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法专题 高考生物选择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 考纲解读: 每年生物选择题在高考有5道题,每题分值5分,一共30分。 会鉴别、选择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二、能力要求: 1、能把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题型分类聚焦 类型一 实验选择题型 例1(09上海卷)19.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10× ② 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例2(09江苏卷)21.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有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大纲要求基本实验的现象考查。A选项能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还原性糖,有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不是;B选项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D选项常温条件下,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类型二 普通选择题型 例1、(09江苏卷)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B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中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例2.(09四川卷)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问题。A中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不能制造含碳有机物;B中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稳定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C正确;D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能检测到 类型三 识图分析题型 1.(09上海理综卷)16.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抗体 ②载体 ③蛋白质 B.①群落 ②生境 ③生态系统 C.①神经元细胞体 ②神经元树突 ③神经元轴突 D.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①和②并列独立,但又有共同部分③。所以满足条件的是A抗体和载体结构不同,但是有共同属性蛋白质。 2.(09广东卷)1.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武细胞 D.植物细胞 答案:B 解析:据图此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中还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选项ACD都为真核细胞,所以答案为B。 类型四 表格分析题型 3.(09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正确。 类型五 图表分析题型 4. (09江苏卷)1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信息考查DNA的复制相关知识。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个复制起点,所以A不对。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不仅保持前后代的稳定性,每次复制都可产生两个DNA分子,提高了效率。 5、(09全国卷Ⅰ)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错误。 五、能力强化训练 1.(09山东卷)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高考资源网 A.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高考 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高考资源网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高考资 D. 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高考资源网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2.(09福建卷)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 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B正确。 训3.(09上海卷)7.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A. 血清 B. 唾液 C. 胃液 D. 尿液 答案:A 解析:班氏试剂与还原性糖水浴共热才会生成红黄色沉淀,正常健康人体中血清含有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唾液中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液也主要是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还原性;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训4.(09广东卷)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训5.(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竟争 答案:D 训6.(09浙江卷)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A 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因此A正确。 训7.(09广东卷)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C 解析:此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 训8.(09广东卷)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答案:A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比例增大,叶片就会变黄,反之,叶片变黄将可延缓。 训9、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有24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8000 B、4000 C、16000 D、20 [正确解法]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所以不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个,最到都是这20种氨基酸。 [正确答案]D [常见错解]B [错误分析]2个DNA分子含有24000个碱基,则由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各含有氨基酸4000个,一共有氨基酸8000个。但此问题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而不是多少个。 训10、(2008年高考江苏卷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较大,并且有大的液泡,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可以用低倍显微镜。甲基绿可使细胞核呈现绿色,因为大部分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B 训11、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得到幼苗A,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得到植株B,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 A、在植株B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能稳定遗传 B、植株B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现象 C、幼苗A是自养型生物,因此由花粉到幼苗A所用培养基不需添加有机物 D、若培养幼苗A至性成熟,其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训12(09广东卷)17.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 C两项正确,因为饮清水后0.5h尿量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项正确,3h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 训13(09四川卷)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免疫的相关的知识。A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T、B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C中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D中淋巴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的。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