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 由①________与它的②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③________ 3.结构 组成成分——④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群落(包括⑤__________、⑥________、分解者);营养结构——⑦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⑧________ 2.生产者 生物代谢类型:⑨________(主要是绿色植物)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 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消费者 (1)生物代谢类型:?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各种动物) (2)分类 (3)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生物代谢类型:?_______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2)地位: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3)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想一想: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何种功能类群? 知识点三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而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议一议:食物网中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均是捕食关系对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几营养级?  判一判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2.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  )。 连一连     ①初级消费者    Ⅰ.第三营养级 ②生产者 Ⅱ.第二营养级 ③三级消费者 Ⅲ.第四营养级 ④四级消费者 Ⅳ.第五营养级 ⑤次级消费者 Ⅴ.第一营养级  1.关注几个“未必”和“一定” ①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②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2.食物链、食物网的综合分析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②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一种生物不是固定于一种食物链上。 ④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 ⑤食物链在一定时间内和进化历史上可以发生变化。自我校对: ①生物群落 ②无机环境 ③生物圈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生产者 ⑥消费者 ⑦食物链和食物网 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⑨自养需氧型 ⑩主要成分 ?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有机物 ?无机物 ?生产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想一想:细菌包含许多功能类群: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营“自养”生活的细菌应属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应属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应属分解者。 议一议:食物网中各类生物间的关系既包括捕食关系,也包括因共同捕食同类生物而引起的竞争关系。这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螳螂为第三营养级。 判一判:1.√ 2.× 3.× 4.√ 5.× 连一连:①-Ⅱ ②-Ⅴ ③-Ⅲ ④-Ⅳ ⑤-Ⅰ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两大部分,四种基本成分。可表示为:  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1)图解  (2)析图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高考中对生态系统成分的考查涉及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各成分的功能和联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也可结合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命制非选择题。 【典例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破题关键  解析 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A错;病毒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蚯蚓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错。 答案 B 【训练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个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些真核生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臭氧层的破坏是由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所致;一般来说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大。 答案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1)模式图:A→B→C→D→E。 (2)举例: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  草  →   鼠  →  蛇  → 猫头鹰  成分: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3)构成条件: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④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食物网  (1)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 (2)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3)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 4.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 对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主要考查食物链的判断和食物网中食物链的确定,也常常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结合进行考查,题型既包括选择题,也包括非选择题。 【典例2】 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食物网含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由于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以多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导致了其所占营养级的级别和消费者的级别有多个。从植物开始为第一营养级,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从植食动物开始为初级消费者,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次级、三级、四级、五级消费者。(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二者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因捕食种类较多,数量影响不大,但蛇因食物来源减少,蟾蜍成为蛇的唯一食物来源,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逐渐下降,蟾蜍下降也导致了蛇数量的下降。 答案  (1)7  三、四、五、六 次、三、四、五 (2)竞争 竞争和捕食 (3)下降、下降 【训练2】 (2011·课标,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解析 (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 (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大。 (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减弱。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如下图  (3)增加 (4)减弱 规避2个易错点 易错点1 生态系统的成分误区归纳  点 拨 错误说法 特 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   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温度是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 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光能、热能属非生物成分的能量  易错点2 不会根据提供的信息正确书写食物链  点 拨 (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 A B C D  Pg 15.9 870.7 1.9 141.0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2)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mg·L-1) 0.05 7 0.51 68 0.39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右图 (3)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D―→A。 纠错演练 1.(经典易错题)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 D 错因分析 对四种成分的作用及代表生物模糊不清 2.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③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竞争,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本题易错之处是将乙和丙当作两个营养级,因为二者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 答案 A 错因分析 不会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某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常见的信息有:有机物总量、能量多少、富营养化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少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1.(2012·海南单科,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答案 B  2.(2012·海南单科,28)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_只。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及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由题中食物网示意图可知,(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生物戊,该生物占有第三、四、五3个营养级,其中所处的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2)乙和丙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N==1 000(只)。 答案 (1)4 五 (2)竞争和捕食 (3)1 000  学科内综合性考查  3.(2012·浙江理综,5)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析 此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并且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答案 D 4.(2012·江苏单科,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 (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工鱼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相关知识。(1)(2)小型天然湖泊改为人工鱼塘后,由于养殖的两类鱼均不能以浮游藻类为食,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水生高等植物在植食性鱼类的捕食和浮游藻类的竞争作用的联合影响下,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3)与养殖前相比,人工投饵使输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显著增多。(4)正常情况下,肉食性鱼类能捕食植食性鱼类和虾、贝等小型动物,若肉食性鱼类仅以虾、贝等小型动物为食,由于食物来源减少,其数量会减少;而植食性鱼类由于天敌(肉食性鱼类)和竞争者(虾、贝等)减少,其数量将会增加。(5)在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可通过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竞争光照,来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 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时间: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C 2.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解析 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答案 C 3.(2013·太原模考)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答案 C 4.(2013·广东揭阳一模,3)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属于次级消费者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解析 由题目可知该甲虫营腐生生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植物之间不是捕食关系,不属于消费者,A、B错误;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底部的是生产者,D错误。 答案 C 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其他全部生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 D  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所占的生物量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占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丁占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 A 7.(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解析 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 答案 C 8.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解析 在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一些。 答案 D 9.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能力。 解析 (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 (1)三或第四 竞争和捕食 (2)垂直结构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 一定的自动调节  10.(2013·宝鸡质检)某农场中,由四个物种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中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在“玉米―→牛―→人”这条食物链中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如果牛食用玉米秸秆,鸡食用玉米籽粒,那么牛与鸡之间_______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 (2)若考虑该农场生产“绿色食品”,使人们能吃上放心的粮食、蛋、奶,可适当减少________的使用,增施________形成的有机肥,对农业害虫实行________防治。 (3)假如人的食物来自牛、来自鸡、来自玉米,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则人增加X kg,需要消耗的玉米为Y kg。X与Y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Y=________。 解析 (1)收获的玉米籽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鸡还能供人食用,所以人与鸡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在“玉米―→牛―→人”这条食物链中,牛供人食用,所以人与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2)若生产“绿色食品”就需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多施农家肥(由动、植物形成),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处理农业害虫。(3)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中食物链的关系,人增长X kg,需要的玉米是X÷20%÷10%+X÷20%÷10%+X÷10%=30X(kg)。 答案 (1)捕食和竞争 捕食 无 (2)化肥、农药 动物、植物 生物(或农业) (3)30X B级 智能提升 11.(2013·广东珠海联考)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解析 从图中无法判断a、b、c哪个为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只能判断出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a捕食b,b捕食c)。 答案 C 1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 由题意可知,X、Y、Z形成的食物链为Y―→X―→Z。从图中可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说明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其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可能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答案 A  13.(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 A.10条 B.15条 C.20条 D.25条 解析 从A到D有5条食物链;从A到B到E共有10条食物链,同样道理,从A到B到C到E也有10条食物链;共有25条食物链。或据“找岔相加法”可得5×(3+2×1)=25。 答案 D 14.(2013·合肥教学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 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A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故B正确;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C错误;一定时间内,M2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D正确。 答案 C  15.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据图1回答问题。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据图2回答问题。 (5)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6)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D A (5)8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7)捕食和竞争 (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10)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