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知识网络】 【重点精析】 1.从内容上看:激素调节部分主要考查各种激素的产生器官、生理作用、相关的缺乏症、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和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激素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这些知识点常常与人体的物质代谢、内环境的稳态及动物的行为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神经调节部分常常以反射弧等知识为题干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细胞间传递的特点及区别,有时也对兴奋的传导进行单独命题,同时对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也有涉及。免疫是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内容多而抽象,难度较大,但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联系,是这几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2.从整个生物学的知识体系上看: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使动物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使动物体完成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使动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因此本专题的知识点与其他专题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易于考查考生的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如:激素的合成及分泌与细胞结构功能;激素与酶的关系;激素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激素调节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条件反射和动物行为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关系;兴奋的传导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免疫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免疫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关系。 3.正确把物概念,注意区分相关概念。如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内环境及稳态、血液与血浆、反馈调节、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反射与反射弧、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本能、本能与条件反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与T细胞、抗原与抗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反应与过敏反应。 4.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认识。如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人体血液PH的相对稳定、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导过程及特点、躯体运动中枢在大脑上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与动物性行为的形成有关激素的作用原理、血糖的调节机理、体温调节的机理、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机理。 【基础训练】 1.血浆中的水分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组织液、消化道、淋巴 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3.高等动物的激素与高等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特定的分泌腺体 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 C.是否微量高效 D.是有调控代谢的活性 4.下列物质中,都属于蛋白质的是 A.酶、抗原、生长激素 B.胰岛素、抗体、载体 C.维生素D、性激素 D.抗生素、肾上腺素 5.人进食后,其分泌物显著增加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 B.垂体 C.胰岛 D.胃腺 6.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7.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请分析说明: ⑴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 ⑵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 及A中的 。 ⑶当⑥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 。 ⑷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 ,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8.下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⑴神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和________;结构特点具有_________性;功能特点具有____________性。 ⑵神经细胞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a~b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名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的肌细胞中检测到了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 ⑴在O2、CO2、乳酸三种化学物质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⑵一般情况下,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为什么? ⑶运动结束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可消除肌肉中积存的乳酸从而消除肌肉的酸痛,请说明消除乳酸的两条途径。 ⑷研究发现皮肤的汗腺也能分泌乳酸,而乳酸可抑制皮肤表面病菌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性免疫。 第1~2课时 体液调节(含内环境与稳态) 【精题赏析】 例题1:高等动物雄性激素的主要功能是 ①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②促进睾丸的发育 ③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 ④激发雄性生殖器官的生成 A.①③ B.②① C.①④ D.②③ 例题2:炼钢工人因大量出汗导致昏迷,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口服生理盐水 B.输入醛固酮 C.输入生理盐水 D.口服钾盐水 例题3(多选):在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定能产生激素 例题4:(多选)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例题5: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请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⑴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 ⑵方法与步骤: 。 ⑶结果预测与分析: 。 【归纳总结】 能力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 )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⑤醛固酮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5.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6.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7.光周期影响许多动物的性行为。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神经调节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9.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10.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体内血浆PH值比正常人 A.略高 B.略低 C.相同 D.不确定 1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12.人体在剧烈运动以后,你预测血浆中的pH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A.pH值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 B.pH值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 C.pH值会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 D.pH值会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 13.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醇 D.抗利尿激素 14.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S和T表示人体内的激素 A.S和甲 B.S和乙 C.T和甲 D.T和乙 15.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内对机体的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16.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血糖升高时,能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不只是胰岛素一种,还有其他激素 B.人血糖下降时,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只是胰高血糖素一种,还有其他激素 C.人血糖的调节完全属于体液调节 D.人胰岛A细胞受损后,经下丘脑的调节也可以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17(多选).下列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的PH值明显下降 B.人体失水过多时尿量明显减少 C.剧烈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增加 D.炎热的夏天,人体发汗增加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18.(多选)当人饥饿时,含量会升高的激素是 (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19(多选).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胰岛B细胞,②是胰岛A细胞,③肾上腺 B.③所分泌的物质⑥和②所分泌的物质⑤在功能上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 C.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②所分泌的物质⑤增加抑制①分泌物质④ 二、非选择题 20.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_______________。 (2)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 (3)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___________着床准备条件。 (5)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和①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 第3~4课时 神经调节(含体温调节、动物行为) 【精题赏析】 例题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剌激时的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冲动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例题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 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会分泌唾液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 例题3.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例题4.关于下列二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从A细胞传至B细胞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得多 B.若切断c点,则刺激b点后效应器会发生反应 C.甲图示的结构在乙图中有两个 D.3将内容物释放至5中的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例题5.某同学将若干小鸭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亲隔离孵化,给甲组展示一可移动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给乙组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录音;丙组仍与母亲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B.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发出猫叫声 C.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例题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C.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例题7.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突触小体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例题8:下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⑴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⑵⑤中所含的化学递质是是 或 ,这些物质可与①作用改变[ ] 的通透性,①的合成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结构⑤ 的形成与细胞器 有关。 ⑶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 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⑷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1,二氧化碳的分压为B1,⑦外的氧分压为A2,二氧化碳的分压为B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1 于A2,B1 于B2。 【归纳总结】 能力训练(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当鹅发现卵在它的巢外时,它会伸长脖子慢慢地用喙将卵取回。当它看到其他物体(如酒瓶)时,也有同样地行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鹅不能辨认这些物体 B.这是本能行为 C.取卵是鹅的连续动作D.属于学习的行为 3.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4.某人能看懂文字并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就是不会说话,则他大脑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H区 D.下丘脑 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B.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只能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C.轴突末梢细小分枝的末端形成突触小体 D.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人体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 ( )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膜电位变化 D.神经冲动 7.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 (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突触”仅存在于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之中 B.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大大增多、智商会较高 C.大脑结构的发育及工作方式由遗传决定,但突触的数目及种类则受环境影响 D.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冲动会向轴突的两端进行传导 9.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1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11.下列生命活动中,不会使人体增加产热的是 ①ATP生成增多 ②肾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④胰岛素分泌增多 ⑤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 A.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特性上完全相同 13.下列关于大脑皮层第一中央前回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引起上肢运动 D.头面部的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14.在有关本能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本能是动物出生后头几天学得的行为 B.本能是先天获得的,不学而会的行为 C.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才能形成 D.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 15.(多选)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 B.参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内有感觉、运动、中间三类神经元 C.在人体进行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16.(多选)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二.非选择题 1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如图),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若将b电极置于d处膜外(ab=bd),a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电流计是否偏转?_____________。 (3)另取一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置于纯氮环境中,数小时后仍可完成兴奋的传导,然后才逐渐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恢复氧供应,兴奋性和传导性则立即恢复。上述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 ⑵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⑶图乙中的突触后膜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 ⑷突触小体产生的神经递质是由细胞中的 分泌,并通过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属于细胞的 功能。 ⑸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 19.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图中TRF是 激素,B是激素      。 ⑵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 ⑶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F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⑷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⑸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 第5~6课时 免疫 【精题赏析】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例题2: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例题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体与受体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B.就同一个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C.血糖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 D.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要的物质全部来自食物 例题4.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 A.产生的细胞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C.作用的结果不同 D.合成过程不同 例题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例题6.(多选)若右图为小鼠某种淋巴细胞,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效应B细胞,可由记忆细胞转化而来 B.该细胞内质网腔中的物质是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 C.图中可见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连续性 D.图示物质运输、分泌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例题7.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见下图),请回答: ⑴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 ,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其原因是 。 ⑵假如在给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 ,B鼠会 。 ⑶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 ,可以清除它的是 。 ⑷特异性免疫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 阶段和    阶段。