生物的分离包括样品稀释、划线或涂布及培养三个步骤。 ①稀释:用1 mL无菌吸管吸取1 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入到盛有9 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 mL加入另一支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和均匀,依次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叫系列稀释度的大肠杆菌稀释液(如下图)。 ②划线或涂布: 平板划线分离法——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常用的划线方法有平行划线和连续划线两种(如下图)。平行划线时,每转一个角度烧一次接种环。划线完毕后,盖上培养皿盖,做好标记。 涂抹平板分离法——取3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4、10-5和10-6叫三种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相应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1 mL,放人已标记好的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5~10 min,使菌液吸附进培养基(如下图)。 [问题讨论] 问题1:如何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提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将稀释相同倍数菌液分别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和选择培养基上,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菌落数目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 问题2:以尿素作为惟一氮源培养基,是否意味在这个选择培养基上生长都是分解尿素微生物?如何进行验证? 提示:以尿素作为惟一氮源培养基,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所需的微生物。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培养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我们就可以准确地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因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 问题3:两位同学用稀释涂抹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培养基中,第一位同学在该浓度涂布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第二位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两位同学实验如何改进?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第一位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第二位同学考虑到设置重复组的问题,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这个实验例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不一致,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 问题4:在做本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并且没有设置对照。你认为甲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你设置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由此你得到启示是什么? 提示:甲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证明甲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甲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3导学案 使用时间: 编制人: 一、学习目标: 学习选择分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制和操作 二、知识构成: 1.根据微生物对 、 和 等 要求的不同,通过只提供 的必需条件,或加入 使 不能生长, 从而达到选择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2.菌落是指 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当 表面众多 连成一片时,便成 为 。 3.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 。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 和 就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法也是常用的平板分离法,此方法包括 、 和 等方法。 4.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就是 。由于 可能就是由 形成的,因而挑取该 就可能进行所需微生物的纯培养。 5.微生物的分离包括 、 和 三个步骤。 【思维点拨】1.什么叫菌落?什么是菌苔?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表观特征有哪些? 2.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什么? 3.常用的平板分离法有哪几种?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是什么? 4.微生物的分离包括哪几个步骤?结合教材图 1—20说明用涂抹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分离细菌 有何异同点? [问题讨论] 问题1:如何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问题2:以尿素作为惟一氮源培养基,是否意味在这个选择培养基上生长都是分解尿素微生物?如何进行验证? 问题3:两位同学用稀释涂抹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培养基中,第一位同学在该浓度涂布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第二位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两位同学实验如何改进?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4:在做本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并且没有设置对照。你认为甲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你设置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由此你得到启示是什么? 三、学法和自检: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课题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3 四、达标检测 1.PCR是一种在体外将少量DNA大量复制的技术,所需要的酶是从什么菌中提取的 ( ) ①Taq细菌 ②芽孢杆菌③火球菌④病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 A.KH2PO4、Naz HP04、MgS0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04、Na2HPO4、MgSO4·7H20、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04、MgS04·7H20、尿素、琼脂、水 D.KH2P04、Na2 HP04、MgSO4·7H20、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 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 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 mL) ( ) A.2.34X108 B.2.34X109 C.234 D.23.4 4.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叫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 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茵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 原因可能有 ( )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 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学习小结: 2、上本作业: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什么? 常用的平板分离法有哪几种?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是什么? 3、课本或资料选题: 4、补充练习: (1)关于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正确叙述是( ) A.一般选用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 B.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D.当第一次测量某种细菌的数量,可以将101~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2)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菌一般在30~37"C的温度下培养1~2 d B.放线菌一般在25~28~C的温度下培养5~7 d C.霉菌一般在25~28~C的温度下培养3~4 d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3)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 (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 A.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