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 总第2课时教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高压蒸汽灭菌锅及有关设备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前: 高压蒸汽灭菌锅及有关设备的准备,布置学生预习。 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认真准备课堂教学内容。 完成预习任务。    课中: 引入: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重点强调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安全问题。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结果分析与评价 3.1 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对照,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2 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3.3 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不同(相同、不同);菌落分布位置相同(相同、不同)。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思考1〗在某培养基上出现了3种特征不同的菌落,原因有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杂菌感染等。 〖思考2〗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并进行讲评和总结。 学生展示: 1.1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 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3 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生长要求。 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哪些营养物质。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 1.5 无菌技术包括哪些? 1.6消毒和灭菌区别? 1.7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分别有哪些? 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有哪些? 完成课堂检测。(见学案)    课后: 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见导学案) 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 培养基和液体 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 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 凝固剂 。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水 、 无机盐 、 碳源 、 氮源 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 特殊营养物质 和 氧气 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糖 、 维生素 和 有机氮 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 维生素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 酸性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 中性或微碱性 。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 1.5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清洁和消毒 ;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灭菌 ;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 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周围物品 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 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 1.7 消毒方法:生活经常用到的是 煮沸 消毒法;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 巴氏 消毒法(作简要介绍);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 石炭酸或煤酚皂 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 紫外线 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 进行消毒; (5)饮水水源用 氯气 进行消毒。 1.8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 灼烧 灭菌法;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 干热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干热灭菌箱 ;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 高压蒸汽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高压蒸汽灭菌锅 。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 紫外线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紫外灯 。 〖思考6〗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的 充分燃烧 层火焰灼烧可能伸入试管或培养皿的部位。 〖思考7〗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避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思考8〗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 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 ;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 100k Pa,温度为 121℃ ,并维持 15~30 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 零 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 容器中的液体暴沸 。 【补充】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例如:碳氮比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③pH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 总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使用时间: 编制: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二、知识构成: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 培养基和 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 ,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 。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 、 、 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 和 等要求。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 和 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 。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1.5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灭菌     〖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 。 1.7 消毒方法:生活经常用到的是 消毒法;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 消毒法;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 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 用 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 进行消毒; (5)饮水水源用 进行消毒。 1.8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 灭菌法;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 干热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 高压蒸汽 ,所用器械是 。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 〖思考6〗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的 层火焰灼烧可能伸入试管或培养皿的部位。 〖思考7〗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 。 〖思考8〗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 ;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 ,温度为 ,并维持 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 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 。 三、学法和自检: 1.要将从土壤中提取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的细菌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加入氮源和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B.不加入氮源和不加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C.加入氮源,不加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D.不含氮源和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课题 四、达标检测 1.不可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 A.牛肉膏 B.含碳有机物 C.石油 D.含碳无机物 2.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 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 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 3.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 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 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氮源 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 4.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特殊营养物质 5.下表是有关4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和代谢类型的概述。其中正确的是( ) 生 物 硝化细菌 根瘤菌 酵母菌 谷氨酸棒状杆菌  能 源 氧化NH3 N2的固定 分解糖类等有机物 光 能  碳 源 C02 糖类 糖类 糖类  氮 源 NH3 N2 NH4+、NO3- 尿 素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自养需氧型   A.根瘤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B.硝化细菌、酵母菌 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D.硝化细菌、根瘤菌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学习小结: 2、上本作业:简述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和类型。 3、课本或资料选题: 1、收集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实例,并通过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2、我们打针输液时,首先要用酒精擦拭针刺处,为什么? 4、补充练习: A.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种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B.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 总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微生物的培养操作 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热爱生物科学。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难点: 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方法: 实验法、自学指导。  教具使用: 接种材料等实验仪器。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前: 接种材料及有关设备的准备,布置学生预习。 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认真准备课堂教学内容。 完成预习任务。    课中: 活动一:思考熟悉。 1.什么叫接种?接种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接种工具有哪些? 2.接种过程中,酒精灯有哪些用途?接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①接种前后两次用来灼烧试管口,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管口并浸入试管;②接种前后两次用来灼烧接种环;③为接种操作提供一个无菌区域,避免杂菌污染。 3.微生物培养的操作过程中,为防杂菌,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①培养基要高压高温灭菌;②接种环要用火焰灼烧来灭菌;③双手应用75%酒精消毒; ④整个接种过程要在火焰旁边的无菌区进行。 4.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旁边进行? 