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一、解答多项选择题的几点复习策略 1.对相近知识点注重比较,求同求异 2.对同一知识点学会从多角度理解 3.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多归纳总结一题多问(变)的习题 多项选择题,除了具有一般选择题所共有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其难度大。单项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四选一,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或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因而选择失误的可能性小一些,而多项选择题则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向,通常是四个选择项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因此答题者必须要四个选择项都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即便是考查同样的生物学知识,多项选择题的难度也比单项选择题大。二是其具有多种测试功能。它既可考查对生物学概念和名词的准确记忆,也可考查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全面理解,还可考查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其对考生的要求更高,评价更准确,减少了单项选择题中经常使用的猜、估、蒙的可能性,其得分多少更能反映答题者的真实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的考查目标: 1、对生物学概念和名词的准确记忆:不少同学对生物学的一些名词、概念记忆时一般都是大概、差不多、可能,不是非常准确,这种情况在做单项选择题时,暴露不出其缺陷,但是一旦真的让其对比、区分、明确时,就显得毫无把握,容易出错。 例一、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类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本题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2、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完整性:2006高考考纲要求能够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但是我们不少同学对于知识的只有一知半解,不求深入了解,如果对其要求的更加全面时就可能出错。 例二、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例三、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以上两题就要求对多倍体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相关知识掌握要全面,不能一知半解,不系统,不全面,否则就不能很好的完成相关内容。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考试大纲中和一些省份的考试大纲都会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这要求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灵活运用。关键是要知道用什么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例四、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 B.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D.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以上的题目都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只要我们能够活学活用知识,这些问题都可很容易解决。 4、图形、图表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考试大纲提出: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会从图形、图表中分析、挖掘相关信息,综合后并得出相关结论。 例六、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此题就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图形识别和判断。 5、知识的对比、对照能力:我们不但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还要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我们在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知识对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一对比和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知识点。 (1)一一对比:即两个知识点之间的比较。 例八、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例九、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共同的特征有( ) A、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 B、细胞形成较多突起 C、具有分泌功能 D、线粒体较丰富 (2)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归类能力,教学和学习中要注意多个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十、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少数为蛋白质,大多数为RNA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三、多选题应试技巧: 1、直接确定法:此方法就是要求考生在审完题之后,就能明确确定考查对象和内容,并找出选项,确定答案。当然,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基础知识牢固,总结分析能力强。 2、根据知识背景推理:该方法是指根据题干部分给出的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以推理和判断。 例十一、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 3、排除法(或排除干扰项):此法是在不能准确断定正确答案时所采用的一种逆向思维判断法,通常适用于明确能够推理出有两个不正确的答案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方法。另一类型是能准确排除干扰项的干扰,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最大困难,是对少数备选项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备选项可称之为“干扰项”或“可疑项”。在解题训练中,重视对干扰项的辨识和可疑项的分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解题思路训练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例十二、.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储存在细胞核中 ????C.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具有不同遗传物质的多种细胞 B、D选项有明显的错误,尽管对A、C项考生会有疑问,但是多选题只能选AC了。 例十三、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说明了: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正确答案是ABD。但在实际考查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还选了C选项,该选项就是一个干拢项,因为其本身所表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根据题干中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4、逻辑关系推理法: 考生要注意认真分析该题型各选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通过逻辑上是否存在矛盾以进一步断定所选各项的正确性。 例十四、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 A.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B.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 C.骨随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D.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5、第一印象法: 该方法是在考生使用了以上几种方法仍然不能确定答案的情况下,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和判断,该方法尽管没有充分的理由,但在多次考试的实践中其被证明最适合用来选择最难的选择题。第一印象的正确率往往比以后的判断或选择要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