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 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 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叫抵抗力稳定性;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 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 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 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连线]  2.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项目 作用或应用 举例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雪兔和猞猁的关系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正误] 1.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3.抵抗外界干扰并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为抵抗力稳定性。(√) 4.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是否一定很高? 提示: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知识体系构建]  ①自我调节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 ③物理信息 ④化学信息 ⑤行为信息 ⑥维持生命活动 ⑦维持种群繁衍 ⑧调节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2011安徽卷T29Ⅱ(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2)[2009海南卷T24(2)]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3)(2008广东卷T18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4)(2008广东卷T18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5)[2012安徽卷T30 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2012 山东卷T26(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 类例 概念 传递方式 实例  物理 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音、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物理过程 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  化学 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信息素 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行为 信息 生物通过特殊行为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的信息 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  蜜蜂的舞蹈  2.解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范围:  (2)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3)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4)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5)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6)过程: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高考地位 高考对本考点主要考查信息种类的判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命题角度 (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及作用,如典例1;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典例2。   [典例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 选C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典例2] (2013·济南一模)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 选A 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圈养家畜、散养家禽不是利用信息传递的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12 浙江卷T5D)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2)(2009福建卷T2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3)(2009福建卷T2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4)[2011江苏卷T29(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5)(2009福建卷T2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6)(2008四川卷T3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 越复杂 大  越少 越简单 小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 2.生态系统中正、负反馈调节比较 比较项目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实例:食虫鸟与害虫数量的变化: 害虫增加鸟食物增加鸟数量增加鸟吃大量害虫害虫减少鸟因饥饿死亡鸟数量下降鸟吃少量害虫 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使气候改善 环境污染 环境再恶化生物死亡 物种减少环境进一步恶化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关键一点]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很低。  高考地位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与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的应用等方面  命题角度 (1)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如典例3; (2)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应用,如典例4。   [典例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解析] 选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典例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选B 通过管理提高某一种牧草产量,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甚至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和种类,导致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实验平台— 一、实验原理 (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 (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 (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能获得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二、实验流程  三、易误点拨 (1)实验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①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高考实验对接] 甲、乙、丙、丁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本实验说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选项 分析 对接教材  A 乙瓶无光照,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种群密度下降,故A错误。 结果预测:因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教材实验不符,故预测错误  B 丙瓶与甲瓶相比,少泥沙,分解者少,无法将瓶中动植物遗体、动物排泄物等分解为无机物,故B错误。 结果预测  C 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小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因此丁瓶比甲瓶氧气含量低,故C正确。 结果预测  D 本实验对生产者、消费者未设置实验组,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的必不可少性,故D错误。 实验结论   [多维思考] (1)本实验甲~乙瓶中,哪一生态瓶为对照组? 提示:甲瓶。 (2)本实验因变量是什么? 提示:生态瓶的稳定性。  [高考随堂体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09·广东高考)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2.(2008·海南高考)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溞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溞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溞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溞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答案:B 3.(2009·天津高考)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从图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 4.(2009·海南高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