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在教学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题形式多以综合性题目出现,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但如果能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掘其中一些内在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那么解答此类试题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规律、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 一、熟记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这是基因分离定律中最基本的交配组合,熟记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又可以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打基础,以提高解题速度。 二、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A.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种性状为显性。 如:某植物红花×白花→子代全开红花 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B.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某植物红花×红花→子代有红花、有白花 红花为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白花为隐性性状。 例1:在不知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显性或隐性性状 A.黑色×黑色→全是黑色 B.黑色×白色→100黑色︰150白色 C.白色×白色→全是白色 D.黑色×黑色→3黑︰4白 【解析】只有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规律,就能很快解决此题。 【参考答案】D 三、已知表现型,如何确定基因型 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根据表现型,写出大致的基因型:隐性个体直接写出基因型,对显性个体,先写出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待定。 (2)根据该个体的亲代或子代中是否有隐性个体,写出另一个待定基因:若亲代或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待定基因为隐性基因;若亲代或子代中无隐性个体,则待定基因为显性基因。 例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一 皱粒×皱粒 0 102  二 圆粒×圆粒 125 40  三 圆粒×皱粒 152 141  【解析】解此题要先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根据“规律二”很容易得出:由第二组合可判断出圆粒为显性性状,皱粒为隐性性状。 再根据“规律三”(上述两个步骤),可以很快完成此题。一组合中,两亲本都是隐性个体,可直接写出其基因型:rr×rr 。 二组合中,先根据两亲本性状都是显性性状,所以每个亲本先写出一个显性基因R,即:R_ × R_ 。因为它们的子代中有皱粒(rr,其中一个r来自父本,另一个r来自母本)出现,所以每个亲本的待定基因都是r,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三、根据前两个组合的做法,很容易得出两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参考答案】一、rr×rr 二、Rr×Rr 三、Rr×rr 另外,此规律同样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可以把题目涉及到的多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分别用上述步骤写出基因型,然后再组合。 四、复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人类的ABO血型也是一种遗传性状,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其中IA和IB都对i为显性,而IA与IB为共显性。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人类各种血型的基因型,并利用数学中排列组合的知识,总结出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组成的基因型种类数=+3,其中, “”表示杂合基因型的种类数,“3”表示纯合基因型的种类数。 例3:一个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条常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可有8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杂合基因型的总数可达 A.8种 B.16种 C.36种 D.28种 【解析】根据数学排列组合知识及题意,可知杂合基因型的总数=。 【参考答案】D 五、遗传概率的计算 概率是统计学名词,是指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遗传概率的计算有两个基本原理: (1)乘法原理: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 (2)加法原理: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解题时,要根据题意,特别注意概率计算的正确范围。 例4.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如果一对夫妇都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Aa),则他们生育一个孩子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① ,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② 。 【解析】因为这对夫妇的后代基因型有三种(1AA、2Aa、1aa),在孩子没有出生时,概率的计算范围是1/4AA+2/4Aa+1/4aa=1,所以,①处填2/4(1/2)。而当孩子出生后,其表现型已知,其概率的计算范围则减小,应该是1/3AA+2/3Aa=1,所以,②处填2/3。 【参考答案】①2/4(1/2);②2/3 六、人类遗传病的系谱遗传题 首先要知道系谱符号的含义。其次是解题步骤(如下): (1)判断显隐性 判断显隐性遗传的主要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这里的第一个字“无(有)”是指双亲都“无病(有病)”。第四个字“有(无)”是指在子代中只要“有一个个体有病(无病)”。对口诀的理解最重要。 (2)可根据系谱图的关系、个体的表现型及前面的“规律三”,写出个体的基因型。 (3)相关概率的计算:“规律五”同样适用。 例5.下图是某种遗传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若该病仅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则Ⅱ2与Ⅱ3这对夫妇生患病小孩的几率是? ?A.1/9 B.1/4 C.1/36 D.1/18 ? ? ? ? 【解析】由Ⅰ1与Ⅰ2无病,Ⅱ1患病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第一代四个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Ⅱ2与Ⅱ3个体表现型正常,他们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且比例为1:2(注意概率的计算范围)。只有杂交组合为Aa×Aa时后代才患病,由“规律五”的乘法原理得所求几率是2/3×2/3×1/4=1/9。 【参考答案】A 七、杂合体连续自交问题  由上图可知,杂合体Aa连续自交n次: 1.后代中杂合体的比例=1/2n; 2.后代中纯合体(包括AA和aa两种类型)的比例=1-1/2n; 3.因为在杂合体Aa自交后代中AA和aa两种类型所占比例相等,所以,杂合体连续n次自交后,子代中显性纯合体所占比例=隐性纯合体所占比例=(1-1/2n)/2。 例6.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体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A.3 B.4 C.5 D.6 【解析】根据上述规律及题意:Aa的杂合体自交n次,其后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n,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95%,所以至少连续自交5代后纯合体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参考答案】C 例7.若让某杂合体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是  【解析】根据上述规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连续n代自交,在后代中纯合体为1-1/2n,杂合体为1/2n,当n=0时,纯合体为0,随着n的增大,杂合体越来越少,而纯合体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于1,但所占比例绝对达不到1,因此,“1”是本题的一个关键数据。 【参考答案】C? 例8.小麦的有芒抗病型与无芒感病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后,F1皆为有芒抗病型。F1自交得到F2后,从F2选出无芒抗病型再使其连续自交3代,且逐代淘汰感病株,最后选出的无芒抗病株中纯合体所占比例应该是 A.3/5 B.15/17 C.2/3 D.7/9 【解析】由题意知,小麦的有芒对无芒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因为从F2选出无芒抗病型再使其连续自交3代,无芒(隐性性状)无论自交多少代全为纯合体,只要计算抗病与感病就行了。假设控制抗病与感病的基因为A和a,且逐代淘汰感病株。从题干知道F2中抗病型有两种基因型1/3AA和2/3Aa,以它们作亲本,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有抗病株和感病株(隐性纯合体)两种类型。因为只有杂合亲本(2/3Aa)自交后代中有感病株(隐性纯合体),所以,根据“规律五的乘法原理”和“规律七”,后代中感病株(隐性纯合体)所占比例为2/3×(1-1/2n)/2,那么,后代中抗病株为1-2/3×(1-1/2n)/2。又因为杂合亲本(2/3Aa)连续自交n次的后代中纯合的抗病株(显性纯合体)所占比例=2/3×(1-1/2n)/2,所以基因型为1/3AA和2/3Aa自交n次,后代中纯合的抗病株(显性纯合体)所占比例=1/3+2/3×(1-1/2n)/2。 因此,基因型1/3AA和2/3Aa做亲本,连续自交n次,且逐代淘汰感病株,最后选出的无芒抗病株中纯合体所占比例= =,此题中,n=3,所以,所求比例=  =15/17。 【参考答案】B 总之,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繁多,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们只要注意各方面的细节,善于总结,选择合适的方法,就能迎刃而解了。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