提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而接种灯的火焰旁能形成一个无菌区域,在这里操作,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疑难解析 1.接种时注意事项: (1)对接种所用的器具及用品要彻底消毒灭菌,在脑子里要建立起“有菌”的观念。 (2)接种始终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酒精灯火焰附近构成无菌区)。不能随意说话、谈笑。 (3)接种画线时要注意: ①画线的方向应该从里往外。 ②线条要细且密。 ③不要重复画线。 2.无菌技术: (1)概念: (2)消毒与灭菌: 接种与培养大肠杆菌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用学生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接种实验。教师可用课件配合本实验进行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接种的无菌操作过程,也可以请学生演示,大家讨论操作的规范性。尤其要注意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 学生根据导学案展示: 实验操作的过程包括哪几步? 1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有哪些? 2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哪些? 3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过程及系列稀释操作步骤包括哪些? 学生活动安排: 熟悉基本实验过程。 动手进行试验操作。 课堂检测:见学案    课后: 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 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 2.实验操作 2.1 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100mL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2.2 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 2.3 溶化:①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②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③加入琼脂;④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2.4 调pH: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2.5 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塞包扎后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所用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后用干热灭菌箱灭菌。 2.6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 ①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思考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消灭瓶口的杂菌,防止杂菌感染培养基。 〖思考2〗倒平板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思考3〗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 不能。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思考4〗配制斜面培养基中,试管要加塞棉塞的目的是保持通气并防止杂菌感染。 〖思考5〗试管培养基形成斜面的作用是增大接种面积。 2.7 接种 2.7.1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另外还有穿刺接种和斜面接种等。 2.7.2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 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思考6〗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思考7〗在第1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3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4 系列稀释操作: ①取盛有9mL水的无菌试管6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②用灼烧冷却的移液管吸取1mL菌液注入编号为101试管中,并吹打3次,使之混匀。 ③从101倍液中吸取1mL菌液注入到编号为102试管内吹打均匀,获得102倍液。依此类推。 〖思考8〗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1支移液管。 3.实验操作——大肠杆菌的培养与纯化: (1)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colony)。 ①平板划线操作: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燃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c.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d.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e.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f.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 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 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g.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 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 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 与第一区相连。 h.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②问题讨论: 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提示: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b.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提示: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提示: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 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稀释平板法和涂抹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 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 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 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 形成单个的菌落。 ①稀释平板操作(如下图): a.将分别盛有9 mL水的6支试管灭菌,并按 10叫~10叫的顺序编号。 b.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 mL培养的菌液,注入 第二支试管中。取另一支无菌移液管,用手指轻压 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 混匀。 c.从10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 mL稀释液,注入10。倍稀释的试管中,重复第2步的操作。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提示: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 ②涂抹平板操作: a.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的烧杯中。取出时,要让多余的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 b.操作中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人37~C恒温箱中,培养12 h和24 h,分析观察并记录结果。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导学案 使用时间: 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知识构成: 1.通常把在 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 的操 作过程叫 。 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 2.常用的接种工具有 、 和 三种。 3.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 和 三种。 4.卫生学上常以 和 作为饮用水、牛奶、饮料和食品的卫生鉴定指标。生活饮用水 中 每1 L不超过 个。 实验操作的过程包括哪几步?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1 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有哪些? 2 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哪些?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过程及系列稀释操作步骤包括哪些? 【问题讨论】①涂抹平板法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稀释平板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②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有茵落生长,说明了什么? ③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你是否观察到了独立菌落? 三、学法和自检: 1、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2、下列操作与灭菌无关的是 ( ) A.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人培养箱中培养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3、有关稀释平板法与涂抹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4.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 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类别。 (1)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运载体。 (2)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 (3)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3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为1、2、3号,在酒精灯旁,用3支注射器分别向3个培养皿中注入1 mL蒸馏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 。 第三步: (4)预期结果: A. B. C . D. 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四、达标检测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 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分别 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培养基 2.下列操作与灭菌无关的是 ( ) A.接种前用火焰烧灼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培养基在50"C时搁置斜面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3.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 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 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 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 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⑥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斜面 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 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⑦⑥ 4.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是质粒,而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凡有抗生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为运载体。 (1)实验目的:鉴别一试管大肠杆菌的质粒是否有抗四环素的抗性基因。 (2)实验原理:略。 (3)实验用具:四环素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 (大肠杆菌)、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 (两副)、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2支)、蒸馏水、恒温箱、玻璃铅笔。 (4)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肥皂将双手洗净,擦干。用酒精擦拭双手,让酒精挥发完毕。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5)实验预期及结果分析: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学习小结: 2、上本作业: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有哪些?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哪些? 3、补充练习: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了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 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 (3)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接种到A’、B’培养基中。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放人恒温箱中培养3~4天。 (4)回答问题: 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