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杨芳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宏观、群体水平来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即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来研究生命系统,不断丰富对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的认识。种群也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为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接触过一些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且在必修二第七章已经学习过“种群”的概念,这为学习种群的特征打好了基础。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列举种群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体验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分析种群其他数量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身边的环境,能用种群的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及其保护。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正确操作,证实它们的科学性。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法选择 从问题出发,着重于对科学方法的探讨,重点模拟探究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举一些具体的事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七、教学资源 学生用学案,多媒体,烧杯,托盘,两种颜色的豆子若干。 课前准备:思考课本P60“问题探讨”。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 ? 导入新课 展示某公园内的一些漂亮的植物图片,提问:该公园内特定的某种植物组成的群体称为什么? 复习种群的概念并完成复习题一道。 总结:种群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还表现出很多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回忆、思考回答:是一个种群。 ?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巩固种群的概念,认识身边的种群。 明确种群不同于个体,也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  过渡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投影“学习目标”。学生从课本找出相关的关键词;投影“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投影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3小字。 安排反馈练习。 阅读,认识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类型。 完成练习。 认识种群的空间特征。  过渡 实践中,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有益生物,保护濒危生物或防治有害生物,首先要知道相关的生物种群的数量大小。因此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概念 投影一幅蚜虫的图片,提问: 这两片相等面积的叶片哪一片受害更严重? 组织学习种群密度的概念。 讨论、回答:种群密度更能科学地代表种群的兴旺程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完成练习。 学习种群密度的概念,认识到调查种群密度的重要性。  过渡 拿出一大盆白色乒乓球,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计出这里有多少只乒乓球?引发学生思考。  ? 模拟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 样方法 ? ? ? ? ? ? ? ? ? 如果个体数量不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但如果让你说出学校操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也就是在种群数量较庞大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统计? 教师组织各小组研究教材P60课前“问题探讨”。 介绍:样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掌握样方法的使用方法: ①确定 : 蒲公英 ② 选取若干个 ; ③计数,求出每个样方内的 ; ④计算 : 若每个样方计得的密度依次为N1 、N2 、N3、N4…Nn,则种群密度= 。(单位:株/ m2) 组织学生交流: 样方的大小如何确定;样方数量对统计的结果有没有影响;怎样做到随机取样? 回答:进行估算。 ? ? ? ?阅读课本P60-61,小组合作统计调查结果并完成模型建构1。 讨论、归纳: ? ? ?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课外使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准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 模拟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 标志重捕法 ? ? ? ? ? 简单介绍:标志重捕法。 教师点拨:这就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另一重要方法:标志重捕法。 ? 组织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掌握标志重捕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交流: ①确定 : 东方白鹳 ② 一部分个体, 后再原地放回; ③一段时间后 并计数; ④求出种群数量,进而求出 : 若首次捕获数为N1,再次捕获数为N2,其中被标记的个体为n,则种群总个体数= 。 安排反馈练习。 ? 结合课本P62,小组合作,用豆子进行模拟实验,统计调查结果,并完成模型建构2。 分析、归纳问题。 ? ? ? 通过模拟探究掌握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和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过渡 我们已经学会了两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那么种群的密度是不是恒定不变呢?如果不是,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 影响种群密度的其他数量特征? ? ? ?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并分析它们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性别比例的概念。投影图片,展示性别比例的三种类型。 提问:调查指出,我国男女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100,这对我国人口数量有什么影响? 如果某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明显超过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密度将会如何变化?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年龄组成的概念,然后投影年龄组成三种类型图。 组织学生分析年龄组成与出生率死亡率曲线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年龄组成的含义。 安排反馈练习。  概念学习。 认真分析、思考问题。 思考回答:由于种群雌雄个体交配的机会减少,出生率下降,则种群密度会减小。 概念学习。 思考回答:会增大,因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内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会越来越多。  ? 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 认识年龄组成和性别结构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 ?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归纳: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未来的变化。 提问:我国人口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呈急剧增长趋势,请根据种群的数量特征提出能减少人口增长的有效措施。 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即将学习的内容。 总结、回顾。 完成课本P86 T4。 回答:较合理的措施是降低出生率,即实施计划生育。 梳理概念,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的正确性。  课后作业 布置: 1、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调查方法对校园内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开展调查。  认真完成作业。 填写好学习反思。 进一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 九、板书设计: 4.1 种群的特征 1、空间特征 2、数量特征  十、教学反思 ??? 本节课知识概念比较多,通过资料分析、图片展示、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构建种群概念、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等知识。同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形成种群各特征对种群数量有影响的观点,并学会用种群的特征去分析身边的种群,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点此下载】