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提升    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编织成网,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答卷投影 规范答题  答卷投影  巧抓关键信息 关键1  关键2 明确转录、复制的条件,RNA与DNA的组成区别,中心法则五过程含义及发生范围 关键3 正确界定“蛋白酶”“肽酶”催化结果的差异 错因诊断 诊断1 未顾及“所需条件”的限定从而将两过程产物的区别,作为答案之一 诊断2 错将“核糖”笼统地写作“五碳糖”;忽略五碳糖为DNA、RNA共有糖的统称 诊断3 错解②的含义,它寓示RNA―→DNA,人体内不能发生该过程 诊断4 答题欠严谨性,或知识欠缺,不能想到目的基因转入何处不会传向子代 诊断5 不能明确如下水解反应:蛋白质蛋白酶 多肽肽酶 氨基酸,从而将多肽写作“氨基酸” 满分答案  (1)模板 酶 原料 (2)核糖 尿嘧啶 (3)中心法则 ①③⑤ (4)细胞核 ③⑤ 多肽 温馨提示 (1)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巩固扎实功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仔细审题,巧抓关键信息可有效避免因大意而失分 (3)力克“思维定势” 单元滚动检测6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改编题)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如图一所示的曲线。已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为20 h。培养20 h后,根据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不同,将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二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一可判断,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应为6 h B.图二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C.图一中处于AC段的细胞应属于图二中的甲组细胞,此时细胞内DNA聚合酶的活性高 D.图二中乙组细胞应对应图一中CE段,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 该题考查细胞周期各时期变化、特点及相关曲线,据图分析可得,分裂期应大约为5 h,所以A错。由于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细胞,B错。图一AC段主要合成RNA,此时RNA聚合酶活性高,C错。 答案 D 2.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消耗O2,光合作用就不缺少ATP和CO2 B.过程②需要ATP,过程①③④产生ATP C.对于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过程①②都会减弱 D.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有关的酶 答案 A 3.(经典题)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解析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确定F1的基因型。根据题干可知,测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说明F1产生了四种配子,即abc、ABC、aBc、AbC,由此可推出,A、a和C、c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为。 答案 B 4.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解析 结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的相关结论,利用反推和正推结合的方法就能分析出玉米丙的基因型。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DdRr;再结合图2的比例抗病∶易感病=3∶1和高秆∶矮秆=1∶1,可以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答案 C 5.DNA指纹技术是用限制酶切割样品DNA后,通过电泳等技术把切割后的DNA片段按大小分开。下表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DNA片段(基因)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注:“——”代表DNA片段。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Ⅲ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D.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含有这条染色体的个体,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基因。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母亲和女儿及儿子中存在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Ⅳ和基因Ⅲ在父亲、母亲及女儿中的存在情况也不同,故不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Ⅴ在女儿中有,所以一定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基因Ⅲ在父亲和女儿中都有,而儿子中没有,所以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D 6.(2012·泰安质检)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亲本基因型为(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解析 该题考查遗传规律中亲本基因型推断。据图中子代基因型:(1)DD∶Dd=1∶1,(2)SS∶Ss∶ss=1∶2∶1,由(1)向前推可知亲本中基因型应为DD、Dd,由(2)向前推可知亲本中基因型应为Ss、Ss,组合可得结论:DDSs×DdSs。 答案 C 7.若用32P标记“类胚胎干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 B.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 C.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 D.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46和23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条数的分析:“类胚胎干细胞”来自人体,人体的一个正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条数为46,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染色体条数加倍(92),中期染色体条数与体细胞相同(46),故无论经过几次分裂,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条数都是46,后期染色体条数都是92。有丝分裂中期、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的分析:以1个DNA分子为例,双链被32P标记,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l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时,只有的DNA分子被32P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这2条没有分开的染色单体上,其中有1条被32P标记,导致整条染色体也被32P标记。 答案 A 8.(改编题)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从中选出所有黑翅、灰翅的个体,并让它们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白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解析 该题考查分离定律中自由交配过程的分析,一般可分三步进行:1.确定可繁殖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该题中AA∶Aa=1∶2。2.计算该群体中各种配子的基因比例,该题中A=,a=。3.棋盘法分析子代结果: ♀  A a  A AA Aa  a Aa aa  由此可得结论:C。 答案 C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B.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C.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 D.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解析 由图中Ⅱ5和Ⅱ6患甲病,所生女儿Ⅲ3正常,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所生儿子患有乙病,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则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5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出患病男孩(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为×=。单纯考虑甲病,Ⅲ1的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为AA、Aa,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单纯考虑乙病,Ⅲ1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故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可知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答案 C 10.(2012·浙江金华十校4月联考)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 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记忆细胞可识别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S型菌与R型菌基因的差异是导致二者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肺炎双球菌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而高温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非肽键,故高温处理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6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常用的研究手段。请分析下列几个科学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若在此过程中,共消耗了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亲代DNA分子中含腺嘌吟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2)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分子, 证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来自________;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的转移途径,14C在化合物中的出现顺序依次是14CO2―→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 (3)用含放射性元素的氨基酸培养豚鼠的胰腺细胞,研究豚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放射性在核糖体上出现后,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出现在细胞外。 答案 (1)半保留复制 61 (2)H2O C3 (CH2O) (3)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12.(16分)(2012·台州模拟)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假设甲图细胞能分裂,则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该细胞,能测得放射的结构有________。(填图中标号) (2)假设甲图是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模式图,请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________。(填图中标号) (3)图乙中的生物膜存在于图甲的________中。(填图中标号) (4)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该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假设丙细胞是基因型为AaBbDd的某生物进行的细胞分裂图,则造成1、4两条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变异称为________。 (5)图丁是丙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则图丙细胞的变化,应发生在图丁中的________时段。 答案 (1)2、6、9 (2)3、7、9 (3)2 (4)0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 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5)8~9 13.(18分)(2012·北京东城二模,29)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发生在位于______________的核糖体上。 (2)若图中的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基因b中供转录用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________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图中的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有关。 答案 (1)A-U、G-C、T-A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2)—AGACTT— 类囊体 光照强度、温度 (3)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共同 暗反应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 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