其中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     和 的阶段。 例题8: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个体(Aa)。请回答: ⑴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 与该动物的 相互作用。 ⑵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 为什么? ⑶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说理由。 【归纳总结】 能力训练(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在人类免疫系统中能最有效执行功能的细胞群是 ( ) A.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B.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红细胞 C.B淋巴细胞、肝脏细胞、脂肪细胞 D.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 2.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受细菌感染,这主要是什么免疫功能受损所致 ( )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 3.下列与体液免疫有直接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 )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中心体 ⑥细胞核 ⑦核糖体 A.①② B.⑥⑦② C.①⑥⑦② D.①②③④⑥⑦ 4.以下可在人体感染了细菌外毒素后的免疫“反应阶段”发生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B.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白细胞介素-2→效应T细胞 D.T细胞→B细胞 5.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是 ( )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 6.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几乎丧失一切细胞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 C.只保留有非特异免疫功能 D.合成和分泌抗体增多 7.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   ( ) A.产生的细胞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C.作用的方式不同 D.作用的结果不同 8.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是 ( ) ①特异性免疫;    ②非特性免疫;  ③体液免疫   ④细胞免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10.在人体过敏反应中,会释放组织胺,造成荨麻疹等。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 ) A.神经调节 B.神经一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11.关于细胞免疫效应阶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可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C.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 D.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12.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三者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⑴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 ⑵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⑶在初次感染的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原因是人体内已有 ,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 ⑷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在⑶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的名称)。 14.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如下图所示),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  请回答: ⑴曲线Ⅰ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_____;引起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HIV失去藏身之所后,再经_______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⑵B点中有少量HIV的遗传物质经逆转录过程形成的互补DNA潜伏在_______细胞中。潜伏期过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⑶科学家研究发现HIV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治疗和预防艾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学家应从何入手开发治疗艾滋病的特异性药物? 15.下图为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试据图回答: ⑴图解中 过程为感应阶段, 过程为反应阶段, 过程为效应阶段。 ⑵效应B细胞产物的抗体,其成分是 。 ⑶多数情况下效应阶段的机制是 。 16.下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⑴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 。原因是 。 ⑵图中②为 过程,常用 作诱导剂。该细胞具有了 的遗传特性。 ⑶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 。 ⑷图中④细胞培养,能获得 细胞,便于大规模培养。 ⑸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 和 中提取。 ⑹该方案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D 2.D 3.A 4.B 5.C 6.C 7.⑴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⑵垂体、其它内分泌腺 神经分泌细胞 ⑶反馈调节 ⑷神经系统控制着激素的分泌 甲状腺激素 8.⑴磷脂 蛋白质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⑵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⑶从a到b 9.⑴乳酸 CO2 O2 ⑵ 因为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缓冲对,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经呼吸排出,而乳酸钠由尿排出。 ⑶氧化分解 合成葡萄糖和糖元(或转变成氨基酸和脂肪酸,或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 ⑷非特异 1~2课时 精题赏析 1.A 2.C 3.ACD 4.AB 5.⑵方法与步骤: ①将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 量和活动量、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子甲组鼠灌胃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胃等量的蒸馏 水,饲养——定时期。 ③测定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⑶结果预测与分析: 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 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鼠。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 能力训练一 1~5CBBBC 6~10DCCBB 11~15DABDC 16B 17BCD 18 AC 19ABC 20.(1)下丘脑  (2)卵巢  (3)雌性第二性征 雌性正常性周期  (4)受精卵  (5)下丘脑 垂体 反馈(或负反馈) 21.(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3~4课时 精题赏析 1~5 DABBC 6~7CA 8.⑴ ⑵乙酰胆碱 、单胺类物质、突触后膜 、核糖体、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⑶⑦ 线粒体(4)小 大 能力训练二 1~5 ABDBB 6~10 CCACC 11~14 ABCA 15.AB 16.AC 17.⑴外正内负 ⑵相反 偏转 ⑶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直接能源可来自无氧代谢,而兴奋后的恢复过程需要O2(或:O2对兴奋的传导并非绝对必须,但对于恢复过程则是必需的) 18.⑴神经中枢     ⑵acde ⑶树突或细胞体 ⑷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细胞膜) 外排 ⑸兴奋或抑制 蛋白质(糖蛋白 糖被) 19.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⑵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的速度,从而增加产热量 ⑶减少 反馈调节 ⑷骨胳肌不由自主的战栗 ⑸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5~6课时 精题赏析 1~5 CDCCC 6.ACD 7.⑴B鼠注入过S疫苗,产生了抗体;未注入过S疫苗,体内没有抗体; ⑵体内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 死亡; ⑶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等 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 ⑷反应; 效应; 呈递; 识别 8.⑴免疫 抗体 抗原 ⑵不能 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GT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⑶能 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 能力训练三 1~5ACDBD 6~10 BDBBC 11.C 12.D 13.⑴b c ⑵增加 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剌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 ⑶抗体 体液免疫 ⑷ 14.⑴T细胞 使T细胞裂解 体液免疫 ⑵T 复制和转录、翻译 组装 释放 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理生产单克隆抗体 15.⑴ABD CEFH G⑵免疫球蛋白 ⑶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 16.⑴不能 没有注射特定的抗原,不能形成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 ⑵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仙台病毒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⑶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⑷足够数量的 ⑸细胞培养液 小鼠的腹水 ⑹获得单克隆抗